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物联网 > 感知层
[导读] 当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和舒适了。

 当今,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和舒适了。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3D人脸解锁的同时也完成了当天的第一次身份识别;购买早餐、购买车票,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指纹支付……每一天,不同的解锁方式贯穿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人们熟知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还有如声纹、虹膜、静脉识别,甚至还有远距离心跳识别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即生物识别技术,它们正成为普遍的认证方式。近日,由芯智讯主办的“融合·创新——2019生物识别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多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生物识别的前沿技术,助力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然而,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而且终身不能更改,一旦某个特征被滥用,也可能存在隐私泄露的后果。对此,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加强生物识别技术的监管,强化技术应用的边界。

凭声音辨人、微整形美容,生物识别朝向细分应用

对很多人来说,生物识别技术并不陌生,最常见的是人脸识别,但其应用远不止于此。

“家用机器人在与主人交互时,如果它能知道是哪位主人发出的号令,那么它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凭借声音,可以很好地分辨不同的主人。”声扬科技首席科学家张伟彬介绍说,把这项技术拓展开来,智能语音会议系统可以解决日常开会中“谁说了什么”,形成自动化会议纪要并节省人力。

声纹技术还可以面向金融、IoT、政企等不同企业和行业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在印尼,岛屿众多交通不便,以前数以百万的退休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时,经常要去当地银行窗口现场认证,而声扬科技提供的远程身份认证解决方案,让退休人员在家就可通过声纹技术进行身份认证。“语音包含了很多个人信息,除了内容,还包括情感,我们希望通过挖掘更多语音价值。”

小优科技则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美容微整形术前行业,副总经理代启强介绍,一张人脸数据在50万-100万点之间,通过提取额部、两眼之间、鼻额交界、鼻尖、人中沟等方面的数据,可以对人的颜值进行评分,扫描出来的真实三维数据还可以方便地对鼻尖、唇部等部位微调,顾客可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通过指纹或面部识别来解锁手机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现在,汽车领域也在引入更多的生物识别技术,例如,指纹或人脸解锁开门,免去了遗失钥匙的苦恼;进入汽车内,汽车会验证你是谁,并根据你的喜好进行个性化设置温度、音乐等;在行驶途中,3D传感器检测疲劳驾驶程度,以提高驾驶安全;在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还可以无感支付。

用于城市管理,辨别动物特征找回丢失宠物

当你养的宠物狗走失了,你该如何找到它?是满大街贴宠物狗的照片,并悬赏高额奖金?

其中的难题在于宠物无法拥有自己的专属身份,旷视科技选择鼻纹作为识别的关键特征。旷视科技副总裁谢亿楠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与人类指纹类似,犬类鼻纹具有唯一性与稳定不变性,即不存在鼻纹完全相同的两只犬,而且不容易被毛发遮挡,因此鼻纹成为了犬只身份认证的“密钥”。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研究员陈巍也谈到,包括深圳市城管局也希望在犬只管理上作相应识别,目前研究的方向是采用虹膜识别的方式。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而虹膜识别技术则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

“同样,这个技术还可以用于在牛、马、猪等动物的生长溯源,在深山老林设置监测点用声纹技术了解真相物种数量,等等。”陈巍说,不过面临的难题是要先建库,搜集相关动物的“身份”以便后期进行匹配。

安全和便捷兼具,多种技术融合成趋势

目前,基于人体的指纹、声纹、掌形、人脸、虹膜、静脉(指静脉及掌静脉)等特征,开发出了相关的生物识别技术,每一种技术的精度、稳定性、安全性、便利性和成本都有较大差异,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将多种生物识别技术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手机、智能门锁等智能硬件上,已经搭载了诸如3D人脸解锁、指纹解锁、声纹解锁等方式。“晚上买菜回家时,我们可能不太方便用指纹解锁,这时只需刷脸或喊一句‘我回来了’。”芯智讯创始人杨健表示,单一生物识别技术可能还不够安全,但几种方式组合下也可能达到近乎虹膜识别的安全等级。

陈巍介绍,虹膜识别技术的特征点比人脸多得多,例如,地球上有10的72次方的人才有两个相似的虹膜,而一年掉落地球雪片总数是10的23次方。从这个角度来说,虹膜作为稳定的生物识别特征相比人脸更灵敏,相比指纹识别在日常中有更大的优势。

例如,在矿井中,一些工人只剩下眼睛和牙齿是白的,人脸识别很难分辨,而且长年累月劳作中甚至把指纹磨掉了,这时虹膜技术的优势凸显,但虹膜成像距离非常近,近一点或远一点都可能难以识别,此外,如果背景光太强、过曝也难以拍清楚,总之,多种技术的结合可让识别更精准。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