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芯鲜事
[导读]时隔一年,这场由美国挑起的“科技战”已逐渐偏离其预设轨道,他们以出台“临时规则”形式更新《出口管理条例》的打压策略并没有奏效。于是乎,美国政客正试图在“科技战”中开辟一条“新战线”。这一次,他们将目光瞄向了RISC-V这个开源免费的架构。

美国一年的加码“科技战”赢了吗?——近日,国家安全部发布了一篇文章,指出一年前美国政府以出台“临时规则”形式更新《出口管理条例》,妄图阻断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但这一招并没有奏效;而今,就在“科技战”升级一周年之际,美国又开始酝酿新一轮打压策略了。

当地时间10月7日,据路透社报道,在这场“科技战”中,美国政客正试图开辟一条“新战线”。这一次,他们将目光瞄向了RISC-V这个开源免费的架构。

众议员呼吁:限制美企参与开发RISC-V

该报道指出,当前包括两名共和党众议院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Marco Rubio和民主党参议员Mark Warner在内的一些美国议员,正要求美国政府限制美国企业参与合作研发在中国广泛使用的RISC-V开源技术,此举可能会颠覆全球科技行业的跨境合作方式。

Marco Rubio认为,“中国正在开发开源芯片架构,以逃避美国的制裁并发展其芯片产业。如果我们不扩大出口管制来应对这一威胁,中国终有一天会超过我们,成为芯片设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Mark Warner表示,“我担心我们的出口管制法无法应对开源软件的挑战——无论是在RISC-V这样的先进半导体设计中,还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因此需要进行一个巨大的转变。”

对华打压无效后,美议员又盯上了RISC-V

除了二人,其他议员们也担心,中国正在利用美国公司之间的开放合作文化来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这可能会削弱美国目前在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其中,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Mike Gallagher在给路透社的一份声明中就提到,美国商务部需要“要求任何美国个人或企业在与中国实体就RISC-V技术进行合作之前获得出口许可证”。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Michael McCaul在另一份声明中指出,“中国正在‘滥用’RISC-V,以绕过美国在设计芯片所需知识产权方面的主导地位。美国人不应支持有助于削弱美国出口管制法的中国技术转让战略,我希望美国工业和安全局采取行动。”

而美国商务部发言人也曾宣称,“我们正在不断审查技术形势和威胁环境,并不断评估如何最好地实施我们的出口管制政策,以保护国家安全和核心技术。”

不过,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RISC-V头部企业SiFive业务开发副总裁Jack Kang却对此批评道,“美国政府若对RISC-V设限,将会导致一场巨大悲剧。这就等同于禁止我们用互联网工作一样,对技术、领导力、创新力,以及正在创造的公司和就业机会而言,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源于美国的RISC-V,到底会不会被禁?

众所周知,RISC-V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建立的开源指令集架构,该架构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于2010年创立。作为一种全新的开放处理器指令集架构,RISC-V最大的优势就是开源和免费。其中,开源意味着开发者可以针对特定应用场景,比如近期火热的AIoT市场,设计出自己的AIoT芯片架构;而免费意味着RISC-V可以帮助开发者低成本完成CPU设计,将芯片设计门槛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RISC-V还具有精简、灵活、模块化、可配置、“没有历史包袱”等诸多优势。具体来说,RISC-V指令集架构具备开放性特点,任何人、组织、公司均可自由用于商业或非商业用途;RISC-V架构十分简洁,32或64位基础指令不超过60条,加上扩展指令只有一百多条,它总结和吸取了历史上诸多处理器架构的精华;在扩展性方面,RISC-V用户可根据产品特性扩展自定义指令增加产品差异化和竞争力。

因此,对于设计人员而言,RISC-V是一种专为高速和低功耗而设计的简化架构。而基于RISC-V的芯片,不仅适用于学术界,也非常适合商业应用。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emico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采用RISC-V架构的芯片数量将增至624亿颗;预计2018-2025年,RISC-V CPU内核的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146%,而这些芯片将主要应用在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交通和工业等领域。

可以预见,未来RISC-V的市场潜力巨大,且MCU赛道会更加多元,这一趋势必将给国内自主可控处理器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而这些美国议员打着所谓“保护国家安全”的旗号敦促美国政府对RISC-V采取行动,显然就是为了阻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因为在RISC-V基金会里面,几乎80%以上的最高会员都是中国企业,中国企业贡献的代码是最多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RISC-V芯片生产国。有数据显示,2022年采用RISC-V架构的芯片出货量超过100亿颗,其中有一半都来自中国。这足以说明,中国在RISC-V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突破。

对华打压无效后,美议员又盯上了RISC-V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真能断供RISC-V架构吗?

有业内人士指出,美国限制RISC-V的可行性很低,因为RISC-V是一种开源技术,不受任何国家或组织的控制和所有。

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和使用RISC-V的相关资料和代码,不需要经过任何审批或许可。美国政府想要对RISC-V进行出口管制,就像想要对空气进行出口管制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美国政府强行实施这种限制,也只会损害美国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而不会影响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研发与合作。

总之,美国政府以“保护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RISC-V的研发和合作,不仅是对开源精神和科技合作的背叛,也是对全球科技行业的伤害。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受生成式 AI 驱动, RISC-V 芯片市场快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RISC-V SoC出货量将达到1618.1亿颗,营收将达到927亿美元。其中,用于AI加速器的RISC-V SoC出货量将达到41亿颗,营收将达...

关键字: RISC-V CPU AI CUDA ARM 推理

2017年前后,RISC-V在中国萌芽,一些RISC-V的先行者便开始摸索前行。匆匆数年过去,质疑不再,掌声潮起,RISC-V已然成为业界追逐的焦点。当人们兴奋地畅想着Arm无法攻克的高峰将要插上RISC-V的大旗,RI...

关键字: RISC-V MCU 沁恒 青稞

随着RISC-V架构在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领域的快速渗透,其虚拟化支持能力成为关键技术瓶颈。平头哥C910处理器作为首款支持RISC-V虚拟化扩展(H-extension)的高性能核心,通过KVM实现半虚拟化加速后,虚拟机...

关键字: RISC-V KVM 平头哥C910

在RISC-V架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平头哥半导体推出的C910高性能处理器(12nm工艺,3.0GHz主频)成为国产芯片的重要突破。本文通过C910平台启动流程解析、关键内核补丁开发、主线提交实战,完整呈现从芯片适配到社...

关键字: RISC-V 平头哥C910 自研芯片

全球半导体产业向开源架构加速迁移,RISC-V凭借其开放、模块化与可定制化的特性,正成为数字信号处理(DSP)领域的重要技术载体。然而,开源DSP核的设计不仅需要突破硬件架构的创新瓶颈,更需在指令集扩展、生态兼容性及产业...

关键字: RISC-V 开源DSP

编译器不仅是连接硬件与软件的桥梁,还直接影响MCU的性能优化与功能安全。面对汽车行业对高可靠性、低功耗和高算力的需求,编译器需在确保ASIL-D等严格标准的同时,最大化发挥RISC-V芯片的潜力。

关键字: 车规MCU RISC-V 编译器 HighTec

操作系统与芯片,同为智能汽车的技术底座。回顾汽车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1995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OCK标准被视为起点,涵盖操作系统、通信和装载管理三大功能模块。三十年后的今天,OCK的许多核心内容依然在AUTOSAR...

关键字: 开源小满 RISC-V 普华基础软件 汽车操作系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