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智能硬件
[导读]过去三年,风生水起的智能穿戴被业界寄予厚望,许多业内人士、机构曾先后预测2014、2015年将遇市场拐点,两个时间点的判断当时分别基于谷歌眼镜、苹果手表带来的概念风暴。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第一代谷歌眼镜已然失败,苹果手表的表现亦未达预期。这基本证实了可穿戴智能设备是一个被

过去三年,风生水起的智能穿戴被业界寄予厚望,许多业内人士、机构曾先后预测2014、2015年将遇市场拐点,两个时间点的判断当时分别基于谷歌眼镜、苹果手表带来的概念风暴。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第一代谷歌眼镜已然失败,苹果手表的表现亦未达预期。这基本证实了可穿戴智能设备是一个被过分热炒的领域,不成熟的技术形态和贫瘠的产业基础令过热的概念遭遇尴尬,同时也让消费者和投资者止步狂热,回归理性。

智能腕带和头戴是当前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两大主战场,如今两种产品形态遭遇的种种掣肘和阻力表明智能穿戴现状仍处在起步阶段,距离被一度超前预测的“风口”、“爆点”尚还遥远。

现行智能腕带产品难以建立有效刚需

作为2015年智能穿戴领域的先锋产品和晴雨表,Apple Watch的上市并未激发整个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据Slice Intelligence最新统计,自今年4月推出以来,Apple Watch累计销售279万只,照此推算其全年出货量将远低于摩根士丹利预测的3600万。而近期投行Pacific Crest和分析师们相继下调其预期值则验证了苹果手表增长乏力的事实。另一方面,安卓智能手表的状况则更为悲催,据有效统计其出货量只有苹果手表的零头而已。

业内许多人士将智能腕带的不佳表现归咎于刚性需求的缺乏其不无道理。智能终端产品建立有效刚需有两种体现,其一是打破旧有刚需关系,强调新品的可替代性;其二是另寻消费需求,建立新的供需秩序。

iPhone和安卓引领的智能触屏手持对传统功能手机和PC的影响是摧枯拉朽的,它的成功源于对旧终端人机交互方式的强替代性和建立了移动互联时代消费生活的新秩序,这两点实实在在改变了终端世界的重心。

反观现行智能腕带产品的局限性,比如输出终端尺寸过小决定了极其有限的应用数量;再如智能手表脱离手机运行效果差,Apple Watch甚至还做不到独立运行,只能靠走时尚路线撑场面;续航则是另一大问题,设备电池如果坚持不到当晚睡前,消费者的热情基本大打折扣。有了致命的地方,其他次要缺陷就会被动放大,比如价格昂贵、体验糟糕、开发者热情不高等等。既不能对旧终端形成可替代性,又难以建立新的消费需求,最终折射出来的结果就是刚需疲软。

智能头戴强行捆绑VR/AR概念,技术实现难度较大

相比智能腕带产品打时尚牌、缺乏杀手级应用的无奈现状,智能头戴设备则陷入了技术超前和进展缓慢的怪境。我们发现,现行智能头戴设备研发基本都朝着虚拟/增强现实方向演进,尽管VR/AR在未来是一个技术爆点,市场各方也乐见其成,但囿于不成熟的技术形态和较高的市场风险,该领域的发展进度远落后于智能腕带,至少迄今为止尚未有实际意义的智能头戴设备进入消费级市场。

第一代谷歌眼镜退场之后,Oculus Rift和Microsoft HoloLens分别成为VR、AR的领衔产品,二者目前在推出消费者版本问题上亦是小心谨慎。VR的双路镜头和3D化虚拟场景处理,AR的3D全息投影技术都是该领域正在寻求突破的难题,如不能有效实现这些超前技术,智能头戴将难有价值。

Digi-Capital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至2020年全球VR/AR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其中AR1200亿,VR300亿美元。这份报告很有刺激性,而事实上VR/AR仍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未来几年能否有跨越式的进展尚难下定论。VR/AR技术在军事航天、工业仿真等领域早已存在多年,正如许多伟大产品的历史进程都经历了从国防军用、大型商用到个人消费的过程,比如因特网的前身ARP Anet。

VR/AR的技术演化也必然面临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至少不是一两年能够走完的。任天堂公司95年推出的VR主机Virtual Boy当时可谓大胆超前,可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不成熟的技术形态是其尚不能进入消费级领域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现行以智能腕带、头戴为主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产品若想取得大的进展,必须建立有效刚需和实现技术成熟,而后者是促进前者的催化条件。譬如万众瞩目的3D全息投射+手势语音操控是最有希望取代当前普通物理屏+触控的未来技术,一旦产品成型技术成熟,势必引发下一波技术革新和产业大潮。然而,距离理想化的产品模型,智能穿戴还有长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Oculus Rift引领的虚拟现实游戏狂潮吸引了微软、三星、索尼等巨头纷纷入局,传统端游厂商亦寄望借助VR游戏实现复兴,如此一来,智能头戴以VR游戏头盔的产品形态在游戏领域率先成型已大势所趋。这或许也是2015年整个智能穿戴领域最值得期待的成果和焦点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8月26日消息,谷歌宣布,未来所有安装在Android设备上的应用,无论是来自Google Play还是其他来源,都需要经过开发者验证。

关键字: 谷歌 AI 人工智能

8月21日消息,今天高通正式推出第二代骁龙W5+和第二代骁龙W5可穿戴平台,这是全球首批支持NB-NTN卫星通信的可穿戴平台。

关键字: 高通 三星 谷歌

当微软 AI 主管穆斯塔法・苏莱曼从老东家 DeepMind 挖走第 24 名核心员工时,硅谷的 AI 人才战争已升级为 “精准斩首” 行动。

关键字: 微软 谷歌 AI

7 月 7 日,OpenAI 向投资者披露的一组数据震惊行业:去年股权激励支出飙升至 44 亿美元,占同期营收的 119%。这一数字不仅远超谷歌、Facebook 等科技巨头上市前的水平,更暴露出 AI 行业人才战争的白...

关键字: OpenAI AI 谷歌 Facebook Meta

7月2日消息,据报道,谷歌因非法使用安卓用户的蜂窝数据收集信息,被加州陪审团判处3.14亿美元(约合22.44亿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关键字: 谷歌 AI 人工智能

报告指出,尽管目前美国、英国和中国仅有23%的受访消费者使用过eSIM,但消费者在出国旅行时对 eSIM 的使用意愿强烈,这为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布局消费者 eSIM 解决方案的重要机会

关键字: eSIM 三星 谷歌

当英伟达凭借 GPU 芯片及 CUDA 生态在 AI 芯片领域构筑起难以撼动的霸权时,英特尔正以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攻势,联合行业力量发起反击。

关键字: 英特尔 AI芯片 苹果 谷歌 英伟达

5月27日消息,因三星工艺问题,从骁龙8+ Gen1开始,高通转投台积电怀抱,骁龙8+ Gen1、骁龙8 Gen2、骁龙8 Gen3以及骁龙8 Elite等旗舰平台都由台积电代工,市场表现良好。

关键字: 高通 三星 谷歌

5月21日消息,在今年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发布第三代视频生成模型Veo 3。

关键字: 谷歌 AI 人工智能

5月18日消息,日前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做客《All-In》播客节目,接受了企业家、投资人大卫·弗里德伯格的专访。

关键字: 谷歌 AI 人工智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