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软件
[导读]Gartner预测2012年NFC等十大策略性技术

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 Gartner 日前提出 2012年对大多数企业具策略性意义的十大技术与趋势;该机构认为这些策略性技术可能在未来三年后对企业造成重大冲击,相关因素包括极可能会破坏现有技术或业务、需要投入大笔资金,或太晚采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Gartner所定义的策略性技术可能是目前已臻成熟的技术,和/或适用于更大范围的技术;它也可能是正在萌芽的技术,可提供较早采用技术者策略性业务优势的机会,或也可能在未来五年后严重冲击市场。这些技术将影响企业的长期计划、方案与措施。

Gartner副总裁David Cearley 表示:「这十大技术对大多数企业具有策略性意义,建议企业IT主管在规划策略时,可利用此清单来进行技术检讨,并评估这些技术能否协助公司达成预期目标。」该机构副总裁Carl Claunch指出:「我们建议企业展开测试计划以评估日后可望采用的技术,并研究如何结合各资讯来源,包括可能隐含深度见解的社群网站与非结构式资料。」

Gartner 所预测的2012年十大策略性技术包括:

1. 平板媒体与未来产品

使用者可选择不同尺寸的行动运算装置。没有任何单一平台、尺寸或技术能主导市场,直至2015年,Gartner预估企业会透过2~4个智慧客户服务来管理一个多元环境。IT主管需要多元管理方案处理多种尺寸装置,及员工带自己的智慧型手机和平板装置到公司上班的议题。

企业需规划两种行动策略,一种是用在企业对员工(B2E)的情境,另一种则用于企业对客户(B2C)的情境。在B2E的情况下,IT主管需要考量社群目标、业务目标、财务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在B2C的情况下,包括支援消费者的企业对企业(B2B)活动,IT主管需处理一些新增问题,例如凸显和管理应用程式介面(API)以读取使用企业资讯与系统、与第三方应用程式整合、和不同合作夥伴的功能进行整合,例如研究、社群网路,和透过软体商店发布等。

2. 行动为主的应用程式与介面

20多年来一直维持不变的使用者介面(UI)典范(paradigm)开始出现变化。视窗、图示、选单、指标的UI将被注重触控、手势、搜寻、影音、以行动为主的介面所取代。应用程式本身可能会转变成针对性更高与简单的软体,可被组成较为复杂的解决方案。这些改变将带动对新使用者介面设计技术的需求。

因应许多供应商不同的装置类型来开发应用程式使用者介面时,需去瞭解不尽完整的成因,与可相容的程式结构,并将它们合组成各装置的优化内容。行动消费应用程式平台工具和行动企业平台工具逐渐兴起,可让开发商更容易在跨平台环境中开发程式。HTML5同时也提供长期模型处理某些跨平台问题。预估在2015年以前,行动网路技术将大幅提升,因此原本在2011年的本机应用程式,日后有半数会被网路软体所替代。

3. 情境与社群使用经验

情境感知运算利用终端用户或物体环境、活动、关系与偏好等资讯,提高与该终端用户或物体的互动品质。一个情境感知系统会预测使用者的需求,并主动提供最合适与客制化的内容、产品,或服务。情境可用来连结手机、社群、地理位置、付费系统,与商务。它有助开发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技术、模型导向(model-driven)安全与集成(ensemble)应用程式。预计至2013年,情境感知应用程式将出现在部分目标市场,例如行动装置的地理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s)、扩增实境与行动商务。

在社群方面,应用程式介面开始朝着社群网路的特性来发展。社群资讯亦成为情境资讯的主要来源,能强化搜寻效果或程式操作。

4.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

物联网是指如何将感测器和资讯加到消费者装置或实体资产等连于网路的实体物件上来扩大网路范围的概念。此构想和概念其实已存在多年,连上网路、拥有辨识、感测与沟通功能的物体数量与类型亦愈来愈多。这些科技将在未来数年会达到临界量(critical mass)并带动经济。IoT的主要成因包括:

˙嵌入式感测器──行动装置和愈来愈多的地点与物件被嵌入用来侦测和通知异动的感测器

˙影像辨识──影像辨识技术是用来辨识对消费者和企业具有价值意义的物件、人物、建筑物、地理标示与其他事物。智慧型手机和平板电脑安装相机的趋势,将此技术从原本主要用于产业的应用程式转为针对庞大消费者与企业的应用程式。

˙近距离无线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或NFC)付费──NFC技术让使用者只要将手机在相容的读卡机前面摇晃一下即能付费。一旦NFC被嵌入臻于临界量的手机内新增付费功能,公共运输、航空业、零售业及医疗保健等产业会跟进开发可运用NFC的其他领域,以提高效率和客服品质。

5. App商店与市集

苹果(Apple)与Android的APP商店是能提供行动用户数十万种应用程式的市集。Gartner预测到了2014年, App商店的行动应用程式每年的下载数量将超过700亿次,而且原先只在消费端掀起风潮的趋势将转而以企业为主。

