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Applied与中微陷入纷争 中国设备商初出茅庐面临挑战 Applied Materials和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商Advanced Micro-Fabrication Equipment Inc.(中微,AMEC)陷入了一场纷争。 今年10月,Applied向AMEC提出诉讼,称AMEC盗用商业机密、违反合约以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该案由美国北加州联邦法院受理。而本月,Applied称AMEC抵制正常的调查以致进程受阻。 此次诉讼的被告不仅仅是AMEC,还包括AMEC部分高管以及目前效力于AMEC的前Applied员工。据悉,AMEC公司CEO尹志尧曾于1991-2004在Applied任职,期间还担任刻蚀产品部总经理。 AMEC成立于2004年,近期该公司确立了整体策略,进军刻蚀和CVD设备市场,直接与Applied、Lam和TEL等设备巨头展开竞争。
【导读】2007年半导体公司排名 intel重夺利润点东芝成为最大赢家 根据数据调研机构Gartner的2007年全球半导体公司营收排名评估资料,intel在2007年终于全面收复失地,重新获取2006年丢掉的市场份额,不过实际上根据评估报告来看,今年的最大赢家实际上应该是东芝,该公司今年的半导体芯片营收增幅高达28%,成为目前全球第三大的半导体公司。 2006年期间,由于受到AMD的竞争影响,intel公司损失达9.5%的市场营收份额,这也导致该公司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14.7%降低到11.6%,而2007年则将其营收额度增长到329亿美元,增幅8.2%,虽然没有超过2005年的346亿美元营收额度,不过也为intel公司带来12.2%的市场占有率份额。 intel公司的主要营收增长点来自于移动笔记本业务,同时也包括针对amd所占有的服务器和桌面发烧级电脑产品消费市场。 三星则继续排列第二位置, 营收额度为209亿美元,占据全球半导体业务份额7.7%,东芝则从2006年的第五位置攀升到第三位,营收增幅达到28%,从98亿美元增长到125亿美元,而原先该位置的德州仪器则被替换掉,该公司2007年的营收降幅达4.2%,为115亿美元。 amd此次并没有名列全球最著名的十大半导体芯片公司位置,而该公司今年的芯片营收大约在57亿美元,因此只能待在第11的位置。 根据统计,200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营收额度大约在2700亿~2710亿美元之间,相比2006年的2600亿美元略有提升。
【导读】CEA高层观点:数字时代尚处幼儿期,电子产业面临光明未来! 消费电子协会(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主席暨世界电子论坛秘书Gary Shapiro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的世界电子论坛(World Electronics Forum, WEF)上认为,电子产业面临光明的未来。来自16个国家的40位代表参加了论坛的讨论,议题包括绿色电子、回收、自由贸易、标准、电信和能耗。 Shapiro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电子产业的主要趋势包括数字化、融合、宽带、生物识别和纳米技术的开发,我们尚处于数字时代的婴儿期。 Shapiro认为,电子产业推动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及电视内容的巨大变化,通过远程工作使世界变得更小。美国的电子消费约为1500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家庭里有25种电子产品。 Shapiro预计每个国家都将转为使用数字电视,这样模拟电视就将释放出许多带宽,供未来使用。 Shapiro认为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厂,但警告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对于WEF,Shapiro认为发展中国家转向绿色电子、采用数字电视和新技术有些问题,WEF将向这些国家的政府提供教育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自由贸易的价值。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协会的领导人也参加了这个会议,包括香港的绿色电子专家Kei Biu Chan教授。 中国在2000到2006年间在国际电子制造业的比例增加一倍多,从11.5%到2006年的24%,全球1.513万亿美元的电子制造在亚洲进行,中国的电子产品占出口的33%。 香港电子产业协会主席Kei Bio Chan教授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大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而且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电子产业的增长速度为11%,是全球速度的两倍。印度则在软件方面领先。Chan教授认为中国非常积极地推动立法和其他措施,使环境和产业更环保。 印度信息技术制造商协会(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执行董事Vinnie Mehta发言表示,印度的电子产业为300亿美元,其中140亿美元为出口。2015年印度的电子产品消费为3200亿美元。 法国FIEEC协会主席Gabriel Coron发言认为,全球电子消费额为1.5万亿美元,但欧洲占了25%,制造业占20%。2006到2011年间欧洲的增长率为4.8%,低于全球6.2%的水平。Coron认为,东欧的成本只有其他地区的19%。总之,亚洲占全球电子市场的一半,欧洲和北美也是重要的制造基地。
【导读】今年面板淡旺季轨迹将被打破 奥运及农历年支撑淡季不淡 然库存过多恐导致旺季不旺 2008年面板产业恐将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亦不旺奇特景象,上半年传统淡季,由于农历年及北京奥运带动买气,尽管PC面板1月将小幅下跌,但37吋宽屏幕(37W)及以下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将持平,而由于各面板厂在淡季中并未减少投片量,部分面板势必会形成库存,恐将形成旺季不旺疑虑。 时序进入2008年第1季,由于2月受中国农历年假影响,生产工作天数减少,下游客户将提早于1月备足面板库存,预期1月面板出货量将维持稳定局面。面板市况面临传统淡季来临,价格也回归市场机制,虽然1月上旬液晶监视器与笔记型计算机(NB)面板价格仍将处于下跌趋势,跌幅与2007年12月相当,约2~3%,然TV面板则受惠于1月有中国农历新年需求支撑,37W及以下尺寸面板价格将持平。 不过,在7.5代线及8代线产能陆续开出后,市场供给面增加,加上淡季影响,40吋以上面板价格开始有下滑情形,以刺激市场需求。以出货量来估算,1月出货量仍可望维持在稳定情况,至于2月面板需求状况将较1月呈现下滑状态。 2008年由于有北京奥运撑腰,将刺激可观的面板需求,因此,第1季可望维持淡季不淡市况,以2008年第1季底与2007年第4季相比,预估液晶监视器面板价格将滑落9~10%,NB面板约滑落8~11%,至于TV面板则仅滑落3~5%。换句话说,即便在淡季,面板厂在26、32及37吋等TV面板仍会有获利。 估算2008年市场状况,为因应北京奥运,液晶电视面板从5 、6月起便开始大量出货,此举也会顺势带动PC面板出货量。在此情况下,估计面板业者在3、4月时,就会开始酝酿景气反弹气势,使得这一波淡季时间相当短暂。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面板厂没有在这一波淡季中减少投片量,部分面板势必形成库存,若是库存量太多,足以因应市场需求,2008年市况虽有淡季不淡的甜蜜,但恐也有旺季不旺疑虑。
