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Bundesnetzagentur)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10年前8个月中德国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为4.8GW,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327%。根据IMSResearch的统计,德国在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需求占全球市场的40%,而这一数字在今年提高到了48%。这家市场调研公司表示,100kW以下规模的小型商用太阳能系统带动了德国市场的需求。这部分市场总量已经达到了2.6GW,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0%。根据IMSResearch的估计,住宅太阳能系统的装机容量与上年同期数字相比增长了140%,而大型商用系统则增加了500%。"德国市场的每一个领域都表现出了高需求的态势,德国市场前8个月的数据更坚定了我们对于2010年德国市场将突破8GW,全球市场将达到16GW的判断。"IMSResearch负责光伏研究的主管阿修-沙玛(AshSharma)评论道。与iSuppli的报告类似,IMSResearch预计市场需求会在2011年第一季度出现下滑,这段时期的产能过剩或将成为导致价格下降的原因。"德国在2012年会对上网电价补贴(FIT)进行大幅削减,这可能会导致在2011年出现对太阳能系统的巨大需求。然而,目前只有一个2011年底的削减方案正在规划,市场可能会在2011年第一季度就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产能的不断提升,供应链中过剩的产能极有可能导致价格下跌。这将导致买家推迟采购,明年的销售额和利润也会随之下降。"沙玛补充道。
德国太阳能产业协会BSW称,今年德国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设备的价格下降了13%,主要得益于太阳能电池板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太阳能电池板领域的投资增加。该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如果价格以同样的速度继续下跌,到2012年,居民房顶太阳能设备耗电成本就会跟传统的电力生产一样。今年德国将总共可能安装8GW太阳能电池板。
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执行副总裁卡伦巴克一行日前来银川考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探讨我区太阳能发展规划和双方合作事宜。据悉,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是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研发生产企业,主要业务在北美、德、法、意等地区或国家,并开始向亚洲拓展。目前,该公司正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合作实施30兆瓦太阳能发电试点项目,计划10年内建设成规模达20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
虽然在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半导体产业景气亦受到连带影响,不过全球排名第2的半导体大厂海力士(Hynix)仍计划对转进30纳米制程持续加码,以增加和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日本尔必达(Elpida)等大厂竞争的优势。由于2010年初半导体业景气急遽回暖,业者纷纷大开产能,但在2010年下半在欧洲债信危机、美国经济复苏脚步迟缓等因素下,市场需求快速冷却,象是惠普(HP)、戴尔(Dell)等个人计算机(PC)大厂在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的情况下都纷纷大砍订单,DRAM9月价格与前几个月相比遂也出现滑落20%以上的情况。半导体业者目前正面临库存水位不断上升以及产业能见度不明情况。但即使如此,海力士为了减少和业界龙头三星之间的差距,仍持续加码投资设备、转进先进制程。之前海力士已公布规模达3.38兆韩元(约29.7亿美元)的制程转进计画,但上周海力士宣布金额规模将再加码10%。海力士发言人ParkSeong-ae表示加码金额将悉数用于增加30纳米存储器芯片的产能。海力士计划于2011年1月起开始生产30纳米芯片。但海力士对手三星却领先一步,早在7月便开始生产35纳米DRAM,就算是全球排名落后海力士1名的尔必达,也已计画在12月起就开始进行30纳米制程量产。Park表示海力士还是会及早投资,以免到时赶不上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平板计算机(TabletPC)等高阶行动设备对芯片的需求。
