• 生物识别:虹膜识别技术的挑战与未来

    生物识别现在比较成熟的有包括指纹、人脸、掌型、掌纹、声音和虹膜。指纹和人脸随着iPhone革新的产品出现,包括iPhoneX结构光带动指纹、人脸的普及,最大的好处是易用,指纹不需要任何培训,人脸也是,抬起手机就能开锁。而虹膜识别似乎并没有像指纹、人脸识别等被广泛应用,除了在手机上如三星s系列上有部分应用外,消费者日常很难接触到虹膜识别这项技术。

  • 谷歌Pixel 4 XL的生物识别只有面部解锁?

    前段时间,据外媒9to5Google表示,谷歌Pixel 4 XL这款新机配备了6.23英寸AMOLED显示屏,并且屏幕刷新率达到了90Hz。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款新机内容只有6GB,而且生物识别只有面部解锁,没有指纹解锁。

  • 生物识别:3D人脸扫描技术助力美容微整形发展

    当前,随着各行各业技术的不断发展,3D人脸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3D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人脸识别领域,还能应用于医疗美容微整形领域。前段时间,小优智能科技在2019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分享了3D人脸扫描技术美容微整形领域的发展前景。

  • 浅析今年我国在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投融资情况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科技水平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生物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几年,我国生物识别行业投融资热度逐渐上涨。其中,2018年该行业投融资总额就超过了163.8亿元。那么今年我国在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投融资情况怎样呢?

  • 生物识别:3D高精度人脸扫描技术可应用在美容领域

    当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前段时间,小优科技在2019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向众人分享了他们在美容微整形领域的一些经验。

  • 我国IPv6规模部署发展迅猛,目前活跃用户数已达1.3亿!

    近日,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在中国互联网大会期间举办了2019中国IPv6发展论坛,并发布了《中国IPv6发展状况》白皮书。文中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1.30亿,基础电信企业已分配IPv6地址的用户数达12.07亿。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表示,推进IPv6规模部署是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的一次全面升级,对于我国充分发挥5G作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网络层
    2019-10-11
    互联网 IPv6 5G
  • IP广播——itc推出全球首套支持IPv6的数字广播

    IPv6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其地址数量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地址 。由于IPv4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在2016年已向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建议,要求新制定的国际互联网标准只支持IPv6,不再兼容IPv4。

  • 徐州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

    伴随着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5G网络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日前,徐州制定出台若干政策,旨在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徐州从提前布局5G基础网络、打造全新产业生态的高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高质量、快节奏做好辖区内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的修编工作,实现5G站址统筹规划和建设。

  • 陕西移动紧跟通信技术发展潮流,铸就坚强通信网络

    从陕北到陕南平原,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陕西移动架起了沟通城乡的通信网络。目前,陕西移动已建设完成4G通信基站近八万座,实现了全省城区及县城以上区域、交通干线、重点场景的全覆盖,全省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8.5%以上。陕西移动紧跟通信技术发展潮流,在传统的宏基站建设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室分、拉远、微站、一体化皮基站、光纤分步系统、3DMIMO等多种建设方式,实现网络的分层覆盖和容量提升,成为陕西省内规模最大的通信运营商。

  • 移动通信网络——5G的四大影响

    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Release-15中的5G规范的第一阶段是为了适应早期的商业部署。Release-16的第二阶段将于2020年4月完成,作为IMT-2020技术的候选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 。ITU IMT-2020规范要求速度高达20 Gbit/s,可以实现宽信道带宽和大容量MIMO。

  • 句容市区部分区域通讯网络信号大面积中断

    6日,上午9点50分左右,句容华阳东路与北大街路口地下管网施工。因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施工人员未按照句容市政部门相关要求擅自违规施工,不慎将地下主干管网损毁,句容市区部分区域通讯网络信号出现大面积中断。同时影响句容警方的视频监控。目前,原因已经查明,抢修正在紧张进行中。

  • 山东联与中兴通讯进行AI人才培训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网络的复杂性也会带来运维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近日,山东联通联合中兴通讯在山东邮电学校举办“AI技能应用高级培训班”,针对全省优选的30多名运维人员进行了AI技术的深入培训。让传统维护、网优人员,具备智能化开发能力,这也是山东联通为适应未来网络复杂化,业务多样化和体验个性化,提前进行的AI人才布局。“科技创新,人才先行”,山东联通把自有AI人才的培养放在了首位。

  • 全球规模最大信息通信网络在中国

    谈及中国信息通信业已发生的变化,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70年来,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4G基站数量占全球4G基站数量一半以上,光缆长度超过4500万公里,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了17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也达到4.4亿户,网民数量有8.54亿;网速方面,2014年以来,我国固定和移动宽带平均下载速率都提升近7倍,光纤进户比例达到了91%,100兆以上用户数占比达到79.4%,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资费方面,与五年前相比,我国固定网络和手机上网流量的资费水平降幅超过90%,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谈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成就,苗圩称,在服务人民群众的生活方面,“我们努力地解决了覆盖少、网速慢、资费贵这三大难题,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我国通信网络发展简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信基础设施陈旧、技术落后:全国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仅有31万门,长途通信主要靠短波无线电报沟通,技术装备比发达国家整整落后二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网络规模容量成倍扩增,如今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建立了全球最大规模4G商用网络。

  • 农村正在被移动互联网改变

    随着智能手机、4G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1979年中国开始了信息化发展,因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信息从传统的手抄纸录变成了键盘输入。复杂的演算变得简单快速。信息也随之进入了千家万户。小到三岁小孩、大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慢慢也能用智能手机接听接听电话、微信、看视频、听音乐。“低头族”一词在全社会蔓延。农村已经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正在快速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正在改变着农村的方方面面。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