【导读】中国电子学会Xilinx开放源码硬件创新大赛53支强队入围复赛 开放源码硬件运动成果初现 产学研共引电子创新设计新潮 范围覆盖工业控制、多媒体、通信, 消费电子等多种领域, 设计创意精彩纷呈。 大连理工,清华,电子科大, 西安电子科大等表现突出 自2007年6月正式开始的覆盖全国高校的“中国电子学会Xilinx开放源码硬件创新大赛”初赛经过大赛组委会的认真筛选,来自34所高校的53支队伍从170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入围复赛阶段。入围队伍中,大连理工,清华,电子科大, 西安电子科大等表现突出, 仅大连理工就有6支队伍进入复赛。 开赛以来,包括清华、北大、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在内的近50所高校学生踊跃报名, 共有170多只队伍的1000多位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在导师的带领下组队参加了此次大赛。预赛近150个项目全部采用FPGA设计, 范围覆盖工业控制、多媒体、通信, 消费电子等多种领域, 设计创意精彩纷呈, 充分展示了可编程技术的领域广泛的应用。 赛灵思提供的工具和FPGA系统在比赛当中一直是作为各个项目的核心技术。 “我国一直都在提倡自主知识产权创新, 创新的根本在于能够从源头开始” 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刘汝林表示:“开放源码硬件创新大赛不仅激发了中国电子界从源头创新的热情,而且为中国电子产业的源头创新提供了一个参考,交流,借鉴, 提升和孵化的平台, 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我们非常高兴赛灵思配合中国电子学会倡导的开放源码硬件运动获得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大学计划经理谢凯年博士说:“ 初赛中所涌现出的大批从源头创新的项目和人才, 不仅对电子设计行业对可编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打开了广阔的思路,而且对中国电子界从源头创新的热情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 入围队伍只要提交SRC,BIT和完整开发文档,并且通过组委会验证的项目,都将获得赛灵思公司用于复赛的相应高级开发板支持。目前已经有超过30支队伍获得了S3E和V2P开发板支持。由于广大参赛者热情高涨,赛灵思公司决定加大开发板投入力度, 预计更多的入围队伍可以获得免费的开发板支持。 据介绍, 决赛预计将在2008年产4月在江苏省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举行。 为此, 赛灵思将组织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教授以及来自于赛灵思, IBM, NI,MATHWORKS等业界知名公司的专家组成大赛评委会, 评选出最后的优胜者。此外, 赛灵思还将通过相继在上海,无锡等地建立的创新以及孵化中心,以及赛灵思亚太技术基金一起完成后续项目的评估和资助。 此次大赛的网站技术提供商EEFocus公司通过在大赛官方网站www. Openhard.org上对比赛进程的跟踪报道以及代码的共享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高效、方便的参与平台。此外,专门 开通的源代码代码管理和缺陷跟踪平台,也使得启动一个项目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Openhard上建立项目。
【导读】2008半导体器件价格大预测 DarnellGroup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在对2004年1月与2007年6月大约250种数字与模拟电源、稳压器控制器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2008年数字电源控制器IC的价格预计将与现有的模拟产品持平。 DarnellGroup的总裁JeffShepard表示,“数字器件的价格曲线显得非常陡,正在迅速接近与轴线相交并进入负值区域。由于数字电源IC的价格继续下滑且销售量继续上升,价格的同比下降速度将会放慢。我们详细分析了价格数据和其它因素,并确定数字与模拟控制器IC的价格即将达到相同水平。” 专家表示,推动数字电源产业加快增长的因素包括:人们更加乐于使用和了解数字电源技术、第二代数字控制IC出现以及具有更符合具体应用领域需求的特点。
【导读】LG飞利浦大幅增收增益 成本削减进展顺利 韩国LG飞利浦LCD的2007年第四季度(10月~12月)结算实现了大幅增收增益英文发布资料。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1%,达到46亿1800万美元,营业利润由上年同期的赤字改善了约11亿美元,达到9亿2800万美元,纯利润也改善了约10亿美元,达到8亿1200万美元,二者均创下历史新高。 液晶面板的供货量为340万平方米,比上季度增长9%。平均销售单价为1平方米1375美元,比上季度提高1%。不同用途的销售比率分别为:电视机50%,台式电脑显示器24%,笔记本电脑21%。生产能力比上季度增长5%。主要得益于第七代液晶面板工厂“P7”的产能增强。 对于此次的良好业绩,该公司CEO权瑛秀(Young Soo Kwon)表示:“除了液晶面板的需求扩大和平均单价稳定以外,成本削减进展顺利做出了较大的贡献”。LG飞利浦LCD透露,本季度按美元换算的1m2销售成本(COGS)降低了2%,年削减幅度超过原计划的25%,达到31%。 预计08年第一季度(1月~3月)与前一季度相比,液晶面板的供货量将减少数个百分点(估计低于5%),平均单价也会降低数个百分点(5%左右)。预计个人电脑液晶面板供货量将增长,而电视机面板供货量将下滑。
【导读】三星第四季度增收减益 液晶增益与存储器的减益相抵消 韩国三星电子07年第四季度(10月~12月)结算在实现增收的同时出现了减益。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1%,达到17.48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同比减少13%,为1.78万亿韩元,纯利润同比减少6%,为2.21万亿韩元。液晶面板业务的增益和半导体业务的减益相互抵消。 半导体业务的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减少9%,为4.9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同比减少74%,为4300亿韩元。大幅减益的主要原因是存储器的单价下跌。价格下跌的原因是DRAM、NAND闪存均供过于求。DRAM的供货量(按bit换算)比上季度增加17%,NAND闪存同比增加44%。系统LSI方面,液晶驱动IC和CMOS传感器等面向便携终端的各种产品均畅销,与上季度相比实现增收增益。 液晶面板业务方面形势良好,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0%,达到4.4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97%,达到9200亿韩元。大尺寸面板的供货量比上季度增长6%,尤其是电视机领域形势良好,供货量增长27%。电视面板中46英寸以上的面板供货量增长,占电视面板供货量的25%。平均销售单价也持续上扬,例如,面向台式电脑显示器的19英寸宽面板单价比上季度提高4%,面向笔记本电脑的15.4英寸宽面板单价提高2%。面向电视机的40英寸液晶面板单价与上季度基本相同。 通信业务方面,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6%,达到5.3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6%,达到5800亿韩元,实现了增收增益。手机销量大幅增长,比上年同期增长41%,达到4630万部。薄型“Ultra Edition”系列销量为450万部,500万像素相机手机为110万部,高附加值产品表现最佳。不同地区销售比率方面,欧美地区销售比率扩大到62%,高于上季度的56%。3G手机销量比上季度增加33%,达到730万部。 数字媒体业务方面,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3%,达到1.64万亿韩元,营业亏损为1300亿韩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00亿韩元。平板电视供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83%,表现良好,大大超过市场整体增长率的35%。
