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交大教授:VR/AR不会重蹈3D电视覆辙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和日经BP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北京2016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台湾交通大学光电工程系教授兼副研发长黄乙白表示,AR、VR虽然火热,但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如果谁能够做到单眼有深度并且不眩晕的VR显示器,至少能拿到阿里8亿美元的投资。
近两三年来,AR、VR概念十分火热,不仅成为科技巨头争相布局的重点,还成为资本市场鼓吹的对象。但是AR、VR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例如AR、 VR影像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交互,这就需要传感器、交互技术的革新。同时,正因为涉及顺畅交互、高清影像,AR、VR需要更多的计算能力,对GPU、 CPU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显示部分也是业内非常关注的对象。黄乙白指出,以现在VR显示器的基础构架来看,要把视场角做大,体积也会增加,目前有很多人在研究如何做出又小又好、视场角大的VR、AR显示器。第一种是让光从侧面打过来,而不是从上面投影下来,这样可以增加光的路径、放大影像,显示器的体积就可以做小。第二种是光波导的方式,但是该方案的影像品质不会太好。此外,还有其他解决方案,但最终的形态是做成隐形眼镜,这样既能保证体积小,又能保证视场角大。
与小体积和大视场角相比,提升解析度和亮度显得更为紧迫,解析度不足会极大降低VR、AR的体验。黄乙白表示,解析度和亮度是VR显示器两大制约点,如果解析度过低,显示屏颗粒感就非常明显,用户体验的时候会感到不舒服。如果是AR影像,有背景光,在室外亮度至少需要超过1000流明,如果亮度过低,虚拟影像就会遮挡住真实影像,所以很多人在研究遮蔽的问题。
除了头晕之外,景深也是造成体验不舒服的一个原因。黄白乙认为,现在需要双眼才能融合出深度,如果能够做到单眼有深度并且不眩晕的AR显示器,他觉得可以拿到阿里巴巴8亿美元的投资。据了解,阿里投资过的Magic Leap公司曾放出过一个概念视频,裸眼3D鲸鱼惊现体育馆。黄白乙透露,他与Magic Leap相关负责人沟通过,这段视频是后期制作的动画效果,并不是真实的场景。如果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多台光纤投影机,用镭射打到光纤,扫出一连串的影像,营造出景深效果。
为了改善体验效果,光场、全息等技术也是实现路径。利用透镜和反射镜快速改变焦距也可以产生很多平面,但是要求更高的刷新速率,在显示屏方面存在巨大挑战。光场技术也是利用透镜阵列实现的,但是光场的解析度不高,制约其商业化的可能性。而全息是可以产生深度,但是目前全息技术存在色散问题,不同颜色的计算量比较大。
现在也有人质疑,现在的AR、VR会不会像当年3D显示一样,热了一阵就冷下来了呢?黄乙白认为,AR、VR与3D电视相比有一些不同,AR、VR 除了在电子消费领域应用之外,还可以和教育、旅游、购物等领域结合,甚至在一些特殊的领域也有其应用价值。例如,VR系统可以将庞大的眼科诊疗仪器做小,戴上VR设备之后,眼睛可以接收到光信号并产生脑波,医生可以通过解读脑波判断眼睛是否存在像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此外,用VR设备可以进行大脑神经训练,VR设备的光信号会影响大脑,而且已经有人证实用VR设备可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和老化症状,甚至有些下肢瘫痪的人通过VR训练重新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