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片机 > 小林coding
[导读]2021 年 4 月 29 日,KubeSphere 开源社区激动地向大家宣布,KubeSphere 3.1.0 正式发布!

2021 年 4 月 29 日,KubeSphere 开源社区激动地向大家宣布,KubeSphere 3.1.0 正式发布!为了帮助企业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KubeSphere 打造了一个以 Kubernetes 为内核的云原生分布式操作系统,提供可插拔的开放式架构,无缝对接第三方应用,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用户的使用门槛。

KubeSphere v3.1.0 主打 “延伸至边缘侧的容器混合云”,新增了对 “边缘计算” 场景的支持。同时在 v3.0.0 的基础上新增了 计量计费,让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更清晰,并进一步优化了在 “多云、多集群、多团队、多租户” 等应用场景下的使用体验,增强了 “多集群管理、多租户管理、可观测性、DevOps、应用商店、微服务治理” 等特性,更进一步完善交互设计提升了用户体验。

云原生产业联盟撰写的《云原生发展白皮书》提到,万物互联时代加速了云-边协同的需求演进,传统云计算中心集中存储、计算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终端设备对于时效、容量、算力的需求,向边缘下沉并通过中心进行统一交付、运维、管控,已经成为云计算的重要发展趋势。

面对这一发展趋势,KubeSphere 与 KubeEdge 社区紧密合作,将 Kubernetes 从云端扩展至边缘,以统一的标准实现了对边缘基础设施的纳管。通过与 KubeEdge 集成,解决了边缘节点纳管、边缘工作负载调度和边缘可观测性等难题,结合 KubeSphere 已有的多集群管理将混合多云管理延伸至边缘侧。

并且,v3.1.0 得到了来自青云 QingCloud 之外的更多企业与用户的贡献和参与,无论是功能开发、功能测试、缺陷报告、需求建议、企业最佳实践,还是提供 Bug 修复、国际化翻译、文档贡献,这些来自开源社区的贡献都为 v3.1.0 的发布和推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将在文末予以特别致谢!

解读 v3.1.0 重大更新

KubeSphere 3.1.0 增加了计量计费功能,支持集群、企业空间的多层级与多租户在应用资源消耗的计量与统计。通过集成 KubeEdge,实现应用快速分发至边缘节点。同时还提供了更强大的可观测性能力,如兼容 PromQL、内置主流告警规则、可视化对接钉钉、企业微信、Slack 和 Webhook 等通知渠道。DevOps 的易用性在 3.1.0 也上了一个台阶,例如内置多套常用流水线模板,支持多分支流水线和流水线复制等,关于重大更新详情请查看文末海报。

多维度计量计费,让 K8s 运营成本更透明

在企业运营和管理 Kubernetes 容器平台时,通常需要分析资源消耗,查看集群及其中租户的消费账单,洞察资源使用情况,分析基础设施运营成本。

在 KubeSphere 3.1.0 中,可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平台资源消耗:

从集群维度,可查看每个集群资源消耗,深入到节点中分析运行的工作负载,精准规划每个节点中工作负载的资源使用状况。

从企业空间维度,可查看每个企业空间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空间中项目、应用、工作负载的消费账单,分析多租户环境中各个租户的资源使用是否合理。

另外,除了可以通过界面查看和导出数据,KubeSphere 计量计费平台也提供了所有操作的 API。接下来在后续的版本里,会持续加强并构筑端到端完整的计量计费可运营系统。

边缘节点管理

KubeEdge[1] 是一个开源的边缘计算平台,它在 Kubernetes 原生的容器编排和调度能力之上,实现了 云边协同、计算下沉、海量边缘设备管理、边缘自治 等能力。但 KubeEdge 缺少云端控制层面的支持,如果将 KubeSphere 与 KubeEdge 相结合,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应用与工作负载在云端与边缘节点进行统一分发与管理。

这一设想在 v3.1.0 中得以实现,KubeSphere 现已支持 KubeEdge 边缘节点纳管、KubeEdge 云端组件的安装部署、以及边缘节点的日志和监控数据采集与展示。结合 KubeEdge 的边缘自治功能和 KubeSphere 的多云与多集群管理功能,可以实现云-边-端一体化管控,解决在海量边、端设备上统一完成应用交付、运维、管控的需求。

强化微服务治理能力

KubeSphere 基于 Istio[2] 提供了金丝雀发布、蓝绿部署、熔断等流量治理功能,同时还支持可视化呈现微服务之间的拓扑关系,并提供细粒度的监控数据。在分布式链路追踪方面,KubeSphere 基于 Jaeger 让用户快速追踪微服务之间的通讯情况,从而更易于了解微服务的请求延迟、性能瓶颈、序列化和并行调用等。