【导读】强化IPTV解决方案供应能力,爱立信将西班牙HyC集团收入囊中 通讯设备供货商爱立信(Ericsson)宣布收购HyC集团;HyC是西班牙电视咨询服务和系统整合的领导厂商,旗下员工约有110位。爱立信表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巩固该公司身为IPTV解决方案系统整合厂商在服务和多媒体领域的地位。 电信系统商和电信服务业者都希望为固网和移动网络用户,提供交互式的个人化网络电视服务,而IPTV就是达成这个目标的关键技术。爱立信指出,在收购HyC集团后,该公司为电信系统厂商和服务业者提供IPTV解决方案的能力将更进一步提升,包括解决方案的设计、安装、整合和营运支持等。 未来HyC的员工将并入爱立信的全球电信专业服务事业部;在收购HyC之前,爱立信也于稍早前收购先进视频压缩技术供货商Tandberg Television。爱立信表示,多媒体和电信专业服务(包括IPTV和系统整合)是该公司两个重要的策略发展方向,而此次收购将加强其为客户提供支持的能力。 每年爱立信为电信系统厂商和大型企业客户执行超过10,00项大型系统整合项目,而这些项目需要整合多家厂商的多元技术。爱立信的系统整合专业经验涵盖了多媒体服务和服务网络、电信管理、IP骨干网络(IP-packet Backbone)、IP多媒体子系统(IMS)、卫星通讯、国防和公共安全解决方案。
【导读】赛灵思公司任命Moshe Gavrielov为全球总裁兼CEO 将带领公司在更广阔的行业市场创造新价值 全球可编程逻辑解决方案领导厂商赛灵思公司(Xilinx, Inc. (NASDAQ: XLNX))日前宣布:53岁的Moshe Gavrielov先生将接任63岁的Wim Roelandts( 罗兰士)成为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Roelandts先生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职务。Gavrielov先生是赛灵思创建24年以来的第三任CEO。他将为赛灵思公司带来在半导体和软件公司高层管理及工程设计方面近30年的经验。Gavrielov先生的任命立即生效。 在加入赛灵思之前,Gavrielov先生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导厂商Cadence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兼业务高速增长的验证部门总经理。 此前,他在验证流程自动化(VPA)软件供应商Verisity公司担任CEO职务达7年时间。期间他领导该公司从一个400万美元的初创企业发展成2001年公开上市、市值达7000万美元的公司,Verisity公司于2005年被Cadence收购。 “Gavrielov先生在半导体和软件业务运营领域有丰富的成功经验,而且善于综合运用其卓越的战略、分析、业务和领导艺术。”赛灵思公司董事会主席Roelandts说:“同样重要的是,他致力于建设鼓励每位员工积极参与的创新文化,这与赛灵思公司过去24年来所秉承的核心价值是一致的。我们的董事会一致赞成选择Gavrielov担任这一职务。我们确信他是领导赛灵思公司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最佳人选。” “从Roelandts手中接过领导全球最受人尊敬的半导体企业之一的赛灵思公司的重任,我倍感荣幸和激动。”Gavrielov先生说, “基于赛灵思坚实的技术创新基础和市场领导地位,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我们有很多机会把赛灵思技术的种种好处带给更广泛的行业和应用市场。我热切期盼与赛灵思员工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为更多的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实现赛灵思公司将可编程解决方案应用于每个电子系统的愿景。” 在加入Verisity之前,Gavrielov在LSI Logic公司工作了近10年时间。期间他担任过一系列管理职务,包括领导13亿产值的产品部的执行副总裁,负责国际市场的高级副总裁,负责欧洲市场的总经理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部经理。Gavrielov的职业生涯从国家半导体公司(NS)和数字设备公司(DEC)开始,最初从事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工作。Gavrielov从以色列理工大学(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以色列海法市)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他还拥有5项专利。 Gavrielov将从业界最受尊敬的CEO之一Wim Roelandts手中接任总裁兼CEO职务。Roelandts于1996年被任命为赛灵思公司总裁兼CEO,之前他在惠普公司担任过30年的管理职务。就在加入赛灵思前,他是惠普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负责惠普公司在全球计算机系统各方面的业务,包括研发、生产、市场推广、专业服务和销售。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Roelandts带领赛灵思公司经历了半导体行业的巨大变革时期,将公司的营业额从5.6亿美元增长到2007财年的超过18亿美元。在他的任期内,Roelandts显著地拓展了公司的全球业务,并通过成功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更好地满足了高速增长的消费、汽车、工业和国防等终端市场的需求。这些市场在公司总营收中所占的份额从2002年的12%增长到目前的45%。 在Roelandts的领导下,赛灵思的创新文化和在困难时期不解雇员工的管理理念得到美国《财富》杂志的高度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至2005年,赛灵思公司在众多美国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连续四年进入《财富》杂志年度“100家最适合工作的企业”前10名。 2004年 Roelandts曾经在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董事会任职。Roelandts先生担任无生产线半导体制造商协会(Fabless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董事会主席已有4年多时间,对该协会的发展和全球扩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他的任期内,该协会的成员企业增加到近500家,并且扩展至亚洲和欧洲地区。2007年11月,Roelandts开始担任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缩写SIA)主席一职。
