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人工智能AI
[导读] 中国历代王朝有个规律,创业者传位一至二代会进入瓶颈,汉有吕后之变,唐有玄武门,宋有斧声烛影,明有靖难之役,能够顺利通过,则兴旺发达,处理不好就一爆而碎,这种规律之于企业也不例外。 现代经

中国历代王朝有个规律,创业者传位一至二代会进入瓶颈,汉有吕后之变,唐有玄武门,宋有斧声烛影,明有靖难之役,能够顺利通过,则兴旺发达,处理不好就一爆而碎,这种规律之于企业也不例外。

现代经济组织降低了对个人威权领导者的依赖,但并没有避开固有的兴衰周期,美国学者Ichak Adizes认为12年一个轮回,大多数企业会耗完自己的生命力,杉杉集团的郑永刚也说过,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5-8年。

但考察中美两国的互联网公司,真正的巨头往往拥有横跨20年的长寿基因,1995年的亚马逊,1998年的谷歌,1998年的腾讯,1999年的阿里,2000年的百度,在新陈代谢更快的互联网时代始终不曾显露疲态,在高低起伏的动荡中,不断输出着深入骨髓的统治力。

过去20年里,BAT最擅长的就是对关键资源的支配,这一方面是C端对用户的全方位触达,另一方面是针对B端的流量、数据和技术输出。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心悦诚服,王健林就不承认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杨元庆认为互联网不是颠覆性创新,只是一种渠道,马云总结未来的“五新”战略,宗庆后直言全是“胡说八道”,娃哈哈掌门人唯一肯做恕词的是新技术。

技术是调性还是能力?

对普通大众来说,互联网曾经就是新技术的代名词。但纯粹从研发投入来说,去年全球排名第一的是大众汽车,紧随其后的是谷歌、微软、三星英特尔华为和苹果,传统科技公司碾压了互联网公司。

三星电子去年的研发投入155亿美元,华为做到了120亿美元的水平,但前者给人的印象就是强大到无孔不入的营销文化,后者则是任正非的中国式管理思维,两家公司的关键词都有技术,但一定不是多数人的首选。

再看BAT的研发投入,阿里去年36.28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3%,腾讯25.85亿,占总营收7%,百度19.87亿,占总营收16%,BA两家全都超过了华为10%的研发占比,这也符合百度靠技术,阿里玩运营、腾讯做产品的普遍认知。

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对技术的认知不在一个次元,后者因为庞大的硬件和B端产品,需要保持高昂的基础研发费用,前者强调学以致用,技术必须融入并服务现实生活。

共同点是强烈的危机感,大家都习惯用最熟悉的方式面对变化,腾讯在QQ基础上内部孵化微信,算是抢到移动互联网的门票,阿里由电商而金融,提前完成商业模式的闭环,百度由搜索广告发展出算法和大数据,从深度学习向人工智能进阶。

物联网的快速崛起将原本不在一个次元的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巨头拉进了同一条赛道,因为流量正从个人终端转向家庭终端。从可穿戴设备到家用电器,从汽车到房屋,终端设备的在线化、物联化已经趋势,手环、智能音箱等越来越多的爆款出现,去年小米米家平台上的智能设备就达到8500万台,百度DuerOS平台的设备激活量甚至达到1.4亿。

技术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控制权究竟掌握在手机这样的超级终端还是AI进化的其他黑科技,没人能够明确预判。

所以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都在变,二者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任正非透露华为研发的成功率不足50%,在谈到消费者BG时他特别强调抵制非必要的冗余投入,研发必须准确清晰,直击痛点。反倒是互联网公司的基础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去年准备隐退的马云就砸下1000亿成立达摩院,腾讯从2005年来的3次内部架构调整,真正保留并发展的就是工程技术事业群(TEG)。

对于技术回归更乐见的是百度,这不仅源于对自身技术公司的身份认同,更来源于其在人工智能上的抢跑。李彦宏早就宣布,百度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百度研究院今年1月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增“商业智能实验室”和“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在泛AI领域策动产业链生态的决心尽显。

高瓴资本之前有一份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从资本的角度梳理出最有希望竞争也最激烈的三个领域,分别是在线娱乐,即短视频,游戏;新零售为代表的业态升级;还有就是移动支付、广告和共享(分享)经济。

支持这些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制高点,也是BAT和TMD等小巨头激烈竞争的战场,但这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竞争。

首先,马云“五新“战略唯一被宗庆后认可的新技术有很多具体方向,诸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网络安全等等,有些是手段,有些是载体,有些是工具,有些本身就是生产力,真正在应用层面拥有广泛的用户触点,又可以作为底层支撑的只有AI。

