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职面谈:暗藏多重玄机

    快离职的时候,是最心神不定的时候:安不下心来工作,一面牵挂着离职手续的问题,一方面又在憧憬着新工作。按照惯例,在离职前,老板都会和离职员工进行一次面谈。很多人不重视,觉得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只想拿到离职

    充电吧
    2011-12-09
    BSP OFFER 电脑 PI
  • 面试故事:我的两次特殊面试(转)

    去年,我所经历的两次面试,注定将让我终身难忘。第一次是在6月份。一家着名网络公司要招一名市场部副经理。面对高薪诱惑,我毅然报了名,并且幸运地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进入面试的10人中的一个。当时,竞争

    充电吧
    2011-12-09
    RSQUO
  • 90后求职酸甜苦辣:“国考”、应聘那一天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其中包括今年首次亮相就业市场的“90后”新生代。到明年7月尘埃落定之前,他们中的许多人将为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而奋斗。他们对于就业有哪些想法?他们在求职中

    充电吧
    2011-12-09
    BSP
  • 揭开大学生求职培训黑幕:收钱不给培训 退款称违约

    因为“就业焦虑”,大学生把“吃饭钱”都投给“求职训练专业机构”,却掉入“收钱不给培训、退款说你违约”的陷阱。近期,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接连发生大学生与&ldq

    充电吧
    2011-12-09
    RSQUO BSP
  • 智能机器人的智慧从何而来?(转)

    你对机器人说话,它能懂吗?为什么机器人会“思维”,快速给你一个“应答”?这是魔术吗?非也。为什么?根据智能机器人发明者卡彭特自己的说法:‘We have developed unique and pioneer

  • 360浏览器的“安全”悖论

    最近搜狗浏览器躺着中枪了——突然之间,网上出现了大量爆料,称搜狗浏览器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相当耸人听闻。后来被业内人士人肉发现,原来幕后推手是搜狗在浏览器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360。

  • 浅谈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罪孽

    最近几天,大多媒体都在报道搜狗浏览器被国外黑客攻陷的事,后来越发上演到官方发布声明的程度,在看了搜狗浏览器、卡巴斯基和金山毒霸的官方声明,以及和几个圈中好友交流了看法后才了解,这并不是一起常规的浏览器

  • 盘点苹果2011年十大败笔

    美国IT网站eWeek本周撰文,列举了苹果在2011年犯下的令整个移动行业吃惊的十大败笔,iPhone 4S电池问题和存在瑕疵的Siri功能榜上有名。今年对苹果而言又是一个“丰收年”,但是苹果今年也的确出现了一些失

  • 销售看进来:十招经典销售技巧

    刚刚出差去佛山那边拜访完客户回来,老总就问结果如果?这个客户是老板花了大价钱投入,才得到的询盘。要说花大价钱,其实也就是花了几万在华强电子网买了ISCP会员,做了实体现货认证,另外,在其他的网站做了广告。

    充电吧
    2011-12-09
    电子 华强 BSP
  • 做技术,30岁前挣40万

    为什么要在30岁前挣40万:30岁应该是成家的时候了,得要个房。大小按最低标准,80平的;价格按最低标准,深圳,1W/平。首付3层,那就是24W,加上其他一些费用,在加简单装修。40W差不多可以住进去了吧。所以30岁前需

    充电吧
    2011-12-09
    IP BSP
  • 我对单片机职业规划的几点看法

    这几天看了很多关于“类似单片机的出路”的帖子,就觉得大家有点悲观了。首先,单片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单片机那是万万不能的。从NN年前的单片机,到现在的单片机,单片机只是单片机,其性质并没有太多的

  • 九天论道-职业进阶法宝之老板心态

    也许老板心态这个词显得不够专业,也许应该用职业精神更恰当一些。虽然俺在唐骏的书里,虽然俺的董秘朋友嘴里也常常挂着这个词,虽然外企大肆宣扬这个,但俺实在没有进过外企,更没有受过职业精神的训练,所以也许用

    充电吧
    2011-12-09
    工程师
  • 九天论道-职业进阶法宝之激情工作

    在我们老去垂暮之际,回首看去,你是否还能记得住有哪些事情是让我们投入激情,浑身象装了发动机一样去做的呢?如果你的答案是NO,我想你真的恐怕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说的那样,会感到羞愧,也会感到后悔吧。

  • 30岁以上工程师——无法说出的悲哀与迷茫!

    本文所指的开发工程师,仅指程序开发人员和以数字电路开发为主的电子工程师。当你选择计算机或者电子、自控等专业进入大学时,你本来还是有机会从事其它行业的,可你毕业时执迷不悟,仍然选择了开发做为你的职业,真

  • 五年后你在何方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当时我十九岁,在休斯顿太空总署的大空梭实验室里工作,同时也在总署旁边的休斯顿大学主修电脑。纵然忙于学校、睡眠与工作之间,这几乎占据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全部时间,但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

发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