【导读】安富利和赛灵思在新加坡高等学院建立第一个可编程逻辑解决方案实验室 设在共和理工学院的新机构旨在促进当地学生的技术教育 环球领先电子元件分销商安富利公司旗下运营机构安富利电子元件部(Avnet Electronics Marketing)与全球领先的可编程逻辑解决方案提供商赛灵思公司(Xilinx, Inc. (NASDAQ:XLNX)在新加坡的共和理工学院(Republic Polytechnic)设立专门的设计培训实验室,为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 该实验室由赛灵思公司投入资金,安富利电子元件部委派经验丰富的现场应用工程师教授所有培训课程,包括为学生和客户每月举办的研讨会。学生和教职人员将有机会在实验室接受不同主题的培训,参加各种主题研讨会,包括各种用户应用的开发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安富利电子元件部亚洲区高级市场部总监黄昌国先生表示:“安富利认为满足年青人的教育需求不仅要给他们提供技术知识,让他们了解如何以创新精神来解决难题也很重要。共和理工学院的实验室将为学生提供独特的机会,助其更全面了解飞速变化的FPGA领域的最新技术创新,让他们具备必要的实际知识,以应对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设计挑战。” 共和理工学院工程学院院长邝耀振先生(Fong Yew Chan)表示:“成立共和理工学院-赛灵思可编程逻辑方案实验室能为教工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作为他们从事激动人心的开发工作,如数字娱乐系统、便携式多媒体设备和人机交互设备的硬件加速等领域开发的基础。我们希望这个实验室能成为可编程逻辑方案领域一流的实验室,在学生、教职员工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创造FPGA创新应用的新局面。” 安富利电子元件部南亚区总裁林国基(Keith Lam)表示:“共和理工学院的技术教育氛围,加上战略合作伙伴赛灵思的全力配合,我们很高兴能以我们的专业知识来促进本地学生的技术教育。” 赛灵思亚太区企业方案营销经理何建德先生表示:“联合实验室将成为共和理工学院‘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理念(problem-based learning)的完美补充。学生能利用业界领先的芯片和软件工具来实现数字娱乐应用中实际的音视频设计项目,从而发展他们的工程技巧。赛灵思作为全球领先的可编程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以不断提升的可编程技术要求来培训新加坡和全亚洲未来的工程师。” 这是继安富利电子元件部和赛灵思联合成功举办X-Fest全球系列研讨会后进行的最新项目。X-Fest全球系列研讨会于2007年在中国启动,并在全亚洲和美国、欧洲的多个城市举办。
【导读】10月松下电器公司名称将全面更改为Panasonic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松下电器(Matsushita Electric)表示,将自10月起公司名称全面更名为Panasonic,除National品牌亦一并更名为Panasonic外,所有子公司、旗下事业皆更名为Panasonic,而沿用了超过90年的公司名称亦将因此走入历史。 彭博信息(Bloomberg)报导指出,NHK在10日的午间新闻亦披露此消息,但松下电器公关发言人门田晃却表示,无可奉告。 松下电器的公司名称,系由松下幸之助在1917年创立该公司时,沿用至今。据了解,松下创办人─松下幸之助认为身为社会公器的企业,亏损是很糟糕的,此外,他亦不认同企业的裁员之举。抱持此理念终其一身的幸之助,于1989年辞世。而松下亦在1996年度面临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金额高达569亿日圆(约5.2亿美元);2002年度又在网络泡沫的冲击,松下续写下钜额亏损纪录,金额达4,310亿日圆。 松下揭橥自2007年度(2007年4月~2008年3月)起的3年中期营运计画中,预估至2009年度营收将达10兆日圆,可望较前1年同期成长9.8%,而增加的1兆日圆营收中的7,000亿日圆左右将为海外市场挹注。此外,在日本电机业界中,松下与Sony向来为宿敌,无论就获利、规模来看,松下皆领先Sony,然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Sony则较占优势。因此,外界多认为松下为提振海外市场营收力道,统一公司及品牌的名称势在必行。对于松下更名,分析师们亦都给予正面评价。 2000年中村邦夫接任社长,以破坏、创造为口号,重建松下。不仅打破幸之助不裁员的作法,更将幸之助的资产管理公司卖掉,亦力促松下电工的子公司化。而2006年夏季大坪文雄接任社长一职后强调,松下已从企业重整的时代脱胎换骨,朝向国际化优秀企业的目标迈进。 分析师认为,此次松下统一公司、品牌名称,并拟改名为在海外市场广泛使用的Panasonic品牌,在在显露着松下力图冲刺海外市场的决心。
【导读】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太阳能多晶硅日益短缺 太阳能原料多晶硅从2004年起开始短缺,使得市场运作大受影响,造成实际事件的影响层面及效应比理性预期来得大,当然也使得决策者容易因此判断错误,更进一步加大市场的起伏。 太阳能产业成长快速 要切入必须首先“抢”料 由于太阳能产业的成长快速,使新加入者积极跨入市场,也使得多晶硅原料的短缺日益严重,这个情况到2006年达到高峰,起因当属茂迪与美国MEMC谈判长期供料合约破局后,马上由大陆太阳能电池龙头厂尚德取得合约,而且尚德后续签定长期供货合约的频率及速度可以称得上是亚洲甚至是全球之冠,无怪乎它的全球排名可以从10名外快速跳升到2006年的第4名,预计2007年将更进一步至第3名。 抢料成了投入太阳能产业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没有料,什么都不用做,有料,即使做不出来,转向贸易买卖都赚钱。即使许多资深的国际太阳能业者并不跟着市场一股热的投入抢料动作,理性的凭着多年来运作经验判断,这只是市场一时过热现象,若被长期合约绑住喉咙,届时料源供应平稳了,这些“割喉合约”将成为未来营运发展的一大负担。 不签“割喉合约”反而要担心先断头 但是理性的判断却难抵市场缺料预期心理高涨所产生的效应, 2007年市场就传出部分没有签合约的国际厂开始受到无料可用的压力,再加上现货市场的料价早就哄抬过度,买了就会严重侵蚀毛利率,迫使这些业者以减产因应。 即使2008年、2009年或2010年预计新原料产能陆续供出,但是运作的模式也将供应给事先以合约绑住料源的业者,整体来说,料源确实可能增加,但供料增加的好处也仅落在少数人身上,没签到合约的同样无奈,极好极坏二极分化的发展可能发生在太阳能的未来几年内。 当初理性的判断不跟随市场风潮抢着去绑供料合约的业者,却在市场预期心理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使得料源取得越来越困难,造成比“割喉合约”更早遇到生存关卡的窘境。 未来短短几年内,在产业环境极好极坏的冲刷下,原本的江山就可能因而拱手让给别人的危机,等到市场料源充裕了,要再重起战役,恐怕又要面临商机已被抢夺,要迎头赶上恐是难上加难。 整个产业链都面临缺货问题 担心断货而签约也不一定正确 除了上游料源合约抢夺积极,太阳能模块厂抢夺太阳能电池的积极度在2005~2006年期间也是不遑多让,各个模块厂抱着现金前往太阳能电池厂去排队买货是非常平常的事,当时根本不曾考虑到太阳能转换效率有多少,抢得到料再说。 而且模块厂抢料若有“附带条件”就更具优势,最好是跳到上游抢夺多晶硅料源,再请太阳能硅晶圆或太阳能电池厂代工,这是更有效取得太阳能电池的方法,造成一直到现在不论哪个环节的业者,只要抢到上游多晶硅料源,就可万事顺心。 所以,欧美太阳能模块的报价也连创十几个月的新高,主要就是这种抢购风潮造成模块厂的惜售、囤货,使得系统端严重缺货,不断拉高价格争取货源,预期心理产生的行为造成“严重缺货”的局面,让部分太阳能模块厂向太阳能电池厂签下长期购买合约,以确保太阳能电池的取得无忧,也因为部分后端业者投入抢夺多晶硅的行列,让多晶硅身价直涨。 但2006年第3季第21届欧洲太阳能展,数家国际大厂却首开先例,杀价抢单,一般判断这些业者会有这样的策略,就是认为市场的抢料热潮应该近尾声了,可见当初他们在看待市场发展时,就认定缺料造成的缺货其实是短期效应,甚至是预期心理的反应,而德国政府每年下调5%的补助,更是最好回归现实的时机。 所以,一连串的抢单动作因应而生,当然太阳能模块的价格开始走滑,电池的价格也在2007年上半年出现松动,下滑约5%。上半年对太阳能市场来说算是一段混乱期,多晶硅料源继续缺,而模块厂因库存水位过高,在购买太阳能电池上不像以往不理性的抢,上游涨价、下游难转嫁压力集中在新加入者快速投入的太阳能电池端上,太阳能电池厂首度面对料源持续上升却又无力转嫁下游,使其毛利率严重下滑。 而当初看到市场严重缺货的情况下,签下长期的太阳能电池供货合约,却又因为2007年太阳能电池价格下滑而大吃闷亏,因为一切交易恢复正常,已经无需捧着现金前往排队,而现货市场买货可能还比当初在高点所签定的合约要来得低。 