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区块链
[导读] 如果时间退回到2008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一定想不到十年后的今天,经过改良后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会占据整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过80%的市场份额,也让谷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直稳居市值世界第一的交椅

如果时间退回到2008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一定想不到十年后的今天,经过改良后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会占据整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过80%的市场份额,也让谷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直稳居市值世界第一的交椅。

也许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预测,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巨大变革。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谷歌为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区块链技术可以带领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可编程、价值互联的新时代,那么承担着如此历史使命的,必然是扮演着“操作系统”角色的底层公链技术。

2018年8月14日,美国TED的讲台上,来自北京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先生正在地卖力宣扬着AI技术,而2018年初在美国办的CES展可以说更坚定了他“All In AI”的信心和勇气。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8年,资本争先恐后涌入了“年度两大技术风口”——AI和区块链。从2018年初的CES展会上可窥一斑,清一色的AI设备成为了本次展会史上最大的亮点,“所见即所得”的视觉冲击,加速了AI走进人们的视野。而与此同时,“区块链”的概念也迎来了史上最大的爆发,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就连一直忙着为AI奔走布道的李开复,也松了口:“区块链技术有比较大的可能性改变世界,两个我都比较看好。”

但是时隔一年,情况却逐渐发生了一些戏剧性的转变。

美国时间2019年1月8日,新一届为期三天的CES展会如期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和去年情形一样,AI依旧担任了整个会场的“台柱子”,无人驾驶语音识别、智慧零售、智慧家庭等基于人工智能的产物,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反观一年后的“区块链”却未能有如此幸运,“跑路”、“倒闭”、“裁员”似乎成了它一年来最大的标签,就连曾经为其站台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等人也急急忙忙删掉微博,讳莫如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有人大致都有着这样的疑问。“谈论区块链技术,我们不能忽略了Gartner曲线。”中欧国际商学院教授龚焱在其公开演讲中表达了“区块链将迎来断崖式下跌”的观点,似乎可以代表大多数从业者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理解。

那么,何为Gartner曲线?

Gartner曲线也叫技术成熟曲线,它直接反映了一个新技术、新概念在媒体上曝光度随时间的变化。1995年始,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便对各种新科技的成熟演变速度及要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进行了预测和推论。纵观历年来的Gartner曲线,其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技术发展前期均会经历一个“急上”和“急下”的过程,如图:

回顾近十年历来的技术成熟曲线,这条曲线基本被细分为5个阶段 ,分别是:技术诞生的促动期、过高期望的峰值、泡沫化的低谷、稳步爬升的光明期以及实质生产的高峰期。

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技术诞生的促动期,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媒体大肆的过度报道和非理性渲染,这也是促成第二个阶段(过高期望峰值)的直接原因。随着区块链行业泡沫的破裂,以及我们对区块链技术适用范围、限制条件的客观了解,以及经营模式的逐渐探索、成长。

乔布斯打造了第一台iPhone之后的一年,一台搭载着安卓系统的手机HTC Dream诞生,并且以苹果远不及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乔布斯无奈称:“他是一个总在模仿我的山寨乔布斯。”

如果时间退回2008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一定想不到十年后的今天,经过谷歌改良后开源的Android操作系统,会占据整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过80%市场份额,让谷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直稳居着市值世界第一的交椅。

当技术穿越低谷期,走过稳步爬升,最终进入Gartner曲线上的最后一个阶段“实质的生产高峰期”,整个过程必然伴随着无数创业者的风起云涌,一场场看不见硝烟的争夺战在暗涌。

自1985年11月20日Windows1.0诞生之初,微软凭借着对PC操作系统的垄断,一步步成为了PC时代行业的霸主。时至今日,占据我们面前电脑屏幕的,仍旧是当年那个Windows,改变的只有它的版本号,不变的仍是由四种颜色拼接而成简简单单的视窗图标。

曾经有无数人说过,今天的区块链就像90年代的互联网,所有人都想做协议和操作系统,这也将区块链技术之争的方向指向了底层操作系统之争——公链。

也许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预测,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巨大变革。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以谷歌为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区块链技术可以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一个可编程、价值互联的新纪元,那么承担着如此历史使命的,必然是扮演“操作系统”角色的底层公链技术。

得公链者的大局。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一条公链仍未出现。

在传统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的选择中,往往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典型的表现是: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这是传统的货币理论中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论。

类似的“不可能三角”理论,同样存在于区块链公链技术发展过程中。在区块链系统中,不可能在同一层面、同一时间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扩展性三方面同时取得最佳优化,必须以牺牲其他要素,来换取某一因素在一个领域上的提升。

