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显示光电 > 显示光电
[导读]“中国能把OLED做得非常便宜,就像光伏行业一样。”邓青云预计,这可能需要五到十年。5年前,邓青云发现了OLED(有机发光二极体)。今天,他预计中国有机会在AMOLED产业化过程中实现赶超。在2014中国(上海

“中国能把OLED做得非常便宜,就像光伏行业一样。”邓青云预计,这可能需要五到十年。

5年前,邓青云发现了OLED(有机发光二极体)。今天,他预计中国有机会在AMOLED产业化过程中实现赶超。

在2014中国(上海)平板显示会议期间,“OLED之父”邓青云在笔者专访时表示,五至十年内,AMOLED将可以做得比液晶面板更好、更便宜,而中国能够把AMOLED做得更便宜,因此应该聚焦产业化。

1947年出生于香港的邓青云,曾在位于纽约罗切斯特的柯达研究实验室做研究科学家。1979年,他发现了OLED,因而被称为“OLED之父”。2011年,邓青云与两位同行共同获得了沃尔夫化学奖,这是在化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国际性大奖。

中国正涌现一轮AMOLED的投资热潮。邓青云说,天马、京东方、维信诺和TCL等中国企业投资AMOLED,但AMOLED需要许多研发,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例如,AMOLED电视还有很长的成熟期,尽管三星、LG等都想解决。另外是成本问题,但AMOLED一定会降到和液晶一样的成本。液晶面板好,未来AMOLED面板会更好、更便宜。

“中国能把AMOLED做得非常便宜,就像光伏行业一样。”邓青云预计,这可能需要五到十年。

在下一个显示时代,中国大陆能否缩短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差距?邓青云语气坚定地说“一定可以”,因为中国的研发实力在增强。他认为,日本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目前只占一成份额,未来主要是韩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之间的竞争。中国大陆的行业地位在上升,今后将会超越台湾地区。

维信诺的代表在当天的会议上表示,正在布局AMOLED专利,以避免专利纠纷。邓青云认为,专利不会构成中国发展AMOLED的障碍,因为一些专利“未来”会过期。

目前三星在全球AMOLED市场一马当先,在量产工艺、技术专利上已构成壁垒。但是,邓青云认为,AMOLED的设备及技术在欧洲、美国、日本都有,中国有钱就可以去买。韩国开发的是工艺,所以中国可以发展工艺,技术秘密(know how)是不能通过专利来保护的。

过去几年,中国在高世代面板上投入巨大,预计到2015年将有9条8.5代液晶面板线投产。邓青云认为,这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能赚到钱就可以,但靠政府投资发展可能不是很好。另外,中国投资了很多液晶生产线,也许几年后,一些公司会成功,一些公司会失败。

当天,京东方、维信诺介绍了在柔性显示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们已分别研发出9.55英寸和3.5英寸的柔性AMOLED显示屏。邓青云冷静地说:“十年内,柔性显示都不可能量产,可能要花更长时间。”他指着本报记者手中握着的手机说,这需要摔不坏,但不需要柔性,柔性显示普及可能需要开发另外一些新的应用领域。

邓青云说,韩国、台湾地区都在发展柔性显示,中国大陆仍处于追赶阶段。他认为,中国应该把焦点放在产业化上,侧重于AMOLED在智能手机等大规模的应用上。目前三星占了全球AMOLED市场九成份额,经过追赶,未来中国有可能占五成份额。

AMOLED面板市场竞争激烈

在AMOLED面板领域,目前韩企占据绝对的优势。韩国面板企业已经率先进入大尺寸OLED领域。拥有小尺寸OLED技术的三星SMD今年第一季度为三星电子带来的营业利润贡献达到了4000亿韩元,且营业利润率达到17%,远高于三星的其他面板企业。

韩企三星认定OLED是“Nextdisplay”,并强化优势,技术大幅超越竞争对手,可谓一骑绝尘。其他竞争对手显然并不甘心落后,索尼和松下签署协议共同研发用于电视和大尺寸显示设备的下一代OLED面板和模组,希望今开发出量产技术。索尼、东芝和日立联合成立日本显示器公司联手开发OLED;松下计划投入200-300亿日元,建立第5-6代OLED面板试产线。一直标榜“液晶夏普”的夏普公司,改弦易辙,不久前在发布会上公开了它研发的OLED面板,受到业界关注。

