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vr|ar|虚拟现实
[导读] 这个节骨眼上来谈AR、或VR又或者是MR,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个过时的话题。不火是现实,但在昨晚之前,我自己从未完全放弃对AR的期待。 支撑我期待至今的原因,就是那家“史上最神秘的创业公司”

这个节骨眼上来谈AR、或VR又或者是MR,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个过时的话题。不火是现实,但在昨晚之前,我自己从未完全放弃对AR的期待。

支撑我期待至今的原因,就是那家“史上最神秘的创业公司”Magic Leap,它也是一家宣称自己要利用“光场”技术改变世界的公司。而就在昨晚,Magic Leap终于正式开售其第一款产品Magic Leap One的开发者版,同时被“放出”的,还有少数外媒实际产品体验评测结果。

记者是这样说的:

相比之下,The Verge的记者给出的总结更“要命”:

尽管不是所有体验了新品的记者都像The Verge记者这样直接给“差评”,但足以说明Magic Leap One的问题——它距离真正掌握光场显示技术,还有很远的距离。

或许,真的是时候放弃对AR的期待了。

为什么原来对Magic Leap抱有期待?

曾经登上福布斯封面的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Magic Leap这家公司的“妖”,早在2015、2016年,它其实一直是科技界报道的宠儿,因为它实在是太不按“套路出牌”了。

首先就是一整套华丽到不能在华丽、金额大到不敢再往高了想的融资记录:

简单做个加法,四次融资整体的融资额达到了惊人的18亿87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29亿人民币。

关键是,这一连串数字都是在产品遥遥无期(至少在当年是这样看),行业中其他竞争者主要利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达成的。

但随之一个更加令人纠结的问题就来了,为啥全球最顶级互联网公司、最顶级投行等会对它抱有那么高的期待呢?答案其实就是两个字——光场。

人类苦平面现实技术已久,目前只有残酷

横贯整个PC和智能手机时代,各种计算机所构建的虚拟世界,都是通过二维平面化的图像信息来传递。但随着计算机的能力越来越强,实际上计算机已经能够创造出极为复杂的虚拟世界,其中就包括一些极为贴近真实世界的、人工构建的虚拟世界。

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很多游戏,特效全开的时候截个图,你甚至要看多两眼才能认出来不是真实的。

可换一个角度说,显示器将虚拟世界显示出来之时,却也丢掉了其中绝大部分的数据,因为即便你能够用数十亿个晶体管元件追踪数量可观的“虚拟光线”,最终出现在人眼之前的依旧是平面二维像素化显示的显示器中的平行光线。

对虚拟世界是如此,对于人也是如此。以目前所有的VR设备为例,其基础原理都是通过在左右眼显示不同的2D画面(更趋近于平型光),让大脑利用画面形成空间感(错觉)。相比之下,人类的眼睛平常捕捉的实际上是实际的光线,而且人眼在看距离不同的物体时,眼睛还会不断变焦(晶状体焦距决定了哪一个距离的物体能够看清楚)。

尴尬的结果就出现了,因为VR一开始有真实感(错觉),而且其中物体场景会变换,所以人眼实际上也在一直重复“尝试聚焦”的肌肉动作,但实际上,几乎所有VR设备都无法根据眼睛的活动来调整画面内容的二次聚焦。

这一短板在实际使用中,导致了很多用户在长时间佩戴VR设备时,会出现眩晕的情况,间接将用户使用VR设备的时长限制在了数十分钟以内。极大地阻隔了人在虚拟世界中沉浸的单次时长。

AR的情况略有不同,但2D显示技术同样要背“锅”。像Google Glass这样的单眼设备,显示的焦距过近,人如果在现实场景和Google Glass之间切换焦点,很容易会触发疲劳。而像Hololens这样的双眼设备,虽然用上了更加先进的光学镜片,让虚拟世界可以“叠加”在现实场景之上,但在原理上,“叠加”动作实际上跟VR是一样的。

一边是早就想冲进虚拟世界怀抱的人,一边是已经高度发展的虚拟世界,中间只隔着一道显示技术的“鸿沟”。

从目前的进度来看,上千名员工,高达18亿美元的融资,似乎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这项技术实现、甚至只是拉近它与我们的距离。

Magic Leap One,有限但终究是目前最强的AR设备

当然从具体参数上来看,Magic Leap One依旧是我们目前能够买到最强的AR显示设备。而且就目前外媒的商用反馈来看,在产品细节如佩戴舒适度、续航、性能、使用上,Magic Leap One已经做到了相当的高度。

并且在具体参数上,它的确要比微软家的Hololens好上一大截,同时在价格上还要比后者便宜接近20%。如果后期开发者能够跟上,的确得算是最具性价比的AR设备了。

至于何时能够消灭文中提到的虚拟和现实之间的“鸿沟”,看光场这个进度,没个十来年基本不可能。甚至“模拟光线”这条路本身就走不通,而是要走更加复杂的“机器脑”等路线,那样耗费的时间还将会进一步延长。

总言之,想融入虚拟世界,还前路漫漫。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