KubeSphere 3.1.0 对微服务治理功能进行了强化,将 Istio 升级到了 1.6.10,支持图形化流量方向检测,图像化方式显示应用流量的流入/流出。同时还支持对 Nginx Ingress Gateway 进行监控,新增 Nginx Ingress Controller 的监控指标。

多云与多集群管理

虽然 KubeSphere 3.0.0 带来的多云与多集群管理提供了面向多个 Kubernetes 集群的中央控制面板,实现了应用跨云和跨集群的部署与运维,但 member 集群管理服务依赖 Redis、OpenLDAP、Prometheus 等组件,不适合轻量化部署。KubeSphere 3.1.0 移除了这些依赖组件,使 member 集群管理服务更加轻量化,并重构了集群控制器,支持以高可用方式运行 Tower 代理服务。

更强大的可观测性

可观测性是容器云平台非常关键的一环,狭义上主要包含监控、日志和追踪等,广义上还包括告警、事件、审计等。3.1.0 除了对已有的监控、日志、告警等功能进行优化升级,还新增了更多新特性。

监控:支持图形化方式配置 ServiceMonitor,添加集群层级的自定义监控,同时还实现了类似于 Grafana 的 PromQL 语法高亮。

告警:在 v3.1.0 进行了架构调整,不再使用 MySQL、Redis 和 etcd 等组件以及旧版告警规则格式,改为使用 Thanos Ruler 配合 Prometheus 内置告警规则进行告警管理,兼容 Prometheus 告警规则。

通知管理:完成架构调整,与自研 Notification Manager v1.0.0 的全面集成,实现了以图形化界面的方式对接邮件、钉钉、企业微信、Slack、Webhook 等通知渠道。

日志:新增了对 Loki 的支持,可以将日志输出到 Loki [3]。还新增了对 kubelet/docker/containerd 的日志收集。

更易用的 DevOps

KubeSphere 3.1.0 新增了 GitLab 多分支流水线和流水线克隆等功能,并内置了常用的流水线模板,帮助 DevOps 工程师提升 CI/CD 流水线的创建与运维效率。大部分场景下可基于流水线模板进行修改,不再需要从头开始创建,实现了真正的开箱即用。

灵活可插拔的集群安装工具

KubeKey 不仅支持 Kubernetes 1.17 ~ 1.20 在 AMD 64 与 ARM 64 的安装,还支持了 K3s。并且,Kubekey 还新增支持 Cilium、Kube-OVN 等网络插件。鉴于 Dockershim 在 K8s 1.20 中被废弃,Kubekey 可用于部署 containerd、CRI-O、iSula 等容器运行时,让用户按需快速创建集群。

运维友好的网络管理

KubeSphere 将 IaaS 云平台强大的网络能力继承到容器云平台,让用户在 Kubernetes 之上获得与 IaaS 一样稳定、安全和易用的网络使用体验。v3.1.0 新增了网络可视化拓扑图,你可以通过拓扑图洞悉各个服务之间的网络调用关系。

鉴于 Calico 是目前最常用的 Kubernetes CNI 插件之一,v3.1.0 现已支持 Calico IP 池管理,也可以为 Deployment 指定静态 IP。此外,v3.1.0 还新增了对 Kube-OVN[4] 插件的支持。

完全开源:社区化与国际化

借助于开源社区的力量,KubeSphere 迅速走向全球,目前 KubeSphere 在全球的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 10w 下载量。v3.1.0 Console 支持中、英、繁中和西班牙语,KubeSphere 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KubeSphere 3.1.0 将继续秉承 100% 开源的承诺,3.0.0 版本带来的诸多新功能也早已在 GitHub 开源,例如 Porter[5]、OpenPitrix[6]、Fluentbit Operator[7]、 KubeKey[8]、KubeEye[9]、Notification Manager[10]、Kube-Events[11],还开源了一套前端组件库 Kube Design[12],这些新特性的代码与设计文档在 GitHub[13] 相关仓库都可以找到,欢迎大家在 GitHub 给我们 Star + Fork + PR 三连。

安装升级

KubeSphere 已将 v3.1.0 所有镜像在国内镜像仓库进行了同步与备份,国内用户下载镜像的安装体验会更加友好。关于最新的 v3.1.0 安装与升级指南,可参考 KubeSphere 官方文档[14]。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21ic获得授权后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