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显示光电 > 显示光电
[导读]在超高清显示设备向高亮度、高刷新率演进的过程中,热管理已成为制约设备性能与寿命的核心挑战。以8K OLED电视为例,其峰值功耗可达800W以上,局部热流密度突破1200W/cm²,传统铜基散热方案已接近物理极限。在此背景下,石墨烯散热片与热管的组合应用,凭借其超高热导率与轻量化特性,正在重塑显示设备的热管理技术范式。


在超高清显示设备向高亮度、高刷新率演进的过程中,热管理已成为制约设备性能与寿命的核心挑战。以8K OLED电视为例,其峰值功耗可达800W以上,局部热流密度突破1200W/cm²,传统铜基散热方案已接近物理极限。在此背景下,石墨烯散热片与热管的组合应用,凭借其超高热导率与轻量化特性,正在重塑显示设备的热管理技术范式。


一、材料协同:石墨烯的横向导热与热管的纵向传热

石墨烯散热片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平面方向超高热导率。实验数据显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制备的单层石墨烯横向热导率可达5300W/(m·K),即使经过多层堆叠与转移工艺,商业化产品仍能保持1800W/(m·K)以上的横向导热能力。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分散显示面板局部热点的理想材料——在某款8K Mini LED背光模组中,覆盖石墨烯散热片的区域温度均匀性提升42%,热点温度降低19℃。


热管则通过相变传热实现纵向高效热传导。以直径6mm的微型热管为例,其等效热导率可达20000W/(m·K),是铜的50倍以上。在显示设备中,热管可将背光模组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鳍片或外壳,形成"局部分散-整体导出"的立体化热流路径。瑞典查尔默斯工业大学的研究表明,采用石墨烯涂层增强的热管(GHP),其比热传递系数较传统铜基热管提升3.5倍,在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高密度热源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二、结构创新: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热流重构

传统散热方案多依赖单一材料堆叠,而石墨烯与热管的组合应用催生了多维散热结构。例如,在某款曲面OLED电视中,工程师采用"石墨烯导热膜+均热板(VC)+热管"的三明治结构:石墨烯膜负责将OLED面板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至整个背板,均热板通过汽液相变快速吸收热量,热管则将热量传递至底部散热鳍片。实测数据显示,该方案使设备表面温度波动范围从±15℃缩小至±3℃,且重量较传统铜散热方案减轻37%。


在柔性显示领域,石墨烯的柔韧性优势更为突出。浙江大学团队开发的湿纺组装石墨烯薄膜,在180°弯折20万次后仍保持92%的原始热导率。这种特性使其可与柔性热管结合,应用于折叠屏手机的铰链区域热管理。某品牌折叠机实测表明,采用石墨烯-热管组合方案后,铰链处温度较传统石墨方案降低8℃,且连续折叠5万次后散热性能无衰减。


三、工艺突破: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关键跨越

石墨烯散热片与热管的组合应用面临两大工艺挑战:一是石墨烯转移过程中的晶界损伤控制,二是热管与石墨烯界面的热阻优化。针对前者,中科院团队开发的"原位生长+激光剥离"技术,可将CVD石墨烯的转移损伤率从35%降至8%,热导率保持率提升至91%。对于界面热阻问题,韩国全北国立大学采用纳米银颗粒烧结工艺,使石墨烯与热管接触面的热阻降至0.01K·cm²/W,接近理论极限。


量产化方面,国内企业已实现关键突破。东旭光电建设的石墨烯导热膜生产线,年产能达60万片,产品良率突破92%;常州富烯开发的石墨烯-热管复合模组,已通过车规级可靠性测试,成功应用于某新能源车企的曲面中控屏。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石墨烯热管理市场规模将达47亿美元,其中显示设备领域占比将超过35%。


四、未来展望:智能热管理的技术融合

随着AI算力的提升,显示设备的热管理正从被动散热向主动调控演进。华为最新发布的智慧屏产品,通过在石墨烯散热片中嵌入温度传感器阵列,结合热管流体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散热功率的动态调节。当检测到局部温度超过阈值时,系统可自动提升热管内工质的循环速度,同时调整背光模组亮度以减少发热量。这种"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控制,使设备在4K/120Hz高负载场景下的能效比提升18%。


从实验室原型到量产应用,石墨烯散热片与热管的组合方案已证明其技术可行性。随着材料制备工艺的持续优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这一组合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设备的标准热管理解决方案,为超高清视觉体验提供坚实的散热保障。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