继收购硬件系统厂商Sun 后,9月24日,率性的Oracle公司董事长兼CEO埃里森在Oracle OpenWorld年度大会上透露将要收购芯片公司。并购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即便埃里森已经有了“梦中情人”,人们也不可能从他嘴里套出话来。埃里森无疑是给业界出了一道谜题。 来自Gleacher Company咨询公司的分析师道格·弗里德曼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潜在的收购目标包括AMD、IBM的芯片部门和NVIDIA。而他最看好的是AMD。 可不要小瞧了Gleacher Company公司,它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曾是摩根斯坦利公司全球并购部门的老大,也是雷曼兄弟公司并购部门的创建者,专注于并购和重组领域。因此,弗里德曼之言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既然是谜题,那么在尘埃尚未落定前,谁都可以本着娱乐的精神来猜一猜。 埃里森玩腻软件了吗 要猜埃里森收购哪家芯片公司,当然要先知道埃里森为什么要收购芯片公司。 1970年6月,数据库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IBM研究院埃德加·考特发表了论文《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关系模型》,但由于多种原因,这篇论文在IBM遭到冷遇。当时在Ampex公司从事数据库开发的埃里森从这篇论文中洞察到关系型数据库潜在的巨大机遇,并于1977年成立了Oracle公司。 关系型数据库不仅是Oracle公司的立身之本,也是其发展的基石。到了2007年,Oracle在埃里森的打理下,成为继微软和IBM之后第三大软件厂商,其产品涵盖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应用在内的所有企业级软件领域。 功成名就的埃里森该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该玩的也都玩得差不多了: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独立软件供应商,曾经是全球第二大富翁,拿过全球最高的年薪,上天自带飞行执照,入海则有自己的参加过美洲杯的帆船队。30年前叱咤IT舞台的风云人物,要么像格鲁夫隐退幕后,要么如盖茨退居二线。而今年已经66岁的埃里森还图什么呢? 与IBM一决雌雄!这显然是埃里森“恋栈”的唯一理由。 Oracle的“芯”病 如果说Oracle曾经借鉴了IBM发表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那么这一次埃里森又准备照搬IBM大而全的业务模式来与IBM展开面对面的竞争。 埃里森的野心暴露于对硬件系统厂商Sun的收购。在这次收购中,Sun给Oracle带来了SPARC处理器、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Java以及 MySQL数据库等产品,使得Oracle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为企业级客户提供软硬件全套解决方案,也使得Oracle有能力在每一个产品层面与IBM正面交锋。 Sun的服务器和SPARC处理器多年来名声在外,但这几年芯片倒成了Sun的心病。2005年Sun公布正在研发的 Rock(岩石)高端处理器的强悍性能:16个内核、32个线程。Rock芯片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顽石:在经过数次延迟后,去年6月,Sun不得不取消了这项耗资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芯片研发计划。 