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电子 > 便携设备
[导读]       智能手表市场的浮躁与喧嚣中是否蕴藏着真正的大机会呢?   先来看看智能手表制造商描绘的美妙使用场景:   带着

       智能手表市场的浮躁与喧嚣中是否蕴藏着真正的大机会呢?

  先来看看智能手表制造商描绘的美妙使用场景:

  带着智能手表,人们不必时时拿出手机,轻轻一瞥手表,短信、电话尽收眼底,微信、微博随时处理;通过语音识别可向智能手表发送指令,智能手表一一记录任务并适时提醒;运动时不必携带大屏手机,可以用手表记录运动轨迹以及身体反应;休闲娱乐场合,生活消费类信息一一推送到智能手表,实惠又方便……

  在研究者看来,智能手表成为一个可期待的下一座金矿。Business insider 旗下的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将达到9160万部,营收将达到92亿美元。他们预计,将来每20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与智能手表配对。

  不过,现实距离这一预计还相去甚远。曾在三星、联想等公司负责研究可穿戴设备的朱刚认为,人们对智能手表的需求很可能是一种伪刚性需求。“从解决用户需求的角度而言,人们对智能手表的时间需求已经不成立,用户佩戴的装饰性需求也不成立。”

  在他看来,因为手机的存在,大部分人已经不带手表。即使带手表,不是为看时间,而是出于装饰性的需求,或者说一种身份象征。这种手表大多出自传统的机械表厂家,而非科技公司。价格至少在2000元以上,而非价格在2000元以下塑料感极强的智能手表。

  “如果人们抬起胳膊用智能手表看新闻,就像小时候被体罚时使用的侧平举,几分钟就累的不行了。”朱刚这样形容。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应用也开始削尖脑袋挤入狭小的屏幕中。三星GALAXY Gear在中国的本地化应用已有50多款。比起手机上的完整应用,这些呈现在智能手表上的应用更像是阉割版。

  这不能怪应用开发者,因为硬件也刚刚起步。回顾已发布的几款智能手表,目前都在售卖概念的概念,无论是三星还是国产厂商的智能手表,只是一个半成品。乐观来看,随着各家科技公司纷纷试水智能手表,在不断试错,先驱变成先烈后,关于智能手表的最佳应用状态方可浮出水面。

  扩展还是刚需?

  刚刚过去的9月,一大波智能手机等新品生猛来袭。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智能手表作为新生力量加入到竞技军团,甚至抢了手机的风头。

  智能手表Pebble的创始人Eric在回忆其发明智能手表的创意时,主要因为天气寒冷骑车过程中接电话很麻烦,抬起手腕选择性回复来电便成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案。在Pebble之后,一系列厂商相继加入了手腕上的竞争。

  过去两个月,三星发布GALAXY Gear,高通发布Toq,索尼升级Smart watch 2,中国厂商中果壳电子的Geak watch,映趣科技的inWatch也悉数发布并开售。最近,可插SIM卡打电话的A.I Watch也加入到智能手表阵营。

  但对大多数用户而言,目前智能手表提供的功能都属于手机功能的延展,从各家智能手表提供的功能来看,无非分为几类:

  一是通知类。智能手表的提醒功能更像通知扩展器角色。比如,索尼Smart watch 2的未接来电通知、短信/彩信、电子邮件和日历等。三星GALAXY Gear可以通过蓝牙同步智能手机的电话、短信,应用如微博、微信、Zaker等社交、资讯类应用的推送通知也纳入其中。

  二是社交类、图片类应用。比如,索尼Smartwatch 2把人人网、新浪微博已经纳入其中,三星GALAXY Gear把微博、微信、Path纳入其中。

  三是拨打电话功能。目前这些智能手表或者可以辅助拨打电话,或者可以插入SIM卡独立拨打电话,前者如三星GALAXY Gear,后者如A.I Watch。但是,智能手表拨打电话需要使用免提装置,通话的私密性无从可言。

  唯一目前各家厂商可以打的噱头是类似可穿戴设备一般,通过特有的传感器功能监测用户所处的环境以及身体状态。Pebble是将运动模块作为自己的主打功能之一。目前国内的Geak Watch和inWatch也将运动健康模块作为卖点来吆喝。最近,苹果从健身、医疗和时尚行业频频挖掘人才,以开发iWatch。可以想见未来,iWatch也会将运动模块成为主打功能。

  有多少应用可以承载?

  在人们对智能手表这一革新产品抱有种种美好期待的时候,现实总是无情的。

  一方面是来自人们与手机信息无缝对接的质疑。可以想见,作为距离人体最近的电子设备,智能手表对用户构成的侵扰要远超其他设备。

  “智能手表看起来是一个信息入口,但对用户而言,其信息服务并没有最本质的需求,也没有达到智能的要求。”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人们已经习惯于手机上的频繁推送,但是人们不便于携带智能手机的场合是否确实需要被无缝通知占满?目前智能手表厂商并没有解决消息通知与用户信息承载能力间的平衡问题。人们更希望智能手表安安静静的存在着,真正有要紧之事需要唤起用户注意的时候才恰当的出现。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