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嵌入式 > 嵌入式软件
[导读]向22nm迈进 全新的Atom处理器揭秘

Atom诞生之初,即是面向上网本和小体积、低功耗的便携式娱乐设备。但随着ARM处理器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全面普及,上网本等设备的市场空间被大幅度挤占甚至即将退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特尔逐步将Atom处理器进化到22nm的产品线上,并以全新的平台和SOC芯片方式亮相。究竟英特尔有什么目的,新的Atom处理器的优势在哪里?本文将为你揭秘。

自从苹果发布iPad的那一刻起,上网本这类小尺寸的上网设备就似乎注定了衰落。不过即使这种设备衰落了,但其蕴含的技术却不一定会消失。Atom,这个当初专为低功耗、小体积设备设计的超低功耗处理器,在英特尔的手中却并没有像上网本那样慢慢失去关注,它反而焕发了新的光彩。现在,英特尔将Atom进一步升级到22nm,并给予更多全新的特性,让其在超低功耗市场上赚取更多的利润。

Bay Trail,Valleyview,Silvermont

说起这三个单词,想必多数人都有些摸不到头脑。实际上,这是英特尔新一代22nm Atom平台的相关研发代号。首先来看Bay Trail(对应本代产品为Cedar Trail),这是整个22nm超低功耗平台的代号。和本代产品相比,22nm平台已经彻底SOC化,也就是说南北桥等辅助芯片将不复存在,英特尔用一颗芯片解决问题,这颗芯片(平台)的研发代号就是Bay Trail;其次是Valleyview(对应本代产品是Cedarview),SOC芯片中的处理器代号就是Valleyview;接下来是Silvermont(对应本代产品是Saltwell),是CPU内核架构代号。Atom的内核架构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所谓的架构升级多是在缓存、处理器制程方面进行调整,内部架构调整则是少之又少。(图1)

图1

搞清楚了新一代Atom处理器的代号后,再来看英特尔全新的Atom处理器的发展路线图,我们或许就能从中看出一些门道了。

从图2中来看,下一代的Atom处理器以及相关产品主要分为两个产品线。其中一个是主流产品线,另一个是使用电池供电的产品线。简而言之,前者使用交流电,对性能更加敏感,后者则对功耗等更为敏感。在之前的产品线中,英特尔分为了多个系列,比如Cedar Trail面向桌面平台、Queensbay则是面向一些基于PCI-E的I/O设备等。不过英特尔可能认为这样的分类过于复杂,因此在新的Atom中,Bay Trail成为了全能多面手,几乎可以在任何场合完成任务,唯一的区别就是针对不同的客户封装有所不同。此外,英特尔还会单独设计面向通信市场的Atom处理器,不过这并非本文的关注重点。新的Atom系列约在2013年第四季度上市,并替换之前所有的产品。

图2

一体化,更轻巧——新Atom的技术特色

英特尔有能力将之前区分市场的Atom产品统统归为一类,是相当有底气的,毕竟用户和市场会对产品提出不同的需求,比如功耗和体积等。英特尔的底气在于全新的SOC芯片设计以及22nm的制造工艺,再加上可以提供不同的接口,这样就能基本上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了。

更小体积的22nm工艺

22nm的威力用户或许已经在第三代Core处理器上看到了,初代22nm工艺就能进一步降低CPU功耗并大幅度缩减CPU体积。用到Atom上,英特尔就可以使用新工艺将传统的南北桥、集成显示核心以及CPU全部压缩在一起,并很好的控制CPU的体积和发热量。此外,在新的Atom开始生产后,22nm工艺的表现应该会比现在还要更为出色。目前英特尔尚未有官方数据公布新的Atom的功耗指标情况,但从其给出的使用范围来看,新的Atom处理器SOC芯片功耗可能会低至3~5W,甚至更低。这样才可以在诸如车载娱乐、数字标牌和超小型媒体设备等对功耗要求比较严格的地方使用。

