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电子 > 医疗电子
[导读]最近几个月,“2米”已经成为人们为了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而与他人间隔的安全距离。

由于新冠病毒的感染性,距离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最近几个月,“2米”已经成为人们为了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而与他人间隔的安全距离。

那么,2米的社交距离真的安全吗?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即使是专家也不完全清楚。香港大学传染病及流行病学教授本·考林说:“我认为保持距离不太重要,避免在人多拥挤的地方与人长时间接触才更加重要。如果有人咳嗽或生病,他们应该尽可能的呆在家里。”

流感病毒可随飞沫传播到2米

研究人员认为,生病和咳嗽的人更容易传播含有冠状病毒颗粒的飞沫。加拿大西部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观察流感患者如何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该研究表明,由咳嗽产生的飞沫中,至少有10%的飞沫传播距离超过6英尺(约1.8米)。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西方大学工程学院流体力学教授埃里克·萨沃里说:“我们猜测,人们咳嗽的方式完全相同。而且我们的研究证实,健康人和病人咳嗽的类型和强度是一样的,但我们还不清楚不同的飞沫中是否含有不同的病毒。”

这项研究经过同行评审后得到认可,但尚未发表,而且这项研究是针对的是流感而不是导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那么,“流感患者飞沫飞行距离超过2米”这一发现是否同样适用于新冠肺炎患者呢?

所有呼吸行为都可能传播病毒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空气质量与健康国际实验室主任莉迪亚·莫拉夫斯卡教授说:“人类所有的呼气活动,包括呼吸、说话、咳嗽等,都会导致小飞沫被呼出。而且在咳嗽、说话或唱歌时,会产生大的飞沫。无论是健康的人还是感染了流感或者SARS-CoV2病毒的人之间都没什么不同。”

在加拿大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打造了一个“咳嗽屋”,用一个密封的塑料箱来跟踪流感患者和健康人咳嗽时飞沫的数量、大小和传播距离。他们发现,从测试者嘴里喷出的飞沫,在咳嗽的4到5秒之后有10%可以在2米开外的地方检测到。

萨沃里称:“飞沫都是小水滴,它们在落到地面之前可以在空气中停留很长的时间。”莫拉夫斯卡称:“携带新冠病毒的飞沫很可能飞行2米以上。当然,那些大的和重的飞沫会在更近的位置落下,但是小飞沫能够飞的更远,而且能够在空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增加传播的风险。”

萨沃里称:“小飞沫很可能会在空气中悬浮,它们就像空气一样被风带动,但它们仍然可以像细花粉一样在空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如果有人咳嗽了几秒钟甚至几分钟后,另一个人走进了同样的空间,即使保持着足够的身体距离又有什么用呢?

尽管得出上述结果,但萨沃里仍然认为,目前推荐的2米的身体距离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建议。2米远比1米或半米的距离要好,但如果你能保持更远的距离,那就去做吧。”

病毒传播的关键不在于距离,而在于飞沫的大小

尽管出于许多安全和伦理方面的原因,无法像对待流感那样对实际的病人进行研究。但萨沃里和同事们计划做类似的实验,用含有SARS-CoV2冠状病毒的粒子模拟咳嗽和打喷嚏。

萨沃里称:“我们即将开始打造一个专门的生物防护房间,用来安全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当然不是真正的患者参与实验,而是使用病毒来模拟人们咳嗽和打喷嚏的情况。”

因为较大的飞沫可能会迅速落到地面,但较小的飞沫可能会在空气中停留更长时间。所以,一个人是否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另一个人的关键,不在于他们是否保持了足够的距离,而在于他们在咳嗽、说话甚至是呼吸时产生的飞沫的大小。

英国莱斯特大学病毒学家和呼吸系统科学系的名誉副教授朱利安·唐称:“我认为重点仍在于携带病毒飞沫的大小,我们已经清楚COVID-19患者不具有高度传染性,但这并不能让我们直接了解传播病毒的飞沫大小。”

唐说道:“空气传播的主要风险不是来自打喷嚏和咳嗽,而是在一米的距离之内呼吸、交谈甚至呼吸同一种空气。举个例子,如果我能闻到你午餐时吃的大蒜、咖喱或酒精的味道,我几乎肯定会吸入你呼出的任何病毒,反之亦然。”

生病就该待在家里,出门必须戴口罩!

对于许多人来说,眼下最重要的问题似乎是“戴不戴口罩”。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目前都缺乏足够的医用口罩。大多数人都认同医疗前线的工作人员应该首先得到这些稀缺的供应,但是如果咳嗽的人必须出门,他们应该戴上某种口罩吗?

考林教授称:“如果有人咳嗽或生病,他们应该尽可能呆在家里。如果他们需要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携带病毒的飞沫传播并减少病毒进入环境的机会。受感染的人戴上口罩可以很好地控制传播,然而口罩只是降低了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人与人之间保持2米距离真的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吗?莫拉夫斯卡称:“这是预防近距离接触感染的正确措施,但如果你与感染者共处一个通风不良的房间,那就意味着2米的距离也不足以防止感染。”

目前2米的距离似乎比较实用,可能会防止人们感染或传播冠状病毒。当然,如果距离更远一点可能会更好。唐声称:“2米的距离当然比1米的距离安全,但它绝对安全吗?不,我们还不能这么说。”

因此没事就不要出门,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