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控制 > 电子设计自动化

  系统不稳定是每个IT人员最怕碰到的情况,因为检查的项目不外乎个人电脑的网络设定、网络线是否脱落、交换器或服务器等设备硬件功能是否正常,检查后还是无法找出答案,那就确认软件设定,或是检查是否中毒,以上几项都检查过后,若还是无法解决问题,便是检查线路是否有异状。

  不过当我们进到机房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内部线路错综复杂,哪条线连到哪都分不清楚,这种情况多数人都只能摸摸网线,看看是否有松动,这就全靠运气了。但是,我们总是忽略了蔓延在天花板与地板的线路。

  根据调查,70%的网络问题都是因为布线引起,而线路是系统整体架构的基础,就如同连贯各设备之间的高速公路一般,这些道路设计得宜,就能让往来的通信包畅通无阻,但是设计不良或偷工减料的道路,就可能造成网络阻塞甚至中断的情况。

  如果,在最初系统建设的时候,采用结构化布线(Structured Cabling)的方式,就能确保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品质,也就不会有网络不稳的疑虑。

  什么是结构化布线?

  结构化布线是一种支持各种通信的布线系统,例如电话、网络、监视器材等,而且这种系统同时适用于铜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UTP)、屏蔽双绞线(STP),以及光纤等传输介质。

  结构化布线来自于各版本的ANSI/TIA/EIA-568规范,而这些规范中并没有教我们如何拉线,重点也不是如何让机房变得美观,而是订定了所有与建设机房相关的规范,因此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例如网络拓扑、各种线材的有效传输距离、讯号衰减度、线与线的间距、弯曲角度、机柜规格、机房楼层高度,甚至地板高度等。

  制定了这些规范的好处,就是确保不同系统架构的相容性与稳定性,并且制定统一规格的缆线标准,即使将来扩增新的设备或系统,也可以在不必更动既有架构的情况下新增设备或扩展系统。因此结构化布线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未来异动的需求。

  采用结构化布线的好处

  在系统发生状况时,IT人员时常为了追查问题的源头,从软件到硬件逐一检查,一般的判断不是系统中毒,就是硬件设备损坏,却没想到问题的起因,可能是线材类型与品质不适合。

  采用结构化布线,不仅是确保基础架构硬件部份的耐用度,另外还可以提升系统的可靠度、建设弹性、便于IT人员管理,并且在发生如网络断线的状况时,还因为结构化的设计与布线方式,快速发现问题所在。

  - 保持系统弹性

  企业环境与需求是不断在改变的,例如使用者人数的增加,或是办公座位的变更等,面对这些状况时不是变更系统设定,就是重新拉线。这样的情况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或许不常发生,因此少数的变动都是在可以掌握的范围内,但是长时间下来,线路将会变得错综复杂且难以管理。

  另外,一般系统建设的时候,虽然会预留将来的扩展性,但是在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都是采用直接对连的方式,例如服务器与储存设备直接对连,或是直接由集线器(HUB)或交换器(Switch)拉一条线直通个人电脑。

  这样的连接方式在小型的环境里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员工人数众多,且变异性大的大型企业中,这种一旦启动便不容易更动的架构就非常的不适合,因为许多企业环境都是跨楼层之外,还横跨许多办公室,而这种直接连接的方式,不仅日后无法变更,线路也会过度延伸,而超出线材的最大传输距离。

  因此结构化布线的配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配线面板(Patch Panel)被大量采用,这个面板的作用,就是交换器与个人电脑连线之间的一个转接点,主要功能就是避免系统因为直接的连线而呈现无法更动的状况。

  - 提升稳定度

  在TIA/EIA-568的规范中,制定了传输介质的标准,所谓的传输介质就是铜线与光缆,而制定了这些标准,就是要确保线材的传输距离与品质,避免因为传输距离不足而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

  另外,在规范中也明确的定义出不同的线材,如Cat 5E、Cat 6与Cat 6A等,应该拥有的传输速度,以及应该具备的传输距离,因此在建设系统时,只要因应不同的距离与传输速度,选用适当的线材,就可确保网络的稳定性,而不会有“时通,时不通”的灵异现象发生。

  由于网络线内部包括多条线路,而这些细小的电线为了避免彼此之间互相产生干扰(噪音)的现象,因此会采用特殊的绞线方法,将彼此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而不同规格的线材,也会有不同的绞线方式。

  在线路连接头的部份,因为网络线接头与线路连结,必须使用物理接触的方式才可达到导电的效果,但是这个连接的部份若暴露在空气中也会有氧化的情况发生,进而造成讯号衰减,影响传输效能,因此线材的制作影响着传输效能与有效距离。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厂商制作符合规范标准的线材,而这些线材不是使用者自行裁切、压制,而是经过厂商自行验证,确保有效传输距离,以及讯号衰减度都符合标准,因此价格比一般线材贵许多。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