预期心理效应随时被挑起 业者策略随时面临挑战 2007年下半却又因为几家具影响力的国际大厂因为料源预期判断误差,导致策略误差,使太阳能电池产出大减,再加上旺季需求上扬,使其再度回到供货吃紧及价格不遂的状态。 而美国多晶硅厂MEMC又在近期因为新扩产运作上受到跳电影响,使其2007年第3季营收目标下修5%,这个效应从敏感的股价市场开始激烈反应,理性的业者重申,这个影响其实微乎其微,但最怕的是又来一波「预期心理」的作崇,使得市场加速抢料及囤积料源,造成缺料的幅度变大,让业者有不知该如何下决策的苦恼。 [!--empirenews.page--]没人敢预期这波效应会起多大的涟漪,不过,MEMC跳电事件被推测是在第3季发生,而在修复工程进尾声了才正式对外公布,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机会回复到原本的经营水平,而其下游厂包括代工厂及其它相关厂,其实亦已被事先告知,所以有能力的业者应早已做了因应的策施,预估后续个别厂影响理性判断应该也不大。 MEMC是最敏感的现货市场的料源主要供货商之一,光“下修营收”就可以撼动整个现货市场及挑起敏感的价格机制,预计这个领域是最值得观察的部分。 相关链接 太阳能电池市场预测:非硅类增长迅速 CIS型4年内增至105倍 太阳能电池市场势头良好。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计,2010年度全球市场规模将扩大至2006年度的3.7倍,达到2万亿7716亿日元。该公司认为,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是结晶硅型,不过在硅晶圆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原料不使用硅或硅用量较少的太阳能电池今后销售额将获得大幅增长。 该调查显示,不使用硅的CIS型太阳能电池的市场规模2006年度为45亿日元,预计2010年度将迅速扩大至4725亿日元。主要成分为铜(Cu)、铟(In)、硒(Se)。经证实,CIS型在薄膜类中光电转换效率较高,并具有长期稳定性。德国Würth Solar GmbH & Co. KG及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 Inc.正在开展相关业务。在日本,昭和Shell Solar也在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工厂。 同样不使用硅的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方面,2007年度以35亿日元的规模形成市场,预计2010年度将扩大至16.6倍,达到581亿日元。该类电池虽然存在转换效率低的课题,但是制造成本仅为结晶类的1/2~1/10左右。估计英国G24 Innovations, Ltd.将于2007年度内在全球首次开始量产。日本国内厂商预计在2008年前后开始量产。 球状硅太阳能电池方面,2007年度形成20亿日元的市场,预计2010年度将扩大至14.4倍,达到288亿日元。与结晶类电池相比,该类电池可减少硅用量,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在涉足厂商中,估计最接近量产化目标的是Fujipream,量产工厂预定2007年度内完工。该工厂最初以1MW/月的规模开始制造,之后计划逐步提高生产能力。此外,京瓷还曾在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展出过试制的模块,该公司已提出多项相关专利申请。
【导读】GPS市场膨胀竞争加剧促其走向细分融合半导体大户纷纷采用“周边收购”战术拼抢市场 GPS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赛迪顾问预测今后五年内,中国GPS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99.3%,到2011年GPS终端市场销售额可达2896.2万台。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韦玉认为:“GPS市场之所以出现了放量增长,主要在于GPS终端产品的门槛降低,在利润的追逐下,很多生产MP3、手机的厂家纷纷进入GPS市场,比如纽曼、长虹领航等;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价格下滑,市场容量出现大增长;当然GPS市场基数目前还比较小,也是一个原因。” 终端市场的蓬勃增长,以及GPS终端形式日益多样化,带动了GPS芯片市场的快速增长。GPS芯片可被内置到各种移动设备中,不仅仅是PND、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掌上游戏机、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以及各种可携式消费电子产品设备都可以内置GPS芯片。 GPS芯片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企业为主,如美国SiRF(瑟孚)、Garmin(高明)、摩托罗拉、索尼,他们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近年来,国内企业开始瞄准GPS芯片市场。华讯在2005年底推出国内第一家GPS芯片产品,华讯总经理周文益认为,GPS芯片成本逐渐降低,目前一个GPS的模块不到10美元,这将为GPS手机的普及打下基础。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品牌认知度和技术上虽然有一定差距,但周文益认为本土企业的价格会更有优势,与国外企业相比,低20%是没有问题的。此外在技术支持上本土芯片企业可以与客户直接解决功耗等问题,共同设计和讨论。这比采用国外模块商的产品更为优化。越来越多厂商的参与,无疑会加剧GPS芯片市场的竞争。 细分与融合成趋势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中国GPS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更多个性化,满足不同平台的定制性GPS产品将会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比如,专门为手机平台定制的,更能体现手机功能优势的移动导航系统;再比如针对女性、商务人士等不同人群的特殊系统,并以此促进多个硬件平台的功能性细分。“市场的细分化发展是未来GPS发展的必然趋势。”嵇然表示。 在产品功能细分的同时,随着3C融合的加快,GPS和其他产品的融合也逐渐成为趋势。就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款车载移动数字电视导航仪同洲向导神CPND—4302S。它集GPS导航与移动数字电视接收两大功能于一身,为高端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方式。“GPS和MP3、MP4、游戏机等终端的融合逐渐加快。毫无疑问,未来GPS和其他产品的融合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韦玉怀表示。 地图软件企业拼抢市场 “导航产业的核心导航电子地图的价值越来越大,互联网、手机等应用的需求也逐步更加清晰,内容为王逐步得到整个产业链的认可。”瑞图万方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耿毅谈到。不过,导航电子地图的行业壁垒十分明显,时间、经验、市场已把行业门槛垒高。电子地图的编制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如果一家公司独立开发全国范围的电子地图,将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工程。一般来说投资多以亿元为单位进行计算,其中仅是硬件的投入就将近总投入的一半。 “行业门槛较高,导致了一些中小型企业无法跻身导航地图行业。目前,主要从事地图软件生产的企业有凯利德、瑞图万方、四维图新、灵图、高德等几家。”韦玉怀表示。不过,从这几家的动作来看,各自守住自己阵地的同时,向对手所在的优势阵地发起了强大冲击。 凯利德是汽车后装导航系统的老大哥,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它已经连续六个季度稳居后装市场的第一,但凯立德开始猛攻GPS手机和个人终端。