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电子 > 消费电子
[导读]本文示举两例,介绍纳米技术在微电子连接方面的应用。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一门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

本文示举两例,介绍纳米技术微电子连接方面的应用。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一门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或对某物质进行研究,掌握其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高技术。

纳米印刷技术

在半导体产业中,微细加工技术是实现器件的集成化和高性能化不可欠缺的技术。但是,在进行微米尺度以下的加工时,必须在清洗环境下排除振动,保持一定的加工环境温度,抑制由热膨胀引发的尺寸变化,因而会增加相当大的成本。

近年来,以美国为主,不少国家开始使用微米连接印刷、毛细管微型模板、浸笔印板术等可以简单地形成纳米结构的新型制造技术,这种新的加工技术被称为柔性印板术。其与微细加工技术的开发点不同,其最大特征是简便且低成本。柔性印板术中的纳米印刷技术,其原理简单,而且已有成型设备在市场上销售。

1  纳米印刷技术

纳米印刷技术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就是把有纳米级凹凸图形的模板挤压在涂覆了树脂薄膜的基板上,再在树脂薄膜的表面复制凹凸图形。在普通的纳米印刷技术中,能等倍复制模板,而在高宽比纳米印刷技术中,则能形成高出纳米模板凹部的结构体。

图1 纳米印刷原理

在纳米印刷工程中,首先用旋转法等把树脂薄膜涂覆在玻璃和硅制的基板上,再将树脂薄膜加热,使其复合在基板上。然后,在变软的树脂上挤压纳米模板,最后再把纳米模板从树脂薄膜上脱离开去。通过以上过程,纳米模板表面的图形就被复制在树脂薄膜的表面。

2 高宽比微细结构的形成

在纳米印刷技术中,将金属凸模挤压树脂薄膜上,便会形成凹部。但要形成平面比较大的细长结构,必须有深度雕刻的纳米模板,因为模板从树脂薄膜脱离时,必然会拉伸树脂,所以能形成高出纳米模板凹部的柱状结构体,这种方法就称为高宽比纳米印刷技术。
在高宽比纳米印刷技术中,可以简单地形成直径为25nm、高3μm(平面比为12)的纳米级柱状结构集合体(见图2)。该结构在以往的精密塑料成型中是很难形成的,但使用了高宽比纳米印刷技术,用一次压延就能成型。

图2 用纳米印刷技术形成的纳米柱结构

3 前景

纳米印刷技术被认为是最接近实用化的制造技术,日本已有纳米印刷装置在市场上出售。但为了形成良好的结构体,必须要发展以纳米模板和树脂材料为先导的相关技术。目前,这一研究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这一技术的应用重点将是电子领域,但也开始涉及边缘能源等领域。

纳米连接技术

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如耐久性强、熔点和烧结温度低)是众所周知的,但其很多应用都没有得到拓展。国外有人提出了利用纳米粒子的表面能量与低温烧结功能,把它作为连接材料的新型方案。用该连接法进行低温连接后,经烧结后的纳米粒子会使连接处具有高熔点,这一优点非常适合高温连接较困难的无铅焊接。这里主要介绍应用有机物—银复合纳米粒子的连接工艺特点及其在电子焊接上的适用性。

1 有机物—银复合纳米粒子的特性

由于纳米粒子表面呈活性,为防止其自身凝聚必须要做表面控制。我们所用的纳米粒子是平均直径为10nm左右的银纳米粒子,其表面用有机物保护层进行了涂覆。图3为有机物—银复合纳米粒子的扫描电镜图像,图4为其结构模式图。

图3 银纳米粒子TEM图像

图4 银纳米粉粒子模式图

 

这种纳米粒子的功能在其有机外壳热分解去除后便展示出来。图5显示了银纳米粒子的热分析结果(DTA/TG曲线)。从DTA曲线来看,在发热反应开始的同时,粒子质量迅速减少,可以认为这时的有机外壳已被分解与去除。而且,当提升加热速度时,分解温度则向高温侧移动。图6显示了分解结束温度与加热速度的关系,从图可知,即使把加热速度加快到20℃/m,分解也在 265℃左右结束,在300℃以下出现纳米粒子的功能。也就是说,在300℃以下可利用该纳米粒子进行连接。

图5 银纳米粒子热分析结果(DTA/TC曲线)



lign=center>

图6 有机外壳分解结束温度与加热温度的关系

2 应用有机物—银复合纳米粒子的连接特点

日本大阪大学应用铜质圆板型试验片作银纳米粒子连接试验,分别测出了银微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0nm)和银纳米粒子的脆断强度(见图7)。其中,该试验是在300℃、保温300min、加压5Mpa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图7所示,纳米粒子连接与微粒子连接相比,显示出了很高的脆断强度。

