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片机 > 单片机
[导读]随着穿戴式装置与物联网的兴起,装置设计都向更轻薄短小、价格越低发展,MCU的应用领域不光更加广泛,其功能也倍加市场考验。相关业者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推出各式新一代MCU产品,来符合客户与市场的需求。MCU未来的趋

随着穿戴式装置与物联网的兴起,装置设计都向更轻薄短小、价格越低发展MCU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其功能也倍加市场考验。相关业者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推出各式新一代MCU产品,来符合客户与市场的需求。MCU未来的趋势都朝低功耗、低成本发展。

见“微”知着 MCU主宰低功耗市场

处理器(Processor)因应电脑架构的各种不同功能需求与用途,可区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绘图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物理处理器(Physics Processing Unit;PPU)、数位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网路处理器(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

MCU市场的过去表现与未来预测。

至今还有许多8位MCU产品是采用最长寿的8051相容指令集来设计。

随着行动通讯与嵌入式装置的流行,强调高效能、低耗电的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纷纷进驻各种3C消费电子与可携式智能产品,而功能简便且超低功耗的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或Micro Controller Unit;MCU),以更简易的硬体架构与超低成本,应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包括:穿戴式装置、家电、车用电子、遥控器、场域监控、工控、无线感应网路 (WSN)等各种物联网(IoT)的应用。

MCU基本上就是一部超小型电脑,在单一芯片里内建CPU、记忆体单元(RAM与 ROM/EEPROM/Flash)、时脉产生器(Clock Generator;Oscillator)、与I/O等扩充设计,能够做简单的运算、控制、处理与参数储存,由于架构简单,且较低成本、低耗电的特性,因此适合应用在只需要简单运算的各式电器、电子产品 (例如手表/电子表、计算机、闹钟、玩具等)。

尤其遥控应用部份,只要搭配无线射频(RF)元件,即可透过无线方式来控制与连接,例如遥控飞机、汽车钥匙等等。

如今MCU已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的领域,随着节能减碳的环保意识抬头,加上当今智能装置、穿戴式装置与物联网的流行,省电、电池续航力高的产品越来越受市场青睐,尤其MCU具备低成本、低功耗的特性,因此应用MCU来设计各式家电控制、节能应用、健康量测等相关电子仪器或产品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MCU市场商机大 各界竞相角逐

由于MCU微控制器应用范围广,包含车用、工业用、智能家庭、消费性电子、家电、医疗、银行,甚至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安全标签等市场,商机非常庞大。如今市面上有超过50家以上的厂商推出各式MCU产品,以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以一般(General-purpose)功能的MCU产品来说,市场从低阶至高阶产品,大致是以8、16、32位的市场来区分。而在产品等级的选择上,由于大多数家电控制、遥控器、监控产品的功能简单,使用8位入门级的MCU即可,因此低阶的8位MCU市场需求仍非常强劲。

而当今在物联网、云端计算、大数据的流行趋势之下,许多智能型的应用应运而生,包含感测网路、搭配智能型手机的感测子系统、健康量测、穿戴式电子产品等等,都必须采用效能较好的微处理器来达成,因此许多厂商推出各种不同等级的32位MCU,来符合各种不同的市场需求。

随着物联网与穿戴式装置的带动之下,以及IC产业的景气好转,MCU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庞大。据IC Insights的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2014年全球MCU市场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61亿美元(比2013年成长6%),销售量达181亿颗(比 2013年增加12%),ASP(平均每颗售价)为0.89美元。IC Insights也预测,未来到2018年MCU销售量会持续往上爬,虽ASP逐年下滑,但2015、2016的销售额仍分别保有7%、9%的增长趋势。

由于新应用带来新商机,加上厂商极力推广32位MCU,尤其大量采购32位MCU的ASP已经不到1美元,价差逐渐降低,再加上2013年MCU前两大巨擘-Renesas (瑞萨电子)与Samsung (三星电子)纷纷退出8位市场,促使许多客户开始淘汰旧的8或16位架构,采用全新的32位来设计,让32位的出货量不断攀升,加速改变了MCU 市场的生态。