凯立德公司副总裁嵇然透露:“凯立德已经在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的GPS移植上有了深入的研究,且近阶段的发展重点也会更偏向于手机和个人终端的移动导航系统开发上。相对于汽车体积的局限,我更相信手机将成为未来GPS发展的另外一个舞台,因为手机的高移动性及高普及性能使GPS的能量得到更大的发挥。” 不谋而合的是,后装GPS优势的瑞图万方也表示,2007年瑞图万方在汽车前装市场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道道通”质量获得了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现代电子等国际汽车巨头的认可,“道道通”也被很多手机方案公司、手机芯片商、手机品牌商认可。瑞国万方表示明年将重点扩大其在手机和前装市场上的应用。四维图新在汽车前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但逐渐也加大了后装市场投入力度。 收购成大户最常见手段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2007年最热3C产品之一,尤其在全球芯片供货商不断出现合并及购并动作后,似乎已隐约透露出2008年客户对GPS产品需求成长性的看好程度,并迫使芯片大厂不得不提前动手布局,以免错失这块已开始起飞的市场大饼。 恩智浦(NXP)于去年12月21日宣布将先以8,500万美元购并GloNav这家专注在GPS单芯片解决方案的IC设计公司,并视情况再追加2,500万美元。这已是2007年第5家收购GPS相关软件及芯片解决方案的半导体业者,从年初的CSR到Broadcom、SIRF及Atheros,以及最近的NXP,国外芯片大厂加紧脚步动作,其实已明白透露2008年GPS产品市场会有多热。 台湾IC设计业者表示,撇开全球GPS芯片市场新进供货商不谈,2007年连全球GPS领导大厂SIRF都下海收购Centrality,可见全球GPS芯片市场需求热度,已被终端PND及GPS相关商品热卖所带动,加上下游PND、汽车大厂、消费性电子产品业者,以及手机品牌商、营运商对GPS应用各有不同考虑,2008年GPS芯片爆发成长已在预期之中。 GPS芯片供货商乐观表示,在诺基亚(Nokia)大手笔收购Navateq后,2008年绝对是GPS手机发展元年,而在GPS功能应用碰上1年需求已逾10亿台的全球手机市场需求后,面对GPS芯片应用由原先1年仅1,000万~2,000万台PND产品市场,走向手机产品市场后,全球GPS芯片需求在未来几年内爆增数10倍,其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empirenews.page--] 芯片供货商指出,对国内、外芯片供货商最大挑战,应该就是“时效性”,因此,国外芯片供货商2007年纷加紧展开合并及购并GPS相关公司动作,壮大自家GPS芯片产品线,至于台厂联发科及晨星也是加快新一代GPS芯片开发动作,以争食市场大饼。 在春江水暖鸭先知惯例下,2007年国内、外芯片供货商热衷收购GPS芯片相关硬件及软件公司动作,其实已透露出2008年GPS相关应用将出现爆发性的成长,各式各样3C产品2008年所标榜最夯功能,将与GPS应用牵上关系,而这样全球GPS市场前景,让国内、外GPS芯片供货商已有作梦空间并全力以赴。 据国际权威科技市场研究机构ABI公司报告,仅手机市场,全球带卫星导航功能的手机产量将从2008年的2.4亿部发展到2012年的5.5亿部,每年市场规模达1000亿美元。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日前公布了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应用于手机的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研发成功。据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介绍,这款被命名为“航芯二号”卫星导航接收芯片,是由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近日和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产权,具有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点,适合应用于手机卫星导航。
【导读】发挥潜力,扩大市场,压敏电阻业面临抉择——与众企业共同盘点压敏电阻业 压敏电阻器是以氧化锌为主要成份的多料金属氧化物经混料、成型、烧结而成的半导体非线性电阻元件。它具有瞬态电压抑制功能,可以用来代替瞬态抑制二极管、齐纳二极管。 利用这一功能,压敏电阻可以抑制电路中经常出现的异常过电压,保护电路免受过电压的损害。由于压敏电阻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性、通流量大、残压水平低、动作快和无续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作为重要的被动元器件行业之一的压敏电阻业必然受到强烈的影响。那么,2007年压敏电阻业的市场发展情况如何?压敏电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将焦点集中在了这一领域,与众多行业企业共同总结这三个季度以来的得与失。 生产供不应求 市场潜力巨大 ■行业企业对产销量表示乐观 笔者从对众压敏电阻原料、生产及应用企业的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前三季度压敏电阻的需求一直很旺盛,产品产销量增幅也很明显,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苏州中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丹峰介绍说:“与去年相比,2007年前三个季度的市场需求增加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不仅中普如此,整个压敏生产行业都是如此。今年大多数厂家的氧化锌采购量都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提高,有的几乎翻了一番,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联顺电子(惠阳)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清池介绍道,从2007年到现在压敏电阻市场一直是供不应求,预计联顺公司今年营业额将在8000万元左右。而北海新锐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德惠说截至目前新锐已为市场供应了2.4亿只(片)压敏电阻,预计第四季度仍有增长。爱普科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余发栋也表示,压敏电阻的市场需求保持一定的增长,并且EPCOS保持高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 压敏电阻作为一种被动元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需求出现较大增幅,下游应用企业加大采购量是最直接的原因。科通通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细华说:“目前科通公司的采购量很大,大概比去年多了50%以上,照现在的情况看,第四季度的采购量将继续加大。”