比特币公链便是一种追求“去中心化”与“安全性”的技术组合。在比特币网络上每一个节点都会下载和存储所有的数据包,实现了网络中各节点的“民主自治”,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存储空间和校验压力。传统的中心化交易平台Visa处理能力是2.4万TPS,支付宝“双十一”的TPS峰值是32.5万,比特币每秒只能处理7笔交易,显然远远无法承载全球货币支付场景需求。

为了突破可扩展性问题,参照现实世界议会制度的共识算法DPOS,将控制权集中到了21个中心节点,但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去中心”得精神内核,尽管这样做,性能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扩展性也许是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扩展性问题已经成为很多系统的坟墓,这是一个重大而艰巨的挑战,这些都是已知的事实。”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一次采访这样说道。

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依然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但是“不可能三角”已然成为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在和平与安宁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不安、危险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焦虑。

为了消除这种焦虑,目前业界在“突围”的路上已经有了多种角度的尝试,我们大致做一汇总:一是共识角度入手,比如PBFT、DPoS共识等,但是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去中心化;二是改变网络结构,比如使用不同于区块链数据结构的DAG(有向无环图);三是侧链、状态通道、跨链等直接利用链外的解决方式;四是分片,只用网络中的一部分节点处理交易。

可能我们无法预测上述的哪一种“突围”方式最终可以成为公链技术的经典,但注定这是一场不平凡的“持久战”。

2014年5月,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在国内掀起浪潮,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便匆匆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在之后的4年里,他先后四次来到中国拜访,多次挽ETH于“临危”之际,被国内媒体形象的称:Vitalik的四次访华是一部以太坊的进化史。

就在Vitalik第三次来到中国时,他带来了关于区块链扩容的一个答案——分片技术,并反复强调分片技术未来能够提升区块链技术的交易速度,实现更高的TPS和更低的交易费用。随后分片技术的概念逐渐被推广至全世界。

分片技术顾名思义即“分而治之”,我们可以形象的将其理解为一个“分割手术”。网络上的交易被分成不同的碎片,其由网络上的不同节点组成。因此,每个节点只需处理一小部分传入的交易,并且通过与网络上的其他节点并行处理就能完成大量的验证工作。将网络分割为碎片会使得更多的交易同时被处理和验证。因此,随着网络的增长,区块链处理越来越多的交易将成为可能。

总体而言,分片技术对公链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好处。首先,区块链上处理交易的速度变成了每秒上千笔甚至更多,这改变了人们对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效率的看法。改善交易吞吐量将会给去中心化的系统带来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应用程序,而这将反过来促进区块链的进一步采用,也能吸引更多加入到公共网络上的节点,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同于其他解决扩容的链上技术的关键特性,就是它可以进行水平扩容,也就是说,网络的吞吐量随着挖矿网络的扩展而增加。

这种特殊的特性可能使它成为推动区块链技术被快速采用的理想技术。

2018年12月,在OK公链的发布会上,OK区块链工程院技术负责人shinejiang在谈及OK公链实现了“在保证一定的去中心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升了可扩展性”时面露喜色。

“分而治之”的分片技术思路,给公链技术带来了新的着力点。对于很多志向勇攀技术高峰的技术人员而言,在分片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对公链“不可能三角”的突破有着重要的历史荣誉。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无数个这样的“执念”的堆积,推动了公链技术的前进。

分片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挑战是创建碎片,其产生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形成不同的账本区分。在P2P网络里,OK公链分成了两类共识组,分别为委员会和普通分片,通过设置“委员会”对整体的网络和片内的成员进行管理,以此实现整个公链的安全性,同时使片内的交易更多,跨片的交易更少,提升交易性能。为了减少冗余计算增加系统的吞吐性,OK公链在交易分片中对交易的发送方地址进行分片,使各个分片进行并行处理。

在片内交易过程中一般涉及两种处理逻辑:同步交易和异步交易。在同步交易中,请求发出需要等待返回才能进行下一个请求,而异步交易则不需要等待返回,随时可以出发请求。为了减少通信的复杂度,OK公链提出“支票”的概念,将多笔支票打包成一个支票的区块,满足跨片交易最大程度上减少。同时,在基于创新性实现VRSF机制、多链分片方案的基础上,在测试阶段OK公链实测TPS峰值达到1000,交易区块高达50万。

分片技术是改进公链发展一个令人兴奋的技术和思路,OK公链可以在最大程度不影响去中心和安全性的情况下解决扩容问题,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也看到分片技术在设计层面和实现层面复杂性和潜在的挑战。

我们应该小心的处理分片技术,同时,开发者仍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分片技术的可行性,只有在大规模网络中进行长时间的测试验证,并结合严谨的理论方案证明才会令人信服,OK区块链工程院研究人员和开发者们正在积极寻找那些可行解决方案。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