IC Insights指出,传统4或8位MCU销售量在2018年将掉到37亿美元(CAGR为-1.3%),而16位MCU仅有0.3%的CAGR(年复合成长率),2018年达到42亿美元。至于32位MCU,预估2013~2018年的CAGR将有9.5%,至2018年市场达到110亿美元的规模,由此可知32位MCU将成为市场主流。

从8至32位 同样维持低功耗

针对许多用不到32位CPU、 AP等级的嵌入式系统来说,改用32位MCU来设计,不仅不会over-spec(超规),在功耗、成本与系统维护上也更具竞争力。例如原本采用 CPU、AP来设计的智能手表,电池续航力大约不到3天,而2014年许多全新的智能手表开始改采用32位MCU来设计,可提供3天以上,甚至高达1个月的电池续航力。

而内建于iPhone 5s、iPad Air、iPad mini二代的Apple(苹果)M7动作处理器,也是一颗MCU,在做健康计步等应用时,主CPU就可进入省电模式,交给MCU来处理,以提升整体电池续航力。

由于两大MCU厂商退出8位市场,如今采用8位MCU指令集的主要推手,仍有Atmel(爱特梅尔)的AVR8与Microchip的PIC架构,而采用8051相容指令集的厂商。

除了上述两家,还有Analog Device(亚德诺)、Cypress(赛普拉斯)、Freescale(飞思卡尔)、盛群(Holtek)、Infineon(英飞凌)、 Intel(英特尔)、Maxim(美信)、新唐(nuvoTon)、NXP(恩智浦)、Silicon Labs(芯科实验室)、ST(意法半导体)、新茂(SyncMOS)、TI(德仪器)、Zilog等厂商。

在32位市场部份,几乎所有MCU厂商都有推出自己的产品,包含采用自己专属指令集的产品(如Atmel AVR32、Microchip PIC32、Freescale MPC5xx PowerPC、Imagination MIPS32等等),以及采用ARM Cortex-M家族(包含Cortex-M0/M0+/M1/M3/M4/M4F)指令集的MCU产品(除上述厂商之外,几乎所有厂商都有推出ARM架构的产品),因此市场将ARM架构的MCU另外分成一类,虽说都是采用ARM相容指令集,但厂商以不同的内部配置方式、运作时脉、记忆体大小、I/O扩充性与特殊功能,来满足不同市场的应用需求。

新一代MCU趋势 32位将成主流

由于8位和32位MCU的价差已经缩小,未来8位的应用将越来越少,加上8位与32位的开发平台不同,且在未来智能家庭与App应用的可扩充需求之下,也许板子全都以32位来设计可能更具成本竞争力。因此,系统设计者近年来开始尝试在单一平台下使用一套软体来开发产品,以减少软体开发成本,让其低阶至高阶端产品都使用相同平台,以增加产品规划上的弹性。

然而当今许多MCU系统设计者,针对许多产品应用,仍是倾向采用低成本、最小软体复杂度的电子元件,因此,低接脚数与记忆体少的8位MCU仍具有其市场吸引力,在短期内仍不会被32位取代。

因此,也有厂商推出高效率8位核心的全新MCU产品系列,可使用像是16与32位的C语言开发平台,来编译出8位MCU的执行码。此外,还可搭配其独立核心的I/O扩充周边设备,不须耗用到MCU的资源或内部CPU的功率,即可独立运作,适合给需要在功耗上斤斤计较的产品导入使用。

MCU产品竞争者众,在功能不相上下的情况下,MCU比的就是功耗、效能、成本、体积与系统设计平台的一致性,以及是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援,以协助客户加速产品的上市。然而在客户期望MCU的成本越来越低之下,厂商必须加速采用新制程来设计,方能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加毛利。

 

此外除了一般功能MCU,厂商也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MCU,例如整合RF功能的MCU、触控专用MCU、感测专用MCU、控制专用MCU、各式电表专用MCU,以满足物联网时代的不同应用市场之系统设计所需。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