最多四个CPU核心

除了22nm工艺外,新的Atom的特色就在于SOC化。英特尔给出了SOC芯片的内部设计,一颗四核心Atom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图,并向用户展示了一颗SOC芯片中所包含的复杂组件。(图3)

图3

英特尔没有提及新一代产品中CPU部分是否有改动,不过几代以来Atom的CPU精简x86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前端分支预测和部分后端单元,预计在Valleyview上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依旧是顺序执行、双发射的设计。其整体性能肯定无法和桌面主流产品相比,但好处在于超低功耗。新一代的Valleyview最多拥有四个22nm制程的Atom处理器核心,每个核心带512KB二级缓存(图片中双核心带1MB缓存仅仅是为了示意)。英特尔没有提及CPU核心之间的通讯情况,不过At om处理器核心性能本来就不强,对带宽要求并不高,采用传统的前端总线架构是完全可行的。频率方面,新一代的Atom处理器频率从1.2GHz到2.4GHz,核心数量配置可以是单核心、双核心及四核心。另外,新的Atom处理器核心已经开始支持64位技术了。除了为64位应用作好准备外,主要考虑的可能还是内存支持问题,毕竟32位处理器只能使用4GB内存,这在很多场合已经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了。

在内存支持方面,新的Atom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3L(DDR3L 1066/1333)和DDR2L(DDR2L 800)内存,也开始提供对ECC内存数据校验的支持(只支持单通道ECC内存校验)。内存容量上最大只能支持8GB,一般来说8GB内存容量已经可以满足目前的应用了。

图形性能有大幅度改善

在用户比较关心的图形性能方面,新的Atom中整合了4个英特尔第七代图形引擎,每个引擎拥有2条渲染单元。所谓英特尔第七代图形引擎,实际上和Ivy Bridge英特尔高清显卡属于同代产品。不过新的Atom中最多只有8个统一渲染单元(英特尔没有说明是整个新Atom中一共集成了2个渲染单元,还是每个引擎中存在2个渲染单元,本文暂时认为每个引擎中有2条渲染单元),而Ivy Bridge中配置了16个(频率不一样)。根据英特尔说法,新的Atom的图形性能相比之前Atom E600系列提升至4~7倍,基本可以在低特效下运行目前一些主流的3D游戏。此外,英特尔没有说明新Atom中集成的图形核心是否能支持DirectX 11和OpenGL 3.0,也没有说明是否有硬件曲面细分单元等。但其存在的必要似乎不大,毕竟嵌入式应用中几乎不会用到这些高级特效。[!--empirenews.page--]

在高清支持方面,新的图形核心支持H.264、MPEG-1、MPEG-2、MPEG-4、VC-1/WMV9的解码和H.264、MPEG2的编码,此外一个额外的Imagination PowerVR VXD392解码引擎可以支持H.264、JPEG及VP8解码。整个核心可以同时解码四个480p,或者三个60FPS的720p影像,或者两个30FPS的1080p影像。在标清解码的情况下,CPU占用率不超过3%,高清则不超过5%。输出接口方面,新处理器支持VGA、HDMI 1.4a、DP、eDP、MIPI DSI等诸多接口,基本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场合的使用。

首次内置南桥

虽然之前的Atom CPU已经将北桥内置在其中,但南桥功能依旧由一颗外置芯片完成,甚至可以通过更换南桥芯片来获得不同的外设支持规格。不过这一次英特尔将南桥彻底集成在CPU中,如果需要特殊接口支持的话,英特尔则提供了PCI-E的转接渠道。

目前英特尔给出的新Atom集成南桥,并支持PCI-E x4、两个SATA 2.0、四个USB 2.0以及一个USB 3.0、千兆网卡等多个常用接口。此外,英特尔还在芯片中内置了HD高清音频功能模块、SD模块以及其他一些不太常见的工业接口、嵌入式I/O等特殊模块,功能支持相当齐全。(图4)

