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感知层
[导读]前段时间,有两位科学家在IEEE上发布了关于量子点图像传感器的文章。他们表示,量子点图像传感器与CMOS图像传感器相比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在未来,量子点图像传感器很可能取代CMOS图像传感器。

前段时间,有两位科学家在IEEE上发布了关于量子点图像传感器的文章。他们表示,量子点图像传感器与CMOS图像传感器相比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在未来,量子点图像传感器很可能取代CMOS图像传感器。

虽然目前量子点成像还面临稳定性较差、效率较低、一致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但全球许多科技企业都致力于实现量子点成像的商业化。据外媒报道,苹果在2017年就曾收购过一家致力于制造量子点相机以用于智能手机的公司InVisage。

一、强光弱光通吃,成本更低

从2000年起,CMOS图像传感器逐渐走向商业化,这也导致数码相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便宜。现在,手机至少都配备了两个摄像头,除了专业摄影师,一般很少有人还要带上相机出门。大部分人都觉得手机拍出的相片已经足够好了。

但是目前在强光环境下,手机拍摄的照片会丢失许多细节,而在弱光环境下,图像的噪点也会非常明显,并且解析度不够。并且手机的成像色彩也不会跟专业相机一样丰富。而这一切都与手机使用的CMOS图像传感器有关。

现在成像技术领域又将会迎来一场革命——量子点传感器。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的半导体材料颗粒,也可以用作图像传感器中的光线吸收材料。

一般来说,半导体材料吸收光时,会从化学键中释放出电子,并且该电子会处于一种自由漫游的状态。然后传感器会捕捉这些电子并生成图像信号,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最终让你看到照片。

同样,量子点也会吸收光线并释放电子,但不同的是,它所释放的电子却不那么容易漫游。因为量子点的直径只有几纳米,所以就会在内部产生一种量子约束(quantum confinement)效应,因为这种效应,释放的电子就会更不容易“逃走”。这也是量子点比较特殊的性质之一。

对于成像来说,量子点最有用的属性是其吸收的光是可调的。只需要只需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合适的粒径大小,就可以将量子点可吸收的光调整为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中的任何波长。直径约10纳米量子点可以吸收紫外线、蓝光和绿光,并且可以发出红光。而3纳米的硒化镉量子点可以吸收紫外线和蓝光并发出绿光。

这种可调性也可以逆向生效,也就是可以人为控制电子与量子点复合时所发出的光的颜色。近年来,正是量子点这种发光可调性激发了电视和显示器厂商使用量子点来改善色彩的表现力,造就了我们能看到的量子电视和QLED面板。

除可调性外,量子点还有一些优点。比如,较小的尺寸可以使量子点掺入可印刷的墨水中,从而使量子点非常易于制造。另外,量子点可以比硅更有效地吸收光,这就让图像传感器的尺寸可以变得更薄。最后,量子点成像的动态范围非常广,无论是强光还是弱光都可以良好的成像。

二、红外成像领域前景广阔

就像上面图中所展示的,量子点相机还有具有一个巨大的潜力,就是可以将红外摄影技术带入大众电子消费产品中,因为它们的可调性能够扩展到红外波长。

传统的红外摄像机使用例如硒化铅、锑化铟或砷化铟镓这样的半导体材料来吸收硅所不能吸收的光。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像素阵列必须与用于测量电流并生成图像的硅CMOS电路分开制造,然后再通过金属对金属的方式进行单个像素点级别的连接。

这个工艺非常复杂,也因此限制了像素阵列大小、单像素大小和传感器分辨率。另外,由于一次只能完成一个摄像头芯片的制造,这种制造工艺的产能是非常低的。

但量子点却可以使用廉价的大规模化学处理技术合成,跟传统材料一样。而且工厂还可以在硅电路完成后,直接把量子点喷涂到芯片上,非常快速、高效。这样一来,同样的面积上还可以容纳更多的像素点,也就可以让红外摄像机的尺寸进一步缩小,并降低成本。

三、量子点成像依然存在三大挑战

上述种种优势让量子点看起来像是一种完美的成像技术,但其实目前还存在许多挑战。量子点成像在当下主要的障碍是稳定性较差、效率较低、一致性难以保证。

1、稳定性

首先,量子点会在空气中氧化,从而导致传感器的性能发生变化,比如灵敏度降低、噪点增强、响应时间变慢甚至短路。在电视厂商那里,量子点不需要直接接触电路,因此可以通过用聚合物包围量子点的方式防止其暴露在空气中。

但在图像传感器中,量子点要用于光的检测,就必须要实现电子的自由迁移,要与电路进行接触。所以在保护量子点不受空气氧化的同时,实现电子迁移是目前探索的方向之一,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许多研究人员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另外,目前用于维持量子点稳定的有机活性剂,会导致电子不易通过量子点膜转移到收集信号的电极上,因此采用什么材料制成活性剂也是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2、效率

量子点传感器在光子检测效率方面也存在问题。量子点尺寸小、表面积大的特性会导致部分光线射入后生成的电子在到达电极之前,又与量子点重新结合。发生这种情况时,电路永远不会检测到光子,从而减少了最终到达相机处理器的信号。

传统的CMOS传感器中,光子检测的效率一般在50%以上,而量子点传感器的效率通常不足20%,差距比较明显。目前量子点材料和器件设计正在逐步改善,检测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3、一致性

由于目前厂商普遍使用化学工艺制造量子点,因此其尺寸存在一些固有的变化。并且由于量子点的光学特性受尺寸的影响比较明显,所以任何偏差都将导致吸收的光的颜色发生变化。

厂商必须小心地控制制造过程,尽量缩小偏差。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巨头公司在保持一致性方面已经做的非常出色,但是较小的厂商通常很难生产出一致的产品。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