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智能硬件
[导读] 固态硬盘慢慢普及开来,mSATA规格的产品也日渐丰富,对于超极本和其它轻薄型设备来说都非常合适。在大概5×3厘米的狭小空间内,虽然只能放四颗闪存(所以目前最大容量只能达到240/256GB),但在性能上是没

固态硬盘慢慢普及开来,mSATA规格的产品也日渐丰富,对于超极本和其它轻薄型设备来说都非常合适。在大概5×3厘米的狭小空间内,虽然只能放四颗闪存(所以目前最大容量只能达到240/256GB),但在性能上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完全可以达到2.5寸固态硬盘的水平。

Intel近日就发布了新一代mSATA固态硬盘“SSD 525”,但和其以往类似产品不同,主控不再是自家的,而是SSD 520/330/335上用过的SandForce SF-2281,硬件版本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第一次用在了mSATA产品上(Intel的第一次而已)。

在这上边,SandForce主控的一个好处充分体现了出来,它不需要外部DRAM缓存,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在PCB一侧放置主控和两颗闪存,另外一侧再放两颗闪存。

不过Intel使用的闪存还是25nm工艺的。既然20nm都普及了,为什么还用老的?其实并没什么坏处,特别是考虑到工艺越新耐用性越差。估计Intel是出于产能和价格之间平衡的考虑吧。

可能很多人要问了,Intel为什么要在这么多产品上用第三方主控,甚至包括旗舰型号上?很简单,自己开发主控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测试和验证也极其费事,而在Intel公司内部,固态硬盘业务并没有这种实力,也没有太高的待遇(企业级的DC S3700倒是自家主控),正好SandForce主控用着还不错,授权费用也不高,自然就可以拿来主义了。

同样和SSD 520/330/335上一样,SSD 525使用的固件还是Intel独享定制版。SandForce仍旧不允许Intel访问固件源代码,但如果Intel自己认证过程中发现了任何bug并予以修复,都会被SandForce整合进去,然后在一段时间里仅供给Intel使用,其它厂商无法第一时间得到。

SSD 525固件版本号为LLKi,本质上还是老版本的SandForce固件,但比起SSD 520确实进行了更新,后者版本号400i——330 300i、335 335t,Intel的固件版本命名真是一锅粥。

说起性能,至少从官方数据看SSD 525/520几乎没有任何不同(当然后者没有30GB版本):

SSD 525可压缩性能

SSD 520可压缩性能

SSD 525不可压缩性能

SSD 520不可压缩性能

【读写测试】

经过前边的分析,你应该也能想象得到,SSD 525/520的实际性能肯定不会有太大差别,最多是新固件给前者带来的一些优化和完善。那就来跑跑看(测试的是240GB最大容量版本):

4KB随机读取:相同

4KB随机写入:可压缩数据的比520提升了16MB/s,不可压缩的则没变

4KB随机写入(队列深度32):相同

持续读取:相同

持续写入:相同

不可压缩持续读取:相同

不可压缩持续写入:相同

持续读取VS.传输尺寸:525/520的曲线几乎重合,只是前者2KB上略低、64KB上略高

[!--empirenews.page--]

持续写入VS.传输尺寸:又是差不多,除了520 32KB上更快

【TRIM测试】

SandForce主控在TRIM上总是表现怪异,即便是Intel自己的固件也无济于事,尤其是在固态硬盘充满不可压缩数据的时候。

SSD 525也不例外。先填满不可压缩数据,再用同样不可压缩的数据进行负载测试(128KB),随后TRIM再重新测试。

IOMeter得出的三个阶段持续写入性能分别为:293.5MB/s、59.8MB/s、153.3MB/s。

还是老毛病。

【功耗测试】

待机功耗比520低了不少,但还是不够低,甚至比3.5寸的335还要高,更是三星840/840 Pro的两倍。

SandForce透露说,SF-2281主控其实还有个新的修订版本,待机功耗低了很多,但还没有人用。Intel也确认,他们用的主控和以前是一样的版本,因此相比520的那点降幅应该只是固件优化的结果。

很不幸,持续写入、随机写入负载状态下的功耗都比520更高了,根本不是mSATA应有的样子。快上新版主控吧。

【结语:SSD 520的迷你改进版】

Intel SSD 525,至少从今天测试的240GB型号上看,完全可以视作SSD 520的迷你改进版:身段变小了,固件更新了,性能几乎不变,待机功耗降低了,负载功耗提高了。

Intel这版新固件其实主要是改进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的,所以虽然性能没什么变化,但在可用性上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曾被SandForce方案困扰过的用户,值得考虑。相信OEM厂商也会更乐意在笔记本、超极本、迷你机里采纳它。

SandForce的第三代主控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Intel届时也会推出M.2(NGFF)新接口的迷你固态硬盘,所以SSD 525的寿命不会很长,也就这半年了。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