更为麻烦的是,Sun一直寄希望于Rock芯片替代SPARC芯片,所以在Rock的研发还没有眉目时,就把SPARC的后继研发转让给了富士通。原本是想让富士通为SPARC 善后,却没想到Rock竟先折戟,以至于Sun手中只有SPARC T系列芯片。由于Web计算的T系列芯片定位在中低端,因此在高端芯片上,Sun或者说现在的Oracle只好借助于富士通。 虽说埃里森认为在企业级软件方面Oracle与IBM旗鼓相当,但如果与IBM硬碰硬时,高端芯片的缺失还是会让埃里森说话显得不那么有底气。 AMD与IBM都不靠谱 高性能应该是Oracle收购芯片公司这个谜题的线索,因此,以低功耗或者性价比见长的嵌入式芯片和低端芯片恐怕难以被埃里森看上。 9月24日当日股价上涨超过了6%,ARM应该算是沾了一点Oracle的光。ARM走的是先功耗后性能的优化路线,现有产品大都用在嵌入式领域,性能不高,而其新近发布的定位于智能手机与服务器市场的Cortex-A15内核芯片最早到2012年底才会面市。埃里森会去收购ARM,然后再耐心地等待两年后一个比现有SPARC T系列性能低很多的芯片出现吗? 与ARM占据低端市场不同,MIPS曾经在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风光多年,SGI还用其搭建高性能计算机。然而近年来,MIPS在机顶盒等嵌入式之外的领域却比较沉闷。 如果说Oracle真想采用“群狼”战术——以集群方式来提高性能的话,收购MIPS确实要比ARM靠谱点。除了性能外,和远在英国的ARM相比较,MIPS与Oracle同处硅谷,在地理位置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收购AMD后能够把CPU和GPU全部收于囊中,更重要的是,AMD的市值仅有47亿美元,这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但收购AMD最大的风险是英特尔拥有对 x86指令集的知识产权。AMD最近获得的5年授权是在英特尔因涉嫌垄断遭遇欧盟调查时,以撤销对英特尔的诉讼换得的。暂不论5年以后怎么办,ATI的 GPU更关注于图形计算,在通用计算领域的性能还有待提高。 不知道为什么弗里德曼最看好AMD,并将IBM芯片部门列入三个候选名单。要知道,在与IBM竞争中,Oracle只差芯片,而想从IBM手中将其芯片部门买过来,无异于与虎谋皮。 NVIDIA还是Tilera 近两年来,GPU在通用计算领域显示出强劲的性能和功耗优势,其浮点计算的性能比CPU强数十倍,而CPU靠更新换代获得两三倍的性能提高已属不易。因此,GPU成为迅速显著提高系统计算性能的有效途径。 但是,如果直接将GPU用在图形图像之外的通用计算领域的话,程序开发将会变得十分复杂。图形计算对ECC(错误检查与修复)功能要求不高,但在通用计算中没有内存ECC的支持,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就会比较低。 2006年AMD收购ATI后,硕果仅存的GPU厂商NVIDIA在英特尔和AMD两大巨头的挤压下另辟蹊径,将赌注压在了通用计算或者说GPGPU(通用图形处理器)上。 几年来,NVIDIA为GPGPU设计了CUDA架构和GPU与CPU混合编程的开发平台。作为目前唯一对ECC提供支持的厂商,NVIDIA在 GPGPU市场站稳了脚跟。最近德国软件商Jedox利用GPGPU加速其商业智能软件,证明了GPGPU在企业级市场也就是Oracle所专注的市场的诱人前景。 由于GPGPU与CPU是协同工作,因此,收购NVIDIA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SPARC现有的应用,从而保护了Sun耕耘多年的用户群。 能够与NVIDIA相提并论的只有多核CPU厂商Tilera。去年11月,Tilera因推出100内核处理器而一鸣惊人。Tilera称,该芯片性能是现有主流x86芯片的4倍,而功耗只有后者的1/3。台湾广达公司继今年6月推出基于Tilera芯片的512内核服务器后,9月28日又宣布将在明年推出拥有800内核的2U机架式服务器。Tilera在性能与功耗上的出色表现足以让Oracle刮目相看。 此外,Tilera芯片与SPARC芯片同样采用RISC架构,Tilera声称Linux是优先优化的对象,而Linux也是Oracle最重要的平台。因此,收购Tilera对Oracle来说,现有应用的迁移成本不大。