其次,当年BAT开宗立派,讲究越顶截流,走自己的路也让别人无路可走,与传统行业多少有思维代差,但AI落地需要多维应用场景的催化,所以必然要争取更多的线下支点,原来的与天下为敌就要一变而为与人为善。

目前做AI开放平台最卖力的是百度和腾讯,二者所处的境遇,推出的背景,内部的定位和输出的能力都有一定差异。

腾讯为什么忌惮今日头条?因为在线娱乐本质上就是个流量生意,而且与社交密切相关,看起来一切都是腾讯最擅长的,似乎那些后起之秀都要攀这根高枝才能有所作为,唯有自带流量的今日头条例外,而且自我进化速度极快,所以腾讯才紧张,腾讯AI的所有方向都是为了强化有效支配和运用流量的能力。

马化腾的三百计划(100亿流量、100亿资金和100亿产业资源)取名内容开放平台,聚焦了内外所有流量产品,显然是想用AI驱动的一体化生态Pk头条,“保300亿争500亿”的广告KPI摆明了是预谋截断头条变现的商业流水。

百度这一步比腾讯跑得要早,而且一开始就是两个方向同时发力。

李彦宏2013年就启动了AI研究,去年4月BAT三巨头在深圳聚谈时马化腾也承认,“其实robin人工智能走的更前啦,腾讯还是落后不少”,走技术研究到AI输出再到场景共建这条路节奏显然慢了几拍。

这一点腾讯与阿里不同,阿里先是失去了对滴滴的控制,接着又有不听招呼的ofo,再就是反目成仇的美团,线下扩张遭到沉重打击,但阿里电商和金融基本盘对实体经济的渗透要比腾讯深入,所以不怕京东,也未必怕拼多多。

腾讯的战略只能左右开弓,用内容平台制止头条系对短视频等流量产品的侵蚀,用AI对付坚持走技术路线的百度,抢先覆盖智能硬件和无人车等大产业,还有一个隐藏的第二战场,就是精准内容分发影响特定人群,对手还是百度和今日头条。

李彦宏瞄准的另一个方向是内容分发,百度在PC时代积累的商业变现模式在移动时代需要合适的承接,feed流被证明是成功的,何况百度还有AR和VR广告,作为付费竞价广告的补充顺理成章。在很多线下场景中,如果百度能够整合服务资源,那么就有可能缩短从入口到信息获取,再到支付以及评价反馈的路径,意义不言而喻。

百度本来就是一个基于用户主动行为的平台,通过用户找什么,买什么,去过哪里这些信息更容易判断真实意图,技术的价值就在于进一步提升这种能力。

如果拉一张AI技术的详单,百度、腾讯在算法、数据和算力的技术积累和储备各有优势,百度胜在提前抢跑。

第一,因为做搜索广告有积累,AR和VR的实际应用更早,在化妆品行业也有实际案例,已实现产业化的DuerOS也比去年底推出的腾讯AI助手叮当要成熟。

第二,AI硬件现在既多且滥,已有的两个消费爆点机器人和智能音箱都属于过渡性产品,尝鲜的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智能音箱今年会有1200万左右的出货,但不足以替代原来的蓝牙音箱。百度和腾讯只是探路,大家都在等待成熟的解决方案。

第三,依靠AI进军汽车产业百度比腾讯也比其他互联网公司更早,2015年7月就推出了Carlife,同年车联网升级为智能汽车事业部,与自动驾驶事业部平行发展,腾讯的无人车还在PPT里,百度与江淮、北汽和奇瑞合作的量产车明年就要上路了。

落地支点也不断增加,百度去年实现了60家车企、150款车型和30万辆新车的装机,此前筹划的与神州优车的合作也最终达成,百度几乎完成了深度学习、智能驾驶、高精地图、智能语音等所有相关技术的产业化集成。

腾讯直到去年底成都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才给出AI产业化的路线图,具体来说就是从高精度地图出发,结合场景数据,利用仿真平台,带动自动驾驶的感知、预测、决策等方面的算法,腾讯的动作一向不慢,但一切还需要时间。

AI正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公司的标配没人怀疑了,甚至谷歌重返中国也选择AI中心投石问路,大家的策略其实都差不多,险了技术本身,最关键的就是重新塑造产业生态的能力。下个10年的BAT需要的不是天马行空,不是把所有人变为友商,也不是简单粗暴的围猎用户,更不是榨干实体经济的最后一点油水。

这一次互联网不仅需要与传统行业共患难,还要同享安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AI主导的后互联网智能时代,不管纵横20年的BAT还是后起的TMD,没必杀技注定被虐菜,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