有了企业App商店后,IT的角色将由过去中央集权式的规划者,转变为针对使用者提供管理与经手服务的市场管理商,甚至有潜力形成一个对企业提供支援的生态系统。企业采用App时应妥善规划并采用多样性手法,且须根据风险与价值区分各种App。

6. 次世代分析技术(Next-Generation Analytics)

目前分析技术正根据下列三种面向成长:

˙从传统的离线分析技术,进化至线上崁入式分析技术。过去各界已对此主题投入许多心力,未来仍将是分析技术的主要焦点之一。

˙从过去仅止于分析历史数据,转而解释来自多重系统的历史与即时数据分析是如何模拟并预测未来。

˙未来三年内,分析法将在第三个层面上逐渐成熟,从个人执行的简单结构性数据分析,转变为能针对来自众多系统、种类繁多(文字、影音等)的复杂资讯进行分析,这有利于协同式的决策过程,结合众人之力来进行分析、脑力激荡并达成决策。

分析技术也开始拥抱云端技术,并利用云端资源提升效能、进行网格运算(grid computing)。在2011与2012年,分析技术将日渐聚焦于决策与协作。新的方法并非仅是提供资讯,而是提供模拟、预测、优化与其它分析技术,让每一种业务作业(BPA)在任何时间地点均具有更高的决策弹性。[!--empirenews.page--]

7. 巨量资料(Big Data)

以目前档案传送的大小、格式复杂程度及速度而论,传统数据管理技术已难以应付;光是要管理大量档案,就必须有新颖特殊的技术。目前已有许多新技术崛起,有些甚至具有破坏潜力(例如记忆体内资料库管理系统,in-memory DBMS)。

分析技术已成带动资料仓储(data warehousing)的一大应用,无论是在资料库管理系统外部或内部使用MapReduce程式,或是使用自助式数据卖场(self-service data mart)。巨量资料这股趋势意味着,未来使用者将无法把所有有用资讯放在单一资讯仓储中。能视需要整合多重来源讯息的逻辑数据仓储,将取代单一资讯仓储模式。

8. 记忆体内运算(In-Momory Computing)

Gartner预测,消费性装置、娱乐设备及其他崁入式IT系统,将大量使用快闪记忆体。此外,在空间、散热、性能、耐用性等方面具有关键优势的伺服器,其记忆体阶层也将因此新增一层。除了提供一个新的储存层,记忆空间大量增加也将带动新的应用模式。记忆体内应用平台包括:记忆体内分析技术、事件处理平台(event processing platform)、记忆体内应用伺服器、记忆体内资料管理以及记忆体内讯息传送。

无论是利用记忆体内既有应用程式,或者是重构这些应用程式以利用记忆体内模式,都能提升过渡期间应用程式的效能与扩充性、减少应用讯息延迟(低于百万分之一秒)、大幅加快批次执行(batch execution),并加速分析应用程式的反应时间。由于记忆体密集硬体平台的成本与普及率将在2012、2013年间达到引爆点,记忆体内运算势将成为主流。

9. 超低耗能伺服器(Extreme Low-Energy Server)

超低耗能伺服器主要由伺服器业界新进业者所提议、推出并行销。采用这种伺服器将带领买家回到过去。这类系统采用多半为行动装置使用的低耗能处理器,每一特定伺服器单位下最多可为30倍以上的处理器服务,且与现有伺服器相比耗能更低。

这种新方法非常适合特定的非运算密集任务,例如map/reduce工作量或对网站传送static object。然而,大部分应用将需要更高的处理能力,而低耗能伺服器模型也可能增加管理成本,使这种方法的普及受到限制。

10. 云端运算

云端将形成一股破坏力量,可能会对多数产业带来长期而广泛的冲击。虽然2011、2012年云端市场仍停留在初期阶段,未来各领域大型企业均可望全力投入各式产品,以建构云端环境并提供云端服务。

未来两年内甲骨文(Oracle)、IBM与思爱普(SAP)都将推出大型计划,提供各式云端服务,此外微软(Microsoft)也将持续推出云端产品。由于上述传统科技业者持续扩大相关服务,市场竞争势必增温,企业级云端服务也将逐渐增加。

过去企业对云端技术仍在摸索与了解阶端,现则开始针对特定工作量导入云端服务,并决定是否需要建构私有云端。能结合外部公共云端与内部私有云端服务的混合云端运算(hybrid cloud computing),还有确保与管理整体云端架构的能力,将成为2012年市场一大重心。

就资安的问题而言,FedRAMP与CAMM等新型认证制度即将进入初步实验阶段,为提升云端运算资安奠定基础。至于私有云方面,IT的挑战将在于如何使用DevOps概念整合分属操作与开发的群组,好在速度与效率上拉近与公有云端服务商之间的距离。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