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技术 > 通信网络
[导读] 又是一年检讨SDN/NFV产业进展的时刻。近日举办的2019中国SDN/NFV/AI大会上,业界权威专家韦乐平毫不客气地批评,SDN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而NFV因为利益纠葛,发展速度甚至不如S

又是一年检讨SDN/NFV产业进展的时刻。近日举办的2019中国SDN/NFV/AI大会上,业界权威专家韦乐平毫不客气地批评,SDN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而NFV因为利益纠葛,发展速度甚至不如SDN。

韦乐平指出,对于SDN,一是标准碎片化比较严重,特别是控制器与协同编排器间北向接口不统一,难以实现跨厂家协同;二是控制器南向接口依然不成熟,跨厂家互通不行;三是复杂性使得端到端跨厂家管理运行依然是梦想。不过韦乐平也强调,总体来看SDN已经步入商用化轨道,SD-WAN是主要的业务应用场景。

爱之深而责之切。自2017年以来,SD-WAN已成为运营商网络转型、企业专线升级的当红小生,到2018年大型设备商纷纷入场,借助云网协同的整体实力,发布SD-WAN解决方案。从全球看,SD-WAN更加火热,据IDC预测,SD-WAN市场2017年增长83.3%至8.3亿美元,到2022年将达到45亿美元。

在中国,一些创业公司已先于大型设备商布局。本届中国SDN/NFV/AI大会上,深圳市泰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下一代弹性智能云管理云交付SD-WAN平台——Ti-WAN 3.0,帮助运营商和大型企业快速部署SD-WAN并使用服务。

“SD-WAN方案从2018年开始规模落地,我今年的演讲思路不再是为什么要SD-WAN,而是该怎么去部署。”在会议期间,连续三届发表主题演讲的泰信通创始人兼CEO刘昱接受专访时表示。

SD-WAN:需求已现

从Gartner、IDC、Ovum等市场研究机构的分析来看,全球企业对SD-WAN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在国内,运营商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开放性,努力平衡SD-WAN对传统专线业务的冲击并主动拥抱之。“SD-WAN和混合网络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Ovum在报告中强调。

作为在SD-WAN市场第一线“奋战”的企业家,刘昱认为,SD-WAN规模商用落地主要是两个关键:一是可部署,很多大厂提供的都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有些非本领域厂家提供快速包装的产品,这通常意味着很多设备不是针对SD-WAN而特别设计的,或者方案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同时,采用同一个厂家的整套方案,可能会导致和其他厂家设备的互联互通难题,阻碍开放,其实就是阻碍部署。

“例如一些连企业有上百个分支,不太可能全国所有分支机构一口气全部上马SD-WAN,而是会考虑各个分支的实际情况‘插花式’部署,有的分支机构也不一定愿意更换。从供应侧角度,运营商虽说是网络全国一盘棋,但我们发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需求依旧有差异,比如集客部门,各地部署的进度都不一样,也有插花式部署需要,叠加在传统网络上混合、平滑演进,业务不能受到影响。”刘昱表示。

二是可运营。运营商部署SD-WAN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SD-WAN实现从传统“管道”提供商向ICT综合服务运营商的转型。这就需要对网络进行解构,符合软件定义及开放的特征,面向客户提供各类灵活的网络服务。例如应用代理服务,运营商成为网络服务的“批发商”,为客户提供云、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各类IT应用等增值服务,客户无需自己部署网络和服务,一站式解决所有的网络接入和IT服务需求,只需要很低的成本即可使用,操作、维护简单,且安全性有保障。

中小客户的业务需求变得复杂,而不用自建复杂的网络、自行购买并维护IT服务,这也是运营商的价值体现和转型需求。大型企业和连锁机构上云和虚拟化的动作在加快,相应地对SD-WAN的需求也在快速提升。刘昱指出,不用看市场咨询报告,仅从市场一线就能感受到,至少是千亿级别的潜在市场空间。

刘昱强调,基础设施一定要早于需求建设。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生产方式,使得企业的上云需求越来越重,而中国企业倾向于采取混合云架构,既有公有云也有私有云,需要打通云通道,甚至漂移;网络也会协同变革。这也是SD-WAN以及SD-WAN企业的机会。

TI-WAN 3.0:全新升级

在推广SD-WAN产品解决方案的同时,泰信通等SD-WAN厂商必须要考虑到大型设备商入场带来的竞争。在这个高速增长且马太效应并不明显的市场,应该来说各自均有空间去挖掘,但创业公司仍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核心团队出自某顶级设备商的泰信通,对各自的特点十分了解。“我们是很有信心的。虽然从整体实力看,我们不如大型设备商,但在SD-WAN这个细分市场,我们有绝对的优势。因为SD-WAN并不是大厂的核心业务,甚至是左、右手竞争业务,投入的资源、做出的决策可能会反复、迟缓;而且方案层面可能会有疏漏(例如Gateway的方案),而恰恰这是运营商部署SD-WAN、运营服务生态链的关键节点。其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也在实际需求中存在部署和运营难题。”

泰信通推出的下一代弹性智能云管理云交付SD-WAN平台TI-WAN 3.0,刘昱在演讲中介绍了三大特点。一是弹性智能,利用前向纠错、包复制等技术,能够根据网络状态弹性调度资源、构建弹性网络,且支持灵活的互连。二是云管理云交付,泰信通首创的SD-WAN应用服务商店,支持服务自助——购买即上线,且整体方案都可云端交付、云端管理。三是运管维自动化,网络设备自动上线、自动配置,客户零接触配置和全局可视,拥有良好使用体验。

刘昱介绍,相比上一代产品,3.0版本引入大量新技术、互联网技术去强化了可部署、可运营理念。例如应用服务商店,客户可以通过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就能购买网络服务,在手机端可以完成网络部署、业务上线,尤其是差异化的服务,通过手机端选择不同的服务模块,点击购买即可,且无需复杂的IT运维支撑。这将大大降低客户的SD-WAN使用和学习成本。

泰信通的SD-WAN平台理念,也响应了韦乐平在大会上的呼吁。韦乐平表示,在美国,SDN/NFV已经不是市场上的新鲜名词,而是几乎已经都在用了。三大运营商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快速把SDN/NFV用起来,因为不用就永远成熟不了,所有的技术都是靠应用逐渐成熟壮大的。

“运营商可以借助SD-WAN带来的网络转型机会,将ICT业务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我们也希望通过为运营商和大型企业提供领先的SDN/NFV技术,为用户产生真正的应用价值,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SD-WAN平台提供商。”刘昱表示,业内从业者也需要更加开放的思维,打造标准接口,更加开放以接纳多Vendor的互操作,使得SDN理念更加统一,消除客户部署的后顾之忧,壮大整个SDN云网生态。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