图4

当然,一颗南桥芯片肯定是无法满足所有需求的,英特尔还特别设计了PCI-E设备转接接口以及一些专业接口,以满足特殊用户需求。英特尔利用PCI-E x4的接口,除了可以提供额外的PCI、USB接口外,还能够为FPGA设备、IOH设备等提不同的行业的特殊需求。

面向不同用户的封装接口

为了在只有一颗芯片方案的基础上支持所有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英特尔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封装接口。其中Type-3接口稍大,尺寸为27mm×25mm,面向对体积要求不那么敏感的设备,如上网本、入门台式机等。这种封装支持完整的双通道内存DDR3L和ECC内存,支持VGA接口,拥有2个SATA接口和PCI-E x4接口;另一款Type-4体积较小,主要面向平板电脑和一些超迷你的设备,封装尺寸为17mm×17mm,只能支持单通道DDR2L内存,不支持ECC,SATA接口被削减到了1个,而PCI-E通道也被削减到只有3个。此外,它也不支持千兆网络。(图5)

图5

除了封装不同外,Type-3封装接口的Atom处理器还根据不同用户划分了三种不同的版本。首先是面向车载娱乐、嵌入式领域的Valleyview-I,支持单核心到四核心,不同核心数量的CPU核心频率从1.2~2.0GHz不等。其次是面向上网本的产品Valleyview-M,也是最多的四核心,核心频率最低为1.7GHz。最后则是面向入门级台式机等产品的Valleyview-D,频率1.7GHz起跳,拥有双核心和四核心版本,并且支持动态加速技术。还有另一种是采用Type-4封装的Valleyview-T,四核心最低频率为1.6GHz,支持动态超频且大于1.9GHz。(图6)

图6

是独角戏,还是阻挡ARM侵袭?

发展到今天,Atom或许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的独角戏。为何有此一说?有两个原因。首先,AMD的E系列APU发展到今天,基本上没有对Atom本身造成重大的威胁。Atom甚至连CPU架构都不需要更新就能在市场上纵横几年,说明英特尔对其设计定位还是相当准确的;另外,与Atom能够形成竞争的只有ARM,一个人在x86的舞台上和发展壮大的ARM相抗衡,这是一出以一已之力抗衡整个ARM联盟的独角戏。

在英特尔公布的Atom平台优势中,重点突出了高I/O集成度、广泛的I/O选择以及高可靠性、全新的工艺以及多种型号等优势。其面向的市场也是平板和上网本、数字展示牌、车载娱乐和其他的嵌入式、新兴市场等。仔细分析来看,Atom的优势和市场,与目前蓬勃发展的ARM处理器市场有颇多重合。比如数字展示牌、平板、车载娱乐以及工业嵌入式等市场。英特尔目前唯一比较牢固的应该是工业市场,Atom低廉的价格、足够的性能和各种I/O成熟的支持以及软件系统积累的优势是其和ARM竞争的最大资本。但发展如此快速的ARM已经变得相当成熟,此外还有众多对其支持的厂商。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ARM与Atom必有一场惨烈的厮杀。面对即将到来的威胁,英特尔怎会坐视不管,任其发展呢? (图7)

图7

无独有偶,在英特尔公布的产品支持操作系统中,Windows、Linux、VxWorks等赫然在目,只是没有Android的位置。从产品本身来说,既然CPU架构都没有改变,新的Atom支持Android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实际上英特尔并未作出任何承诺,Android也没有出现在列表中。英特尔可能并不希望Android利用Atom的优势出现在工业系统中,毕竟软件和硬件都是相辅相成的。Atom未来的发展,看起来是一场无敌手、顺风顺水的好戏,但实际上英特尔面临的暗战一点也不少,ARM的竞争压力也时时刻刻存在着。2013年第4季度,新Atom才正式上线,未来的一切发展,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图8)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