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vr|ar|虚拟现实
[导读]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网) 6自由度的VR体验,已经成为VR设备的标配。但将追踪定位、计算单元、电池散热都集中一体的6DoF VR设备,在重量、功耗、成本的表现远未达到畅销C端的要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网)

6自由度的VR体验,已经成为VR设备的标配。但将追踪定位、计算单元、电池散热都集中一体的6DoF VR设备,在重量、功耗、成本的表现远未达到畅销C端的要求。搭配手机使用的3DoF VR设备或者3DoF VR一体机,虽然相对轻量,却无法满足消费者和内容开发者的需求。成立于2015年的NOLO VR,希望通过追踪技术,为3DoF VR设备赋予6DoF的体验。对于C端VR需要什么样的追踪技术,VR在5G时代的产品形态和发展前景,NOLO VR的创始人兼CEO张道宁有着自己的理解。

这个世界上,室外的东西都是可以被定位的,比如被GPS和北斗定位。而室内的物体是没有被定位的,像激光雷达也主要用于避障而不是定位。要实现科幻电影中的全息交互、室内机器人、室内无人机,动作捕捉和未来的VR/AR的全身动捕,需要一项室内定位技术,能够对室内的物体进行毫米级别的追踪,而且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芯片化,具有低延迟和高鲁棒性,才会有广阔的商业价值。那个时候我就打算创业做Indoor-GPS(室内定位)这个方向,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房间,就有多少个Indoor-GPS的潜在用户。

当时,市面上的室内空间定位技术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我做了一些技术设想,通过声、光、电、热、磁这些自然信号的发射和接受,中间再做一系列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定位技术可能未来一个屋子只需要几美金的成本,可以像Wifi和蓝牙一样普及,追踪物体在屋子里的绝对位置,让交互顺理成章。到2016年初,我做出了基站大小的原型机,跑通了数据,证明这个技术方向原理可行。

之后完成了Pre-A轮融资,做产品的小型化,寻找应用场景,最后落在了VR。VR是全世界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能通过技术创造一种临场感,可以把人的视角放大一千倍。例如,到太阳系外面,或者缩小一千倍和虫子一起生活,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好奇心,让自己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可缺乏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在2016年下半年,VR很火,但设备大多有线、笨重、昂贵,不具备人手一个的潜质。我希望能解决VR交互领域的瓶颈,开始专做VR。

C端VR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对成本、功耗极其敏感;二是使用场景相对固定,例如客厅、卧室、办公室、教室,而且消费者不喜欢身体的劳累,像Beat-saber和PS VR的游戏都符合这些特点。三是环境的适应性要强,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无论光亮光暗、有无参照物都能玩。四是注重隐私,目前Inside-out的camera方案让用户对于隐私没有选择权。而NOLO CV1成本低,功耗低,连接手机就可以使用,不影响续航,使用场景相对固定,没有camera,无光条件下也能使用,没有暴露隐私的风险。

当然,Inside-out没有基站,可以在大空间里自由走动,适合在大空间、多人、对成本不敏感、对功耗不敏感、对使用场景可以set-up(搭建)好,不涉及隐私泄露的地方使用,也就是体验馆。但我觉得未来低端体验馆发展前景不会好,可能大型主题乐园会更适合。

我们给运营商供货,运营商在发展云VR的过程中,需要布局云、管、端各个环节,云是云服务,管是千兆光网络和5G。而5G时代的端主要是VR终端,以屏和交互为主,手机厂商需要墨镜形态的VR眼镜,电视厂商需要一体机,我认为VR的屏幕未来是手机和电视厂商的生意。我最看好的方向是越来越轻便的3自由度一体机与越来越轻便的手机搭配使用。

在海外的布局起始于在Kickstarter的众筹,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来自全球六十多个国家的海外用户,但后来的合作以国内厂商为主,销量也以国内渠道为主。我们认为未来VR的主力玩家是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和电视厂商,而这三个角色的主力都在中国,我们和基础电信运营商、华米OV、创维海信等厂商都有合作,而且中国是世界最大的VR单一市场,所以我们会聚焦国内。在海外,我们上架了亚马逊、全球Go等电商,和LG U+等海外运营商也有合作,未来如果出海,会主要基于运营商和电商渠道。

另一方面,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会让VR的赛道变宽,未来两年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两个关键因素:一是5G,运营商会通过几十万家营业厅以套餐的形式去推广云VR业务,和当初3G、4G搭售智能机一样。二是手机厂商都开始做VR。手机行业的竞争进入了份额争夺阶段,连苹果都在新机发布会的PPT与华为三星等厂商比较,全面屏已经做到百分之百,摄像头已经做到四摄,各种指纹、FaceID解方式也成熟了,手机厂商急需新的增长点,轻量的VR眼镜可以将6寸的手机屏幕拓展成巨幕,可以让app同时工作,可以在大屏幕上观影,对于手机厂商是不可忽视的利好。

产品的重点是做的更轻、更小、体验更好,适配的头显更多,包括电视厂商的一体机、手机厂商的轻量化墨镜。让销售团队服务好运营商、手机厂商和电视厂商,产品团队服务好C端消费者,内容团队服务好开发者。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