同为亚太区半导体产业研究部主管的巴克莱证券陆行之与瑞银证券程正桦昨(11)日指出,IC封装测试族群疲弱的9月营收表现,对晶圆代工族群将是一大「警讯」,由于IC设计客户第4季开始去化库存,预计产能利用率将从10月起修正至明年第1季。 瑞士信贷证券昨日出具的亚洲除日本外电子股研究报告也指出,由于总体经济隐忧,很难在电子股由下往上挑选买进个股,现阶段电子股没有太多吸引人的题材,除非总经情势朝正面扭转,因此,仅维持建议做多大型权值股、价值型及产品循环主轴等电子股,点名台股12档,包括胜华、台达电、鸿海、元太、宏达电、联强、欣兴、纬创、力成、台积电、联咏、致茂。 程正桦认为,由于目前半导体族群并没有利多支撑股价,因此,选股必须更为谨慎,应以投资价值较便宜、获利下档风险较低的个股为主,投资评等列为「买进」的标的计有联电、联咏、瑞昱、南电、晶电、亿光等6檔。 陆行之预估,第4季台积电营收下滑幅度约仅2%至5%,略优于外资圈sellside平均预估值的下滑6%,但主要风险为明年第1季,由于整体晶圆代工族群营收下滑幅度预估将达15%至20%、营业利益率将下滑8至15个ppt,远大于市场预估值的2至4个ppt,因此下修压力非常大。 但若将战线拉长至整个半导体产业,程正桦以IC设计族群为例指出,整体9月营收月下滑率与年下滑率分别达1%与6%,比历年来4%的成长率季节性数据有段差距,由于9月营收向来都能受惠于中国大陆十一长假拉货需求,但是今年因PC与面板IC待去化,拉货动能因而疲弱。 此外,程正桦指出,晶圆代工与IC封装测试族群9月营收分别较8月成长0.3%与下滑5%,营收动能走势看似分歧,但由于IC封装测试产业的前置时间(leadtime)相对较短,营收走势向来具有领先指标味道,因此,预期晶圆代工与IC封装测试族群10月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开始下滑,因为IC设计客户已经开始消化库存。
个人计算机(PC)需求不振连累DRAM价格重挫,尔必达(Elpida)社长坂本幸雄坦承将下修公司获利目标,同时在台湾转投资瑞晶R2厂的扩产计划也将踩刹车。2010年在3、4月DRAM大缺货之际,尔必达内部规划广邀PC客户入股来协助瑞晶扩产,届时将依照投资比重来分配DRAM货源,但传出DRAM价格崩盘后,PC客户早已溜之大吉,瑞晶的扩产计划只好喊卡,然尔必达广岛厂的扩产进度仍将如期进行。坂本幸雄表示,PC市场在传统旺季的需求未如预期,将连累尔必达的财报获利受到影响,但DRAM价格其实下修幅度已大,随著PC客户要准备2011年初的大陆农历春节需求,预计DRAM价格可望在10月逐渐落底止跌。坂本幸雄也进一步表示,受到DRAM产业景气转向的影响,PC市场对于存储器的需求没有预期来得强,因此瑞晶的扩产计划也将延后。瑞晶则表示,当初是计划年底决定R2厂何时动工,其实没有说明2010年一定会动工,因此母公司认为扩产脚步有必要延后,一定有其谨慎的考量。尔必达原本在2010年DRAM产业景气最灿烂的3、4月期间,广邀PC客户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来扩充瑞晶的产能,届时PC客户再依照投资比例向瑞晶拿货,在这样营运模式之下,瑞晶一来不用烦恼筹资的问题,二来也不担心产出开出后卖不出去,看似两全其美,而当时DRAM市场缺货的气氛渲染下,尔必达与PC客户也相谈甚欢。然随著DRAM产业反转直下,PC客户的投资意愿早已不在,当初看似天衣无缝的投资计划,现在根本找不到愿意投资的人,现在PC厂根本不缺DRAM货源,不需要花钱入股来绑产能。业者分析,瑞晶的R1厂已达满载产能8.5万片,未来R2如果要扩产,不可能一下子拉到8万片,通常会先从2万~3万片的产能起步,至少需要300亿元的资金来扩产,瑞晶2010年上半虽然获利高达新台币90亿元,即使全年获利达150亿~200亿元,自有资金也无法全数支应扩产的需求,现在瑞晶因为还未上市柜,也不能自己筹资,因此瑞晶扩产计划的确有执行面的困难。在尔必达的资本支出方面,则维持先前1,150亿日圆扩建广岛厂房的规划,预计在年底之前50%产能都将转进45纳米制程。
下周又将进入超级财报周了,最先登场的是半导体龙头英特尔(Intel),将在美国时间12日美股收盘后,发布该公司第3季的业绩报告,不过,英特尔早在上个月示警,表示由于PC市场需求疲软,导致第3季营收恐怕难达预期。无独有偶地,内存龙头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也在7日提出示警,不仅第3季的业绩无法超越第2季,展望传统旺季的第4季,恐怕更将进一步下跌。金融时报(FT)引述三星发言人JamesChung的话表示,三星对前景的看法一点也不乐观,该公司只能审慎观察整体产业的前景,同时也忧心产能过剩,恐将拖垮2011年内存产品的价格。三星的半导体事业,包括了DRAM和NANDFlash等产品,贡献公司大约7成的获利。不仅如此,英特尔的竞争对手,微处理器大厂超微(AMD)也在日前异口同声地表示,在消费者需求疲软、缩紧荷包的情况下,该公司第3季业绩也恐怕达不到预期目标。标准型DRAM和微处理器都是PC产品必备的零组件,由于全球PC市场需求不振,连带地也拖累了DRAM和微处理器业者。