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多尺度视觉任务中的特征融合架构与范式革新(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多尺度目标的精准感知始终是核心挑战之一 —— 图像中既包含尺寸微小的细节目标(如远处的行人、图像中的文字),也存在占据大面积的宏观目标(如近处的车辆、建筑),而传统特征提取方法难以同时满足不同尺度目标对 “细节信息” 与 “语义信息” 的双重需求。早期解决方案如图像金字塔虽能通过缩放图像生成多尺度特征,但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难以适配实时场景;单一深层特征图虽语义信息丰富,却因分辨率低丢失细节,导致小目标检测精度骤降;浅层特征图虽保留细节,却缺乏语义区分能力,无法有效识别目标类别。正是在这一技术困境下,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 FPN)于 2016 年由 Facebook AI Research(FAIR)提出,其创新性地构建了 “自上而下特征融合 + 横向连接” 的架构,实现了多尺度特征的高效融合与协同利用,既保留了浅层特征的细节信息,又注入了深层特征的语义信息,为目标检测、实例分割、语义分割等多尺度任务提供了统一的特征提取范式。本文将系统阐述 FPN 的核心原理、架构设计、技术优势及在多领域的应用与演进,揭示其在现代计算机视觉技术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与革新价值。
FPN 的核心设计思想源于对 “多尺度特征互补性” 的深刻洞察:深层卷积特征图(如 ResNet 的 C5 层)经过多次下采样,感受野大、语义信息丰富,能够有效区分目标类别,但分辨率低(通常为输入图像的 1/32),细节信息(如目标边缘、纹理)丢失严重,对小目标的定位能力弱;浅层特征图(如 ResNet 的 C2 层)分辨率高(输入图像的 1/4),细节信息完整,能精准捕捉小目标的空间位置,但感受野小、语义信息匮乏,难以区分目标与背景(如将树叶误判为小目标)。FPN 的目标便是通过架构设计,将深层特征的语义优势与浅层特征的细节优势结合,生成一组 “语义 - 细节均衡” 的多尺度特征金字塔,使金字塔的每一层都具备足够的语义区分能力与空间定位精度,从而适配不同尺度目标的感知需求。
FPN 的架构由 “自下而上路径”“自上而下路径” 与 “横向连接” 三部分构成,三者协同实现多尺度特征的融合与传递。自下而上路径是特征提取的基础,通常基于预训练的深度卷积网络(如 ResNet、MobileNet)构建,其核心是通过卷积与池化操作逐步降低特征图分辨率、扩大感受野,同时提取层级化的特征信息。以 ResNet-50 为例,自下而上路径从输入图像(如 800×800 像素)开始,经过卷积层与残差块的堆叠,生成 5 组特征图(C1 至 C5):C1 分辨率为 400×400(1/2 下采样),以细节信息为主;C2 为 200×200(1/4),开始具备初步语义;C3 为 100×100(1/8),语义信息增强;C4 为 50×50(1/16),语义与细节平衡;C5 为 25×25(1/32),语义信息最丰富,但细节最少。这一路径的作用是为后续融合提供 “原始特征素材”,确保不同层级的特征图包含从细节到语义的完整信息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