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稳压器:原理、类型与工程应用(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关键参数:压差与功耗特性
线性稳压器的核心参数 “压差”(Dropout Voltage,Vdo)定义为维持稳定输出所需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Vdo=Vin (min)-Vout)。传统线性稳压器(如 7805)的压差较大(通常 2~3V),即当输出 5V 时,输入电压需至少 7V 才能正常工作;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的压差可低至 10~500mV(如 TC1185 的 Vdo=30mV@100mA),大幅拓宽了应用场景。
功耗是线性稳压器的固有特性,其功耗 P=Vdrop×Io+Pstatic(静态功耗),其中 Vdrop=Vin-Vout,Io 为负载电流。由于功率调整管工作在线性区(类似可变电阻),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差值全部转化为热量,因此效率 η=Vout/Vin×100%,当 Vin 与 Vout 差距较大时效率显著降低(如 5V 输入、3.3V 输出时效率仅 66%)。这一特性决定了线性稳压器适合低功耗、小电流场景(通常 Io<1A),而高功率应用需采用开关稳压器。
类型划分:从传统到低压差的演进
线性稳压器按结构和性能可分为齐纳二极管稳压器、串联调整型稳压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 三大类,技术路线的差异使其适用于不同的电压调节需求。
齐纳二极管稳压器:简易低成本方案
齐纳二极管稳压器是最基础的线性稳压电路,利用齐纳二极管在反向击穿状态下的 “稳压特性”(电压基本不变而电流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实现稳压。典型电路由齐纳二极管(如 1N4733,稳压值 5.1V)与限流电阻串联组成:当输入电压波动时,齐纳二极管的电流随之变化(如 Vin 升高时 Iz 增大),使限流电阻的压降变化,从而维持输出电压稳定。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仅需 2 个元件)、成本极低(单价 < 0.1 美元),但存在明显局限:输出电压固定(由二极管型号决定)、负载调整率差(负载电流变化 10mA 时输出电压偏差可达 5%)、输出电流小(通常 < 100mA),仅适合对精度要求不高的简单电路(如玩具、小型传感器)。
串联调整型稳压器:经典集成方案
串联调整型稳压器将功率调整管、误差放大器等模块集成在单一芯片中,是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1 世纪初的主流方案,以 LM78xx、LM79xx 系列为代表。其中 78 系列输出正电压(如 7805 输出 5V、7812 输出 12V),79 系列输出负电压(如 7905 输出 - 5V),采用 TO-220 封装,最大输出电流 1~1.5A。
其电路特点是采用 NPN 型功率管作为调整管,因此压差较大(典型值 2V@1A),且输出电压固定(通过型号区分)。优势在于输出电流大、过流保护完善(内置限流和热关断电路),适合中等功率场景(如单片机系统、小型电机驱动)。但固定输出电压和高压差特性使其逐渐被 LDO 取代,仅在 legacy 系统中仍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