尤其是在DRAM方面,这个产业才刚刚度过惨淡的2008年,其间,导致部分业者离开这块市场,也让许多业者濒临破产边缘,好不容易迎来了一段景气回春的日子,可惜,好景不常,恐怕只有1年的好日子。金融时报引述iSuppli分析师表示,DRAM产业在2009年强劲复苏,而2010年第2季DRAM市场销售额高达108亿美元规模,不仅超过去年同期的1倍多,也是自从1995年底以来业绩最亮眼的一季,然而,亦如景气循环一样,触顶之后,就开始走下坡了,只是这次的复苏也太短暂了一些。事实上,根据华尔街日报(WSJ)报导指出,三星早就警告过今年的市场模式,截然不同于往年,在过去,下半年传统旺季总是业者丰收的好时光,但今年的尖峰时段已过,下半年的表现会比上半年来得差。三星除了内存以外,还有面板事业,然而,今年的面板价格直直滑落,更让三星看坏下半年的业绩表现。华尔街日报甚至引述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在上个月的谈话,他表示三星的内存芯片和面板事业获利情况已经触顶,2011年恐怕再也难以达到像今年一样的成绩。虽然就指标企业而言,三星的确点出了未来前景不容乐观的大方向,但是,就三星本身而言,这艘大船是不会这么容易下沈的。在内存方面,三星早就尽快导入先进制程、降低成本,提高与同业竞争的优势。至于目前排名全球第2大手机供货商的三星,也以一波波高阶手机GalaxyS等智能型手机,提供公司的获利率,不让苹果(Apple)的iPhone专美于前,这几项优势,至少能够弥补在平面电视和面板等事业上的获利衰退。
根据华尔街日报(WSJ)报导指出,美国存储器大厂美光(Micron)日前除了报出亮眼的财报结果以外,还获得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长达10年交*授权的协议,美光将取得权利金2.75亿美元。彭博(Bloomberg)则报导指出,三星已经同意支付美光2.75亿美元的权利金,其中的2亿美元,将在10月12日前支付,另外还有4,000万美元,将在2011年1月31日前支付,最后还有3,500万美元则将在2011年3月31日以前,全部支付完毕。不过,除此之外,美光婉拒提供更进一步有关双方交*授权的细节。只表示三星电子将在12日前支付的2亿美元,将可望挹注美光2011会计年度(2010年9月~2011年8月)第1季(9~11月)的业外收入。
根据欧洲半导体产业协会(EuropeanSemiconductorIndustryAssociation,ESIA)新公布的数据,8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三个月平均值为256.9亿美元,较前一个月成长1.85%,与去年同月相较则成长了32.65%。而市场分析机构CarnegieGroup的分析师BruceDiesen稍早前曾预测,8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三个月平均值将达253亿美元;该预测数据略低于另一位市场分析师MikeCowan以LRA模型所估计出的257.2亿美元。ESIA所公布的数据,则是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所做的8月份半导体销售统计所做成。以世界各区域来看,日本是成长力道最强近的市场,8月份半导体销售额三个月平均值达到创纪录的40.41亿美元,较前一月份成长4.1%,与2009年8月相较则成长了19.8%。美国市场8月份半导体销售额三个月平均值为48.41亿美元,较上月成长2.0%,较去年同月成长47.1%。中国市场8月份半导体销售额三个月平均值为54.15亿美元,月成长0.8%,年成长幅度为39.5%;至于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整个亚太区市场,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有率超过了五成,8月份销售额三个月平均值为136.8亿美元。相较之下欧洲市场的8月份半导体销售业绩成长幅度小了许多,三个月平均值为31.32亿美元,较上月成长0.1%,较去年同月成长29.8%。(参考原文:GlobalchipsalesriseinAugust,saysESIA,byPeterClarke)
据国外媒体报道,AMD首席执行官德克梅尔周三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公司不打算出售,但也不会拒绝有利的提案。最近有媒体报道称甲骨文可能会收购AMD,这也是AMD对该传闻作出的回应。德克梅尔周三在巴塞罗那参加一个业界会议时表示:“AMD不打算出售,但我们乐于倾听任何对公司股东有利的提案。”甲骨文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上个月表示,甲骨文希望收购更多的公司以增强技术实力,芯片厂商可能是个不错的收购对象。
