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网络层
[导读]2013年1月18日,“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国家电网公司迄今为止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项,也是我国电工领域在国家科技奖上收获的最高荣誉。中

2013年1月18日,“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国家电网公司迄今为止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项,也是我国电工领域在国家科技奖上收获的最高荣誉。中国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成功建设,树立了世界电网发展新的里程碑,开启了以特高压为最高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的新纪元,在电网科技领域实现了“中国引领”和“中国创造”。国家电网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在特高压、智能电网领域取得一大批国内外领先的创新成果。

特高压引领公司科技创新

2013年9月25日,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这是世界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与此前相继投运的晋东南—荆门特高压交流、向家坝—上海和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工程一起,构成了国家电网“两交两直”特高压输电格局。

该工程代表了国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开发、装备制造和工程应用的最高水平,极具挑战性。该工程还系统开展了107项重大科研攻关,全面掌握了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核心技术并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在过电压深度抑制、潜供电弧控制、雷电防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巩固、扩大了我国在国际高压输电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推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和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平达到新高度。

特高压,堪称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在中国占据世界电力技术制高点的今天,回望特高压从酝酿、起步、建设,到最终实现“中国引领”的不平凡历程,可以看到,特高压迈出的每一步,都闪耀“创新驱动”的灵光。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特高压交流、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四个试验基地和大电网仿真、直流成套设计两个研发中心,形成功能齐全的特高压、大电网试验研究体系,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核心技术和整套设备制造能力,在大电网控制保护、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接入等领域取得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

2012年12月6日,《特高压交直流电网》首发。该书集成了我国特高压领域专家和工程技术团队的创新成果,涵盖了特高压理论、技术、设计等各个方面,既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又有实践的总结与发展,是我国特高压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著作。

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王凤清指出,国家电网公司研发的特高压输电技术非常关键,目前在国际上保持领先态势;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网络平台的构建,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懈奋斗的过程。特高压的成功,标志着国家电网发展进入了以特高压为引领,以智能化为方向,全面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巩固和保持技术领先更为艰难,创新步伐一刻也不能停止。”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在第三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上说。

电网智能化水平稳步提高

2013年12月27日,上海叶塘110千伏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顺利启动投运,标志着公司首批6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全面完成。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以“集成化智能设备与一体化业务系统”为主要特征,实现专业设计向整体集成设计的转变,一次设备智能化向智能一次设备的转变,是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

2013年,公司进一步研发建设了集成度高、结构合理、节能高效、国际领先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重点攻克变电设备自诊断、一次设备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显著提升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

2013年,公司还出台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提出近期、远期建设目标,完成4种类型新一代变电站的初步设计工作。

智能电网技术的进步与提升,不断开拓着其应用范围。

2013年12月27日,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6万千瓦光伏和3万千瓦风电装机顺利并网,至此,二期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化学储能装置及智能输出四位一体的新能源工程,智能电网框架下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的综合价值得到有效利用。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新能源并网检测工作成效显著,印发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检测中心工作规则,组建11家检测分中心,实现检测工作“六统一”。公司配合能源局召开了风电并网检测信息发布会,实现了检测成果在行业内共同分享。

目前,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浙江舟山±2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届时,舟山将形成北部主要岛屿间的直流输电网络,为风电等新能源的开发打下基础。

当前,智能电网正承载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技术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2013年9月,2013国际智能电网论坛24日在德国柏林召开。公司的智能电网建设成果在世界舞台上得以展现。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构建创新体系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2013年7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二届四次职代会暨2013年年中工作会议印发《公司关于批转中国电科院(300215,股吧)协同省属电科院建设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全面提升公司科研单位支撑服务能力有关要求。

2013年,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013年4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文宣布,由公司牵头发起的大容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新技术委员会通过IEC全体成员国投票。这是继IECTC115“100千伏以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PC118“智能电网用户接口”项目委员会之后,由公司主导发起并获准通过的第三个IEC技术委员会,是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2013年,在优化技术标准工作体系方面,公司完成首批6个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组建,推进了先进技术和标准的升级转化。公司主导的17项国家标准、67项行业标准成功发布。

2013年12月12日,记者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信通部获悉,公司所属电力科学研究院申请的《应用于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高精度电流电压转换仪》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专利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本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097项,发明授权量达825项。公司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重点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专利及专利组合,专利质量显著提升。

公司还高度重视海外研发机构建设,了解国际上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方向,支持和服务中国电网的发展。

2013年12月20日上午,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美国研究院在美国硅谷圣克拉拉市揭牌。这将有利于国网智研院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公司开展更紧密的技术合作,构建先进的创新机制,吸纳硅谷地区人才和技术研发资源,成为国家电网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在当今追求可持续交通与能源高效利用的时代,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电池电动汽车(BEV)的发展备受瞩目。而在设计这些车辆的动力系统时,设计人员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在提高能效和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从传统的单一电...

关键字: 电网 能源 电源

在实际应用中,高压输电通常采用升压变压器将电能升压至数十万伏甚至更高,以减少在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并提高输电效率。例如,在我国,送电距离在200-300公里时采用220千伏的电压输电;在100公里左右时采用110千伏;...

关键字: 电压 电网

深圳2025年5月27日 /美通社/ -- 近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期间(以下简称为"CIBF 2025"),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认...

关键字: 电池系统 BSP 电网 测试

欧盟碳边境税(CBAM)的推出,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正加速向低碳化转型。作为全球首个针对进口商品隐含碳排放的调节机制,CBAM通过将碳成本纳入商品价格,倒逼非欧盟国家加速绿色转型。对于中国智能电网技术出口企业而言,这一政策...

关键字: CBAM 智能电网

随着智能电网的普及,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传统加密技术依赖数学难题的复杂性保障安全,但量子计算机的崛起可能使RSA、ECC等公钥加密算法在短时间内失效。在此背景下,量子加密技术凭借其基于物理定律的“...

关键字: 量子加密 智能电网

随着6G通信技术的加速演进,其与智能电网的深度融合正成为能源领域技术革新的重要方向。作为6G核心频段之一,太赫兹(THz)频段凭借超高速率、超大带宽和低时延特性,为电力无线专网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从电力设备实时...

关键字: 6G通信 智能电网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下,电力系统作为碳排放的核心领域,其碳排放追踪与精准计量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传统电网碳排放核算依赖年度统计数据,存在精度低、时效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实时优化需求。AI驱动的电网碳流分析技术通过融合电力...

关键字: AI 电网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正经历从设备出口到标准制定的战略升级。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技术实力的跨越,更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深化国际标准合作,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正以“...

关键字: 智能电网 标准制定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争议性也越来越大;而在企业和消费者的眼中,人工智能价值显著。如同许多新兴科技一样,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聚焦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密集且高功耗的领域。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高速发展,大型数据中心给...

关键字: 人工智能 数据中心 电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