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网络层
[导读]7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动员大会上说:“与已建成的特高压直流工程相比,该工程在输送容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7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动员大会上说:“与已建成的特高压直流工程相比,该工程在输送容量、技术水平等方面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这是近年来我国电网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一个缩影。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我国电网技术飞速发展,在电网规模化建设,特高压、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发展和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就举世瞩目。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电网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所在。

形成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思路

在 2012年2月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而此前,已有“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三峡输电系统工程”等多个电网技术项目在近几年的评比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殊荣。

这是对电网技术发展的肯定,更体现了多年来我国电网建设为服务电力工业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受过去电力系统“重发轻送”的传统思路影响,与快速发展的电源侧相比,我国电网建设一度显得滞后。

从 1987年至1994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亿千瓦用了7年时间;从1994至2004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亿千瓦仅用了10年时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4亿千瓦。而截至2011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亿千瓦。在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下,我国电网面临持续增加输送能力,将大规模电力从发电厂安全可靠地输送到终端用户的艰巨任务。

如何保障电力供应,更好地促进电力工业发展进步?电网企业在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科技创新上。

2003 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2003~2010年间的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是企业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决定性因素。2008年,国家电网进一步提出“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即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研、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推广。

在此战略引领下,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南方电网公司也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司发展和电网建设的重要位置。2006年,南方电网公司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专题会议,把“创新”作为定位性话语。该公司提出,坚持科技兴网战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电网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建立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

2008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被科技部、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命名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第二年,南方电网公司也成功跻身这一行列。

电网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成为了两大电网企业的共同课题。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研究开发费累计投入250.1亿元,年均增长18.3%;承担国家级课题27项,获得国家科技资金支持4.35亿元;申请专利9779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652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成果显著,标准国际化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负责人介绍,国家电网对科研资源进行了整合,逐步形成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能源研究院为骨干,省级科研机构为支撑,系统外部科研力量为协同的高效科研创新体系,并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电网综合试验研究平台。

“十一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科研投入累计达54.3亿元,年均增长24.7%;构建了以南网科研院、各省区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与专业技术部门为科研主体,与国内重点院校、科研机构、设备厂家等紧密合作的开放式研发体系;相继制定完 善了科技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奖励管理标准等制度,形成了科技管理制度体系。

有了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才会有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电网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下,我国电网技术发展一日千里。

取得世界领先的电网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为电网建设打开了一扇快速、高效发展的大门。

2009年初,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使我国的电力输送等级从750千伏跃升到1000千伏。我国也因此攀上了世界输电技术领域的巅峰。这一步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对电磁、电晕、过电压及变电设备、绝缘等进行了全新设计。

据了解,自特高压项目启动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系统地开展了321项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在电压标准、电磁环境、过电压及绝缘配合、无功电压控制、防雷技术、特高压施工技术、大电网运行控制,以及高海拔、重冰区、重污秽、变电站和线路设计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

2009 年12月28日,由南方电网公司承建的±800千伏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投运,2010年6月18日双极投 产。该工程投运以来,各项技术指标与研究结论完全相符,全面验证了特高压直流技术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已掌握了特高压直流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在特高压直流研究、设计、设备制造和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8月初,多家中央主流媒体记者前往位于河北省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项目采风,他们将这里誉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国网新源风光储输示范电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银明介绍说,这个集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和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工程,已经吸引了世界范围关注的目光。而这个工程,只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大布局中的一个试点。

电网技术进步的例子不胜枚举,以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为代表,我国在电网关键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国家电网±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方案设计、绝缘配合、电磁环境等关键技术研究快速推进;亚洲首条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在上海投运。南方电网公司在交直流并联大电网运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集成应用、柔性交流输电、超导应用等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小编推荐:

风电并网突破“引爆”市场 海上风电800亿蛋糕待分

储能经济性不如“弃风” 缺的是技术还是政策?

风电并网世界第一 国家电网特高压消纳新能源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