1234

中国台湾投入AMOLED研发与量产时间,几乎与韩国三星同时起步,可惜没有坚持发展下去。对于二进二出OLED产业的台湾厂商,专家估计目前技术已落后韩国约3~4年,包括奇晶、TMD、友达、群创等厂商正都在加快OLED技术开发生产的脚步。此外,台湾厂商还与日企展开合作,如友达与日本出光兴产株式会社缔结OLED策略联盟;友达与索尼合作量产有机EL电视等。

从历史看,中国大陆开发OLED不算晚。然而,从整体来看,中国OLED的技术积累还并不充分,很难单独实现产业化,联台不失为明智之举。正如维信诺公司总裁陈耀南所说:“现在最关键的是速度。”他特别指出,AMOLED正处在产业化初期,处于高风险、高投入的阶段,要实现尽快产业化的目标,还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进行引导,并结合产业布局,给予有针对性的重点支持。

CRT时代,我国显示行业被国外企业牵着鼻子走了几十年,LCD时代仍然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全球都紧盯着OLED,正奋力抢占OLED高地,OLED也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是全球具有最大潜力的OLED应用市场,但愿不要一而再地错失机会。

国内AMOLED产业现状

据了解,国内的AMOLED产线,主要为信阳激蓝、上海天马、上海和辉、佛山彩虹为4.5代线;厦门天马、京东方以及昆山国显为5.5代线;京东方在合肥和重庆以及华星光电即将新建的8.5代TFT-LCD面板产线兼顾的AMOLED面板产线。这为应对未来AMOLED面板市场而改造原有TFT-LCD面板线埋下了伏笔。不仅如此,中国官方高层也对AMOLED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是如此。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胡春明表示:“除了中央政府大力推动OLED产业,甚至连地方政府也一同加入。”

胡春明进一步表示,广东地方政府积极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初步完成AMOLED产业聚集;而四川则是以AMOLED产业园区为核心,助力推动产业发展;而江苏政府则是以AMOLED产业联盟为契机,大力推动OLED照明产业化。

国内AMOLED产业破局有难度

从全球在OLED领域投资重点比较来看,韩国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跨越高世代面板线以及全产业链上,投资主体逐渐从面板企业为主转变为以政府研发专案为主的多元模式。不仅如此,韩国投资规模持续上升,且政府投资介入程度很深,主要集中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建设。至于日本,则与韩国不同,集中在中小尺寸,并细分市场、材料装备。投资主体主要是面板企业,但投资规模比较小,且政府涉入不深,但已开始向韩国学习。而中国台湾部份,投资方向尚局限于面板产线,投资规模比较小,不过政府投资开始介入,但程度不深且方向是产业链整合而非技术研发。至于中国大陆,目前投资方向主要以面板产线为主,较难形成优势的全产业链,且投资主体又与日韩台比较相对分散,投资规模虽然比日本与台湾大,却与韩国相差甚远,相对的,技术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可见,中国大陆市场虽然潜在需求庞大,但仍必须等待产业化技术取得一定突破,以及两岸产业合作之后,才能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局,形成规模。目前京东方在建拟建产线3条,全部相容AMOLED面板。而天马其中一条4.5代线完成AMOLED改造,在建一条5.5代线相容LTPS与AMOLED。至于维信诺则已建立完整的OLED产业化体系。彩虹则是建两条AMOLED面板产线,目前厂房建设已完成,技术方案也准备完毕;虹视则在目前PMOLED基础上研发AMOLED。而TCL工研院则是在OLED显示与材料方面开始初步布局。

目前,AMOLED市场规模依旧持续成长,然而产业相关技术以及竞争都相当激烈,对上游(原材料、设备)以及下游(整机)的依赖性也很强,因此机遇与挑战仍是并存的阶段,国内AMOLED产业要破局仍存在一定困难。

1234

大陆AMOLED扩产动作积极

虽然中国大陆在AMOLED产业破局有难度,但企业间积极合作,OLED技术进步提速。据DIGITIMESResearch资深分析师兼副主任黄铭章指出,大陆厂商无论是在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或是AMOLED面板产能的扩增上,态度及企图心均较台湾及日本厂商积极。基于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有望在2015年获得7.4%的AMOLED产能份额。预计到2015年,AMOLED产能的53%,将用于中小尺寸应用产品。

目前,OLED产业化速度加快,我国企业上下游协作,合力推动技术进步,为中国OLED产业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做足准备。