图7 脆断强度结果

用电镜分别对各自的连接断面观察,发现用银微米粒子的场合,其与铜的连接面有空隙状缺陷。银微米粒子的触点破坏发生在银/铜界面,所得的5Mpa左右的触点强度被认为是两者簧片的机械连接结果。而银纳米粒子的触点破坏面被认为是银伸长而塑性变形的痕迹,其在界面附近的银层中会断裂(图8)。由此可见,用银纳米粒子连接比用银微粒子连接的界面强度更高。

图8 银纳米粒子烧结层/Cu界面附近的TEM图像

3 焊接参数对断面强度的影响

图9显示了焊接温度、焊接时间、加压等焊接参数对银纳米粒子铜触点断面强度的影响。从图可得,焊接温度和加压是影响断面强度的关键参数。在焊接温度方面,强度随着加压增大而上升,但在焊接温度高的情况下,加压的影响会变小。另外就焊接温度而言,加压低的情况下,焊接温度对强度影响大,而加压增高时则焊接温度的影响变小。所以,在260℃左右的温度下加大压力,而尽可能在低加压场合提高连接温度,这样做才最有效。

4 应对高温无铅焊接的可能性

银纳米粒子连接法的一个最佳应用,就是在电子领域的高温无铅焊接中。为实现安装用焊料的无铅化,人们一直在积极开发新的替代品。原来使用的Sn-Pb共晶焊料(属低中温焊料)将由Sn-Zn系代替。但对于封装内焊接所使用的富铅焊料(Pb≥85%的Sn-Pb焊料),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替代品。

图9 银纳米粒子铜触点的连接强度受焊接参数的影响

在现行富铅高温焊料液相温度(300℃、315℃)以下的温度范围内(260℃~300℃),银纳米粒子焊接工艺可以使用。图10是连接条件与强度的关系。图中虚线是富铅焊料Pb-5Sn、 Pb-10Sn与Cu圆板型接头的断面强度(分别为18Mpa,30MPa),实线则代表银纳米粒子连接的断面强度。由图可知,银纳米粒子不仅有与Pb-5Sn相匹敌的强度,而且可以在低温、低压等较宽的连接条件下使用。其次,无论是升温还是增压,银纳米粒子连接的断面强度都是其他两者无可比拟的。而且,该连接的连接处有高熔点,所以在随后的2次焊接等热工艺中不会熔化。另外,就芯片键合部所要求的电气传导度和热传导性而言,由于连接处是由金属银形成的,所以一定比现行高温焊料的特性还要好。

图10 银纳米粒子的铜触点的连接强度与连接条件的关系

结论

作为纳米粒子工业的新开发,银纳米粒子连接工艺有更大的应用范围。但是,还必须做详细的连接机理以及与Cu以外各金属连接性的基础研究。另外,在电子安装的实用化方面,还必须用实际的水准来检验连接处的电气特性与耐环境可靠性。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微电子组装技术,作为现代电子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涉及到众多精细的工艺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可靠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关键字: 微电子 芯片

7月18日消息,人类免疫系统中的CD8+T细胞本是清除异常细胞的“杀手锏”,却常在实体肿瘤面前“失灵”。

关键字: 纳米技术

上海2025年4月23日 /美通社/ -- 近日,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SGS为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微电子")颁发AEC-Q100认证证书,标志着明微电子型号为SM6808...

关键字: 供应链 微电子 汽车电子 AEC-Q100

北京2024年12月11日 /美通社/ -- 12月6日,由软通动力、鸿蒙生态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华为开发者联盟举办的"鸿蒙启智•汉韵徐州:原生鸿蒙使能徐州专场推介会"隆重召开。...

关键字: 鸿蒙 HARMONY OS 模板

深圳2024年10月18日 /美通社/ -- 10月18日,由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联盟(SICA)主办、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芯盟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湾芯展SEMiBAY"—...

关键字: 半导体产业 零部件 集成电路产业 微电子

前言: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c模板总结概述.模板(Template)指C程序设计设计语言中采用类型作为参数的程序设计,支持通用程序设计。C的标准库提供许多有用的函数大多结合了模板的观念,如STL以及IOStrea...

关键字: 模板

前言: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c模板总结概述.模板(Template)指C程序设计设计语言中采用类型作为参数的程序设计,支持通用程序设计。C的标准库提供许多有用的函数大多结合了模板的观念,如STL以及IOStrea...

关键字: 模板

杭州2024年8月1日 /美通社/ -- 7月30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为...

关键字: 薄膜 GREEN COM NAS

攀登勇者,志在巅峰 上海2024年8月2日 /美通社/ --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公司",上交所股票代码:688012)今日迎来成立20周年纪念日,并于临港产业化基地隆...

关键字: 半导体设备 NI 薄膜 FLEX

旭化成微电子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旭化成微电子”)和欧洲的电子与软件系统研究机构Silicon Austria Labs GmbH(以下简称“SAL”)联手,在使用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的高压应用中,成功验证了电子保险丝...

关键字: 微电子 旭化成 碳化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