而压敏电阻原料生产企业的销售量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压敏电阻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曼浦汉克化工(上虞)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匡志衡透露,客户对原料的采购量比去年都有所增加,“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压敏电阻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肯定会持续增长。” ■片式压敏电阻市场广阔 瞬变电压和浪涌电压造成的损害是众所周知的,静电放电(ESD)对IC和半导体器件的破坏也是致命的,而近年来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的低电压发展趋势明显,尤其是低电压操作的手持式电子产品的发展使得过电压保护器件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集成电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展,其品种、数量正在不断扩大,价格也在不断下降。片式压敏电阻由于响应速度快、无极性、成本低以及和SMT工艺兼容等优点而受到市场青睐,片式化已成为衡量电子元器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2003年开始,随着防静电(ESD)国际标准的实行,整机厂商开始大量使用片式压敏电阻器。 河南金冠王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祥说:“今年是我国片式压敏电阻产品需求速度增加较快的一年,这也是近几年国家对电子产品使用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的结果,从上半年使用情况来看,原有许多电子产品没有用到片式压敏电阻器,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新增片式压敏电阻用于过压防护,仅此新增的使用量,就可占到总需求量的20%左右。去年国内片式压敏电阻的总需求量超过50亿只,随着四季度电子产品生产旺季的到来,国内对片式压敏电阻器产品需求量估计可超过15亿只。” ■手机应用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片式压敏电阻大部分应用在手机中,今年以来接连发生的手机电池爆炸事件引起了消费者们的广泛关注,可靠性、安全性越发成为人们在购买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随之在手机的设计上安全性能提到了首要位置。手机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强烈需求自然而然地带动了压敏元件市场的快速增长。 现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诸如MP3、可拍照、可上网、MMS(彩信)等等,应有尽有,这些强大的功能自然对手机中的IC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如今的半导体器件和IC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当芯片变得越来越薄时,遭受过电压和静电放电(ESD)危害的几率也将大大增加。过电压和静电放电对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会造成损坏,因而需要大量的过电压保护元件来对昂贵的半导体器件提供保护。这就促使手机生产厂家在自己的产品中安装一些必要的电路保护元件。 对于片式压敏电阻在手机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数字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根据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2007年1-6月手机市场研究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手机多媒体应用芯片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2%,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12.3亿元。我国手机产业2006年产量大约为4.5亿部,增长率大于50%,占全球出货量的40%还多。2006年手机出口量约为3.5亿部,年增长率大于60%。全球手机产业2006年年增长率达到22%,总出货量大于10亿部,2007年预计年增长率为20%。全球移动通信用户年增4亿户,2006年年底手机用户接近27亿户,2007年全球手机市场销量预计全年可达11亿部。而调研公司ABI Research也作出了同样的预测,手机全年出货量有望增长15%至11.3亿部。由此可见,手机市场对压敏电阻的需求将稳步上升。 [!--empirenews.page--] 李永祥先生说,按照他的预测,今年我国手机市场将迎来一个高峰。“压敏电阻作为静电和浪涌防护的一个重要元件,在手机上得到广泛应用。现在一部手机上,根据不同的电路设计,对压敏电阻的需求从十几只到四十几只不等,因此,手机产品是压敏电阻应用比较集中的电子产品之一,我们生产的产品正在以一个较高的速度迅速增长。” 现在手机里用到的片式压敏电阻越来越多,而且全球手机换机率越来越快,我国已由24个月下降到21个月。加上数码相机、PDA、医疗设备等电子产品的需求,片式压敏电阻市场潜力巨大。深圳顺络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广平说:“我公司的片式压敏电阻器主要是应用在手机、电脑等消费类电子方面,到目前为止需求量还是比较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公司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应该说压敏电阻这一块的市场潜力很大,我很看好。” 产销量大、利润小 从上述各企业负责人对市场的描述中,我们似乎看到压敏电阻业前途一片光明。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产品需求量、产销量大大增加,企业的利润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但是当笔者向各压敏电阻生产企业询问这一行业的利润如何时,他们的回答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在这次采访中,很多企业都说到产销量大幅增加而利润却相对增长较少这个问题。联顺电子总经理曾清池说:“这块市场利润比较低,近几年的利润增长都较小,所以公司现在主要是维持既有客户,没有扩大产能的打算。”北海新锐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德惠说:“目前压敏行业的产品利润很薄,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恶性竞争。” 对于压敏电阻行业为何陷入这样的怪圈,中普电子总经理孙丹峰作出了详细的分析:“根据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不变的产品通过充分地竞争,最终的平均利润趋近于零。这两个规律都告诉我们只有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不断的创新才能避开产量不断提高、利润不断下降的铁律。” 对于企业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他说:“首先,出现这种现象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必须正视,没有必要抱怨。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经济规律才能促使企业使用各种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消费者和社会受益。这些年来,正是由于压敏电阻利润的不断下降,才促使我们压敏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次,近十年来我一直关注可替代技术和产品的发展,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性价比优于压敏电阻的产品在短期可能出现,因此压敏电阻产品目前仍处于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成熟期。