作为欧洲电力电子公司的AEG电力解决方案公司和印度太阳能开发商Electrotherm公司于2010年10月5日宣布,将于未来3年在印度内合作部署建设100MW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第一个设施是在古吉拉特(Gujrat)邦和拉贾斯坦(Rajastan)邦于2010年第4季度建设15MW,及在2011年初建设30MW。
基于德国官方公布6~8月系统安装暨上网总量后,德国联邦网络局(Germany’sFederalNetworkAgency)也预估,2011年1月太阳能电池买回补助(FIT)最大的降幅约达13%。太阳能系统业者预估,原本传出将加设补助安装上限(CAP),但在近期德国政府似乎担心市场反弹过剧,未再提起,推估将不会在2011年实施。德国官方公布2010年6~8月太阳能系统安装暨上网总量后,其补助上限也进一步被估算出,根据目前德国再生能源法(EEG)的预测,2011年太阳能电价买回补助费率约为9%,如果市场总安装量超过35亿瓦,则将再追加1个百分点的补助降幅,若依德国1~8月总安装量达到48.8亿瓦,则预估2010年最大的安装量达到65亿瓦,推算2011年1月电价买回的最大降幅为13%。而基于13%电价买回补助的降幅产生的报酬率,2011年各型系统的补贴也被估算出。地面型安装每瓦约0.21~0.22欧元,屋顶系统小于30千瓦以下者每瓦约0.286欧元、30~100千瓦以下者每瓦约0.272欧元,100~1,000千瓦每瓦0.257欧元、1,000千瓦以上者每瓦0.227欧元。另外,原本德国市场传出2011年可能首度面临补助安装上限(CAP)的问题,在此次6~8月安装暨上网量被宣布后,未被其它公定机构进一步探讨预估,太阳能系统业者认为,应该是德国政府担心设限过多影响市场或民意反弹而作罢,所以实施的机率预估不大。德国从2010年年初下砍10%的电价买回补助费率后、7月又实布第3季砍13%、第4季砍16%,虽然1~8月总安装量仍然达到全球市占率约一半的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第3季7、8月的安装上网量明显下滑。而针对第4季及2011年的景气,9月举行法人说明的昱晶认为,12月到2011年第1季景气恐会明显反转,当然也是受到诸多同业大头症的影响,扩产幅度惊人,所以不排除在12月开始调降太阳能电池报价。
美国能源部周二称,该部将就一个项目对外招标,项目内容是在白宫安装5千瓦到15千瓦的太阳能面板。根据美国政府作出的估测,这一太阳能系统每年可发电1.97万千瓦左右,较华盛顿特区家庭每年平均8800千瓦的一般消费量高出一倍还多。能源部长朱棣文称:“这一项目反映了奥巴马总统对于美国在太阳能领域强势领导地位的承诺,而且能在本土市场上创造就业岗位。在整个美国部属太阳能技术将有助于美国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在全球经济中处于领导地位。”预计这一项目将在明年春天以前进行。
增速渐渐回归,电子行业在经过多年调整之后,行业调整充分,前期复苏的势头强劲。但是随着补库存的阶段渐渐进入尾声,行业的高速增长将渐渐回落到正常的增速水平。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国内的电子元器件行业虽然仍保持同比高速的增长,但是从单月产值和投资的增速来看均有所下降。经过前期需求的释放增速的下降属于正常现象,符合我们增速渐渐归于正常的预期。虽然行业增速开始渐渐步入正常轨道,但是由于电子行业今年的业绩增长确定,预计市场的强势仍然能够延续。 新兴领域将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全球以及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复苏基础坚实,后续动力更加强劲。在新兴产业崛起和新兴消费品的普及的驱动下,我们认为作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LED、LCD、OLED 以及触摸屏、智能终端相关电子元器件和功率半导体行业的成长更加确定。 普涨之后关注结构性机会在经过一年多来的强势之后,电子元器件行业在今年后续时间里仍然有望保持强势,但是随着行业增速开始归于正常,超预期因素渐渐减少,一些不利因素也开始出现,如人民币升值给给行业利润带来的压力,行业整体的估值压力开始显现。行业整体的投资机会减小,我们更加关注确定性的新兴消费和新兴产业带来的结构性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