当前,全球OLED产业尚未成熟,相关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尚未明确,同时有机发光材料、驱动基板等关键环节仍存在不足,OLED大规模产业化时间的到来仍有不确定性。国内包括清华维信诺、汕尾信利、上海天马、佛山彩虹等多家企业从事小尺寸OLED的研发和生产;京东方、华星光电、创维等在OLED领域也有所布局。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认为,国产企业有望在OLED产业上进一步缩小与海外企业的差距。他表示,OLED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已基本确定,但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来判断,近3年要产生与液晶面板的竞争力仍不现实。并且国产企业只有介入液晶面板线之后,才能谈到OLED生产线的突破。同时他也提醒,国内现在的OLED投资也很热,但如果主体过多,就会导致资源分散,建议是国家要加强这块的规划,让投资主体、人才和资金都能相对集中一些,才能产生更强的实力。

虽然我国消费市场巨大,国内OLED产业研发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在全球OLED产业尚未规模化生产前,我国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核心材料、关键设备、行业标准、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均较为薄弱,缺乏上下游产业的协调配合和资本雄厚的国际化大企业,因此,我国OLED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大陆OLED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上海天马、京东方、维信诺、四川虹视、彩虹集团、广东中显、东莞宏威、北方奥雷德等本土知名企业适时切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OLED生产线建设。在全球OLED产业尚未规模化生产前,努力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才能在即将到来的AMOLEDM面板量产化之前拥有较大的市场话语权。

国内AMOLED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中国大陆应加紧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抢占AMOLED显示产业竞争制高点,重点鼓励基础研发和成果的产业化转移,集聚政产学研等各种社会资源,解决我国OLED产业的关键产品和工艺技术瓶颈,建立完全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提升我国OLED产业的全球技术竞争力。

主要方向包括鼓励产业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元器件以及设备的研发;鼓励技术成果转让,以政府投资、担保借贷、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为企业的技术转化提供便利;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人才培养和引进,学习和借鉴日韩及台湾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实现我国OLED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对整个OLED产业的引导是必要的环节之一,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支撑体系,在政府行政体制允许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支持产业的发展,具体细节上如减息贷款、税收优惠、政府直投方式支持产业发展、吸引外资以及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OLED产业。

1234

最后,政府注重产业链配套与协作,共同提高市场竞争力。OLED产业涉及原材料、设备、器件、面板及终端电子产品等多个产业链。对于国内刚起步的企业而言,必须加强与上游原料供应商、下游产品应用客户的通力合作,甚至可不妨采取相互参股,达成策略联盟关系,形成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上下游厂商结成策略联盟,实现某些设备、技术、人员等关键资源的共享互用,既提高成本的经济性与资源的利用率,又可加快产品从研发设计至生产销售的顺利转化。通过产业链配套与协作等策略联盟关系,共同提高联盟内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乃至国内OLED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234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近日,国内又有一家知名半导体大厂传出了破产清算的消息。

关键字: OLED 半导体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宣布将参展于5月12日至1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举办的2024国际信息显示学会显示周,并在活动期间参与相关专题研讨会、讨论会并发表演讲。

关键字: OLED

May 14, 2024 ---- 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最新显示,OLED桌上型显示器(Monitor)2024年第一季出货总量约为20万台,年成长率121%。第二季在品牌新机陆续上市后,当季成长幅度预估将达...

关键字: OLED 显示器

近日,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宣布获得了由领先的物联网创新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颁发的“2024年杰出战略伙伴奖”。

关键字: OLED 京东方

LCD屏幕的优点包括较长的寿命、较便宜的价格、较宽的视角和较好的亮度均匀性,适合对亮度和均匀性有较高要求,注重电池寿命的用户。

关键字: LCD OLED 屏幕

柔宇科技,一家曾经估值高达500亿元的柔性屏“独角兽”企业,在经历了股权冻结、停工停产、拖欠薪资等多种负面舆情危机之后,终究还是没能摆脱破产的命运。

关键字: 柔宇科技 OLED

OPPO R9s是一款经典的手机型号,具备多项出色的功能和特点。它搭载了高通骁龙625处理器,并配备了4GB RAM和64GB ROM,为流畅运行各种应用和游戏提供了强大的性能保障。屏幕方面,OPPO R9s采用了一块5...

关键字: oppor9s AMOLED

3月28日,UDC宣布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Julie J. Brown博士将出席2024国际显示技术大会,并发表主题报告。

关键字: OLED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显示技术作为连接人类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OLED和AMOLED作为当今市场上两种主流的显示技术,它们在带来精彩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因其独特的性质而有所区别。本文旨在深入探讨AMOLED与...

关键字: amoled OLED 显示技术

3月27日消息,据“蓉城政事”微信公众号介绍,今日,京东方投建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奠基仪式在成都举行。

关键字: 京东方 AMOLED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