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物联网技术文库
[导读]   近日,国际候机楼设备展览会上,国际航空电讯集团推出了一项名为Smart Path的技术,旨在简化机场旅客登机流程。据悉,借助这一技术,旅客只需要在“接触点”接受完人脸

  近日,国际候机楼设备展览会上,国际航空电讯集团推出了一项名为Smart Path的技术,旨在简化机场旅客登机流程。据悉,借助这一技术,旅客只需要在“接触点”接受完人脸识别检验,即可进出机场并登机,一旦通过验证,旅客不需要出示登机牌、护照或旅行证件。

  国际航空电讯集团表示,已经与全球多家航空公司与机场合作,将Smart Path技术融入旅客行程中,预计到2020年,全球机场都将普遍采用人脸识别技术。随着人脸识别将称机场“标配”,全球生物识别产业将迎来发展拐点,前景看好。

  百亿美元市场 北美独大亚太地区随后

  生物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主要有指纹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

  与传统的密码检验方式相比,生物识别技术基于人的生物特征具有易测量、排他性以及终身不变的特点,因而有检验快速、结果更精准的优势。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信息安全以及信息的快速处理与反馈的需求。

  当前全球生物识别市场中,北美占据份额最高,达33.5%;其次是亚太地区,为23.8%;再然后是欧洲、中东和印度、中南美洲、非洲地区,市占率依次为16.5%、11.0%、9.1%和6.1%。

  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生物识别市场,目前规模在10亿美元级别。“911”事件发生后,全美在115座机场和14个主要港口设立了“美国访客和移民身份显示技术”系统,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与虹膜识别等技术验证访客与移民信息;同时27个免签国公民去往美国,都必须持有生物识别护照。

  2009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为34.22亿美元,2013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接近98亿美元,2014年生物识别规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预计2015年生物识别市场将上涨至130亿美元,到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将突破250亿美元。其中指纹识别市场规模将有130亿美元,语音识别将有56亿美元、人脸识别为24亿美元、虹膜识别将有16亿美元、其他生物是被技术将有24亿美元。

  2015-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细分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生物识别现状 指纹识别盛行人脸识别崛起

  我国生物识别主要产品有考勤设备和系统、物理门禁产品、电子锁具产品、身份认证识别(即逻辑门禁,在金融行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军队、无线网络服务等领域都有不少应用)等产品。与国外大部分应用都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型项目相比,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超过90%均是小型商业部门应用,未来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较单一,过于集中发展指纹识别技术,资料显示,指纹识别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总和,即大约为50%。指纹识别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门槛最低,因此得到率先发展。

  目前在锁具、考勤、门禁、电脑、银行与保险柜、智能手机等多个领域都能看见指纹识别的身影。其中,在苹果手机的示范效应下,近几年,手机安装指纹识别装置成为标配,这进一步延伸了指纹识别技术的繁荣时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需求不断上升,指纹识别装置成本不断下降,预计这一技术还将有爆发式发展的可能。

  不过,作为接触性的识别技术,指纹采集头常常容易损坏,需要定期更换;约有5%的人指纹较浅,不易采集;再加上指纹识别对位置的要求较高,因此往往出现较高的抗真率,以上因素限制了指纹识别未来发展。这为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技术带来了发展空间。

  与指纹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精准度更高,且属于非接触式识别技术,操作更方便快捷。推广方面,当前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传感器,人脸识别主要依靠人脸识别软件和算法进行处理,普通摄像头可以作为采集人脸信息的传感器,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客户也较容易接受。

  基于以上特点,人脸识别将可取代指纹识别在生物识别产业下一阶段迎来较快发展。目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银行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得到使用。预计人脸识别市场将快速爆发,到2015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可达到75亿元,未来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

  虹膜识别是目前生物识别技术中精准度最高的一项技术,它具有误识率低、难伪造、难复制、生物特征不易损伤的特点,理论上将比指纹识别与人脸识别更加精确可靠,基于以上特点,未来安防、国防、电子商务等多种领域的应用,必然会以虹膜识别技术为重点。不过由于应用尚未成熟,这一技术目前被视为“黑科技”。

  百亿市场规模 生物识别产业现三大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0至2014年,国内生物识别市场平均增长率保持在60%以上,2014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为80多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可突破100亿元,2020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政府重视、下游应用普及与技术提高共同推动生物识别市场快速发展。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与预测(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结合西方国家生物识别产业发展轨迹,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国内生物识别产业将有以下发展趋势:首先,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从2002年迄今,国外生物识别产业经过竞争淘汰以及大量的并购重组,生物识别公司数量下降至100余家,上规模的重要企业甚至不足15家,未来产业优胜劣汰将在我国出现;

  其次,生物识别均衡发展。指纹识别技术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未来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技术可百放齐放,共同发展;

  最后,多技术融合发展成主流。随着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市场需求日益强烈,技术整合融合(采用两种或以上的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与人脸识别搭配;指纹、人脸再加虹膜识别等)进一步确保信息安全成为发展大势。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