从平均利润率上看,压敏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也高于电子元件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完全没有必要悲观失望。最后,提高利润率的出路在于:一、进一步扩大产销量,以更大的毛利总额去平衡管销费用,产销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利润率就会上升;二、加强产品技术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开拓压敏电阻新的应用领域,由此可以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带动整体利润率的提高。这两条道路,第一条是“外延式”发展,第二条是“内涵式”发展,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利润问题才能获得根本性解决。” 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季幼章教授认为,企业竞争首先就是要提高技术含量,在生产中调整配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压敏电阻单位体积内的能量密度。第二就是增加产量,因为这压敏电阻行业利润比较薄,只有加大了产品数量,才能降低成本。另外就是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才能在销售上取得成绩。 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企业虽然在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但未来的发展他们都面临着生产规模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能力不足的问题。压敏电阻不是一般的电路功能产品,它的产销量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虽然我国在电器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正在完善,但就目前而言欧美国家在这方面的外部环境条件优于国内,因此压敏电阻的终端市场大多还是在国外。直接进入国外市场,并打出中国自有品牌的压敏电阻产品,是国内压敏电阻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只有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经营理念和资金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TVS侵占压敏电阻领地 虽然压敏电阻业目前拥有着较大的市场,各生产厂家也都有着不错的产销量,而且我们也看到了压敏电阻业可供挖掘的巨大潜力,但是这一行业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在防静电领域TVS不断侵吞压敏电阻市场份额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防静电(ESD)保护元件主要分为压敏电阻、瞬态电压抑制器(TVS)和聚合物三类,其中压敏电阻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元件。相对于压敏电阻来说,TVS在防静电方面似乎更有优势。首先,从保护性能上来看,TVS可以立即将进入的电压箝制到很低的水平,整个过程用时非常短。而压敏电阻的最大箝制电压则要高很多,且电压曲线下降得很缓慢,而且无法降到很低的水平;其次,压敏电阻每受到一次ESD应力作用,材料就会受到一定的物理损伤,形成无法恢复的漏电通道,在多次重复高压电击之后,漏电会越来越严重。而TVS基于二级管工作原理,受到电击后,会立即击穿,然后关闭,从而对器件本身没有损伤,所以完全不会影响使用寿命。另外,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TVS已经可以做到比压敏电阻更小的尺寸,在小型化方面比压敏电阻更有优势。 据行业相关人士表示,TVS和压敏电阻的市场份额目前大约是各占一半,近几年来TVS在防静电领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empirenews.page--] 应用空白有待填补 现有压敏电阻在配方和性能上分为相互不能替代的两大类:高压型压敏电阻和高能型压敏电阻。高压型压敏电阻的优点是电压梯度高(>250V/mm)、大电流特性好(V10kA/V1mA≤1.4)但仅对窄脉宽(2≤ms)的过压和浪涌有理想的防护能力,能量密度较小,(50~300)J/cm3。高能型压敏电阻的优点是能量密度较大(300J/cm3~750J/cm3),承受长脉宽浪涌能力强,但电压梯度较低(20V/mm~100V/mm),大电流特性差(V10kA/V1mA>2.0)。 这两种配方的性能差别造成了许多应用上的空白,在10kV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系统中广泛采用了真空开关,由于它动作速度快、拉弧小,会在操作瞬间造成极高过压和浪涌能量,如果选用高压型压敏电阻加以保护(如避雷器),虽然它电压梯度高、成本较低,但能量容量小,容易损坏;如果选用高能型压敏电阻,虽然它能量容量大,寿命较长,但电压梯度低,成本太高,是前者的5~13倍。 在中小功率变频电源中,过压保护的对象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它对压敏电阻的大电流特性和能量容量的要求都很严格,而且要同时做到元件的小型化。高能型压敏电阻在能量容量上可以满足要求,但大电流性能不够理想,小直径元件的残压比较高,往往达不到限压要求;高压型压敏电阻的大电流特性较好,易于小型化,但能量容量不够,达不到吸能要求。中小功率变频电源在这一领域压敏电阻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 另外,压敏电阻具有较大的寄生电容,一般在几百至几千微微法的范围。在高频信号系统中会引起高频信号传输畸变,从而引起系统不正常运行。而且,压敏电阻因为泄漏电流的存在,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其自身的老化也会加快。这些都是目前压敏电阻生产企业有待解决的问题。据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季幼章教授介绍,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提高高压型压敏电阻的能量密度,或提高高能型压敏电阻的电压梯度和非线性系数(降低残压比),即开发高压高能型压敏电阻。 到目前为止,在亚微米级前驱粉体基础上进行的各种传统改性研究(粉体制备方法的改进、配方和烧结工艺调整等),均无法解决高压高能问题,实现高压高能压敏电阻是公认的难题。压敏行业的专家普遍认为:发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对压敏电阻进行改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方面,纳米材料已得到广泛重视,也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季幼章教授说:“目前国内外有学者正在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初步研究结果已经显示出采用纳米材料是实现高压高能的有效途径。采用纳米添加改性压敏电阻,研究开发一种全新概念的压敏电阻,实现压敏电阻的高压高能化,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实际应用价值。” 【编后语】在与这些压敏电阻行业企业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但是也看到了这个行业所面临的压力。这使笔者想起了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前如何化解这种压力,并发挥潜力扩大市场是摆在各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