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电子 > 触控感测
[导读] 折叠式手机的内部材料及结构,当然也必须具备可折叠特性。氧化铟锡(ITO)是一种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不能满足可折叠触控屏幕的要求,因此给了纳米银线“可趁之机”。 在多种导电材料中,纳米银线

折叠式手机的内部材料及结构,当然也必须具备可折叠特性。氧化铟锡(ITO)是一种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不能满足可折叠触控屏幕的要求,因此给了纳米银线“可趁之机”。

在多种导电材料中,纳米银线之所以能够胜出,主要是因为它在许多方面都有较杰出的表现,包括具有银的优良导电性、纳米级别的尺寸效应、优异的透光性及耐曲挠性等,且纳米银线阻抗值与ITO相当,因此被认为有潜力取代占据触控市场近30年的ITO技术。

纳米银线所具有的特性,使其前景备受看好。研究机构HIS Markit预测指出,2020年软性显示器的全球出货量将增至7.92亿个,市场值达到413亿美元。有厂商认为,相较于ITO,纳米银具有成本与制程优势,因此有望在未来3~5年内取代ITO,拿下近5成市占率。整体而言,做为软性显示器适用的纳米银线材料,其商机正在扩大中,吸引许多业者积极投入和布局。

例如,全球最大纳米银线厂商天材创新材料科技 (Cambrios)近日宣布,该公司位于厦门同安的生产基地将正式投产,预估月产能可达7000升纳米银线,成为全球最大的纳米银线生产基地。Cambrios拥有全球7成的纳米银线专利,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纳米银线供应商。另外,触控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苹果及其他第一线厂商的主要供应者宸鸿光电(TPK),也早已展开纳米银线的布局。

宸鸿光电是与Cambrios合作,Cambrios供应原料墨水、薄膜;宸鸿则主要负责后段触控传感器、后段贴合等。宸鸿投入开发的各类纳米银材料与应用,包括曲面OLED整合方案、超大尺寸的应用。宸鸿强调产品皆会进行1000小时、85℃、80%湿度的测试;耐弯折方面则将通过40万次测试,相当于每天折叠100次,可连续使用10年的标准,以确保纳米银触控模块,不会因为银的高度活性与导电性,以及水气等导致失效。

值得一提的,宸鸿的纳米银布局很完整,从上游银材料、镭射涂布、Pattern、贴合到模块生产服务等一应俱全。宸鸿纳米银线预计2019年第4季出货,2021年、2022年大量生产,目前已通过5家大厂认证。

接下来说说2019年智能手机的另一个亮点——屏下指纹识别。据了解,目前包括vivo、华为、小米、OPPO都推出了搭载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机种,随着各大 Android手机品牌大举采用屏下指纹技术,研究机构预估2019年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超音波与光学),占手机指纹识别市场的比重,将从2018年的3%拉升至13%。目前受到看好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有两种,分别是屏下超音波指纹识别,以及屏下光学式指纹识别。

首先,屏下超音波指纹识别技术,其运作过程是在手指接触到智能手机屏幕时,传感器会向手指表面发射超音波,然后利用指纹表面皮肤和空气密度的不同,构建一个3D图像。之后传感器接受到超音波回波信息后,比对先前存于手机的信息,就能进行识别指纹。

超音波指纹识别的优势优点,包括穿透性较强、抗污能力高,即使手指湿了或脏了,系统还是能够识别,且此系统的安全性也较高,不过,伴随这些优点而来的是成本较高此项缺点。

关于超音波指纹识别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高通(Qualcomm)已于2018年底发表首款支持屏下超音波指纹识别系统的芯片,且三星的高阶智慧手机也将采用由高通芯片支持的屏下指纹识别系统。更进一步地,高通预计在2019年下半推出敏感度更高的第2代系统,抢攻市场商机。

高通的第1代超音波屏下指纹识别系统搭载于三星智能手机Galaxy S10。为了解决此系统无法灵敏反应“干”手指的触控;导致识别功能失效的缺点,高通正在研发第2代的超音波屏下指纹识别系统。据了解,相较于第1代产品,第2代超音波屏下指纹识别系统的识别区域加大,从36mm提升为64mm,同时识别厚度不变,也就是达到200μm。

至于屏下光学式指纹识别,其运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投射出光线,之后获取光线反射绘制指纹图样,与系统内存指纹图像比对,达到识别功能。光学式指纹识别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必须依赖手机屏幕的光做为光源,而由于LCD液晶屏幕本身无法发光,因此支持屏下光学式指纹识别的产品都是采用OLED 屏幕。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逐渐成为智能手机新品的功能亮点,带动相关芯片需求。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预估,2019年全球屏下指纹芯片出货量将突破1亿颗,市场商机加热中。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