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控制 > 工业控制技术文库
[导读] 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必经之路,智能制造将贯穿整个过程。目前,中国智能制造业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不断深化。政策风口下,不少外资也开始积极“抢滩”中国智能制造。随着开放层次不断提高,中外资本合作领

产业升级是中国制造业必经之路,智能制造将贯穿整个过程。目前,中国智能制造业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不断深化。政策风口下,不少外资也开始积极“抢滩”中国智能制造。随着开放层次不断提高,中外资本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自动驾驶与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领域都有所突破。

汽车领域优势互补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市场自然是全球目光的集聚之处。而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汽车这一传统产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竞逐。

近来,新版负面清单全面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至此,汽车领域对外开放有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增强了开放的可预期性,外资布局动作加快。

7月10日,特斯拉上海建厂的消息尘埃落定,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地区,成为特斯拉美国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

根据协议内容,特斯拉将以独资的形式,在临港地区建设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其中涵盖了电动车研发创新中心、特斯拉超级工厂、特斯拉销售中国分公司等。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国,不仅是特斯拉,奔驰、宝马、大众、丰田、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在推进在中国的汽车业务。其中,本田早在2017年底就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本田提供车辆控制技术系统,商汤科技提供视觉算法和开发平台,共同研发适合乘用车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产业与世界的合作还将快速推进,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共同引领行业的革新。

工业物联网迎强强联手

外资进入我国工业物联网的步伐也在加快,一些享誉全球的制造业百年品牌,逐渐开始与信息时代崛起的东方新秀,围绕制造业未来图景的实现走到了一起。德国西门子与阿里云的合作,就是典范之一。

上月初,西门子与阿里云在柏林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展开合作,西门子使用阿里云基础设施推出其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根据双方签署的备忘录,西门子将把 MindSphere 搭建在阿里云的服务器上面,并在2019年推出。

在此之前,西门子工业云仅通过AWS(Amazon Web Services)和微软的 Azure 在线平台提供。此次与阿里云合作,西门子的数字化业务将进一步打入中国,共同构建起工业物联网生态。

电子加工、制造业等工业行业对物联网依赖程度高,这次与西门子的合作,将推动阿里云工业物联网服务和产品的升级。

业内分析认为,西门子MindSphere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将部署在阿里云上,基于阿里云强大的基础设施服务,打造独具优势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推动中国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

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用机器人代替人做重复性劳动是必然趋势。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将保持20%至25%的增速,全球销量占比将达40%,坐稳全球第一大市场。

面对中国巨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瑞典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库卡等国外的老牌机器人巨头们早已开始了战略布局。其中,ABB、安川电机等均已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

安川电机在江苏省常州市建设的产业机器人工厂,不仅生产用来组装汽车、搬运、熔接及涂装等机器人,而且涉及附属品、零部件的开发、设计、生产;2015年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与上海机电联合投资,落户武进高新区;库卡机器人工程中心签约入驻顺德;ABB在珠海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开展机器人应用集成业务;安川电机联合美的集团,全面进军中国家电制造市场。

这些巨头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加大研发力度等方式,不断创新产品形态,优化产品性能,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前进。

对于智能制造领域大力引入外资的举措,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将有力推动国内智能制造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制造业产品品质和制造业增加值率。

“对我国智能制造企业来说,既要看到外资进入对行业整体发展的积极贡献,也要看到外资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要以压力为动力,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加快行业核心技术与基础技术突破,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实现自主可控发展。”刘兴国认为,未来智能制造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可能是国内客观存在的短板环节,包括高端工艺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软硬件设施、工艺流程与生产安全控制系统开发等。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