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称,已经向相关部委递交建议:把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截止时间由原来的2017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5年。该机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建议正在审议当中,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在经过短期低谷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重回高增长态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6月份汽车产销数据。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6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21.2万辆和1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为19.7%和14.4%。相比今年稍微寒意的整体市场走势,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数字可谓非常抢眼。而小编认为,在观察新能源抢眼数据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解读推动新能源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
放在五年前,偏安于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很难想象,汽车业会成为这个城市的新标签。从2015年至今,仅落户赣州的8个大型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总投资就达到475亿,只有一个项目的投资额在60亿以下。截止目前,赣州经开区已经有超过90家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企业入驻,有大型央企、民营电动车企业,还有台资电动汽车品牌。
近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势猛如虎,而作为其核心的动力电池市场更是自然也是增长迅猛,三年便激增至三倍多。
据报道称,特斯拉的全球销量正面临着个别市场的巨大冲击,由于丹麦、香港先后取消电动汽车补贴或提高补贴门槛,特斯拉的销量呈断崖式下跌,今年4月,特斯拉在香港的新车登记率为0,补贴问题或将成为困扰特斯拉销量的重要调整。
日前,北汽新能源上市发布了续驶里程达460km的EU400,成为继去年上市的比亚迪e6 400及今年2月上市的腾势400之后,又一款续驶里程超过400km的电动汽车。而据最新消息,将于
中国似乎打算以纯电动汽车政策为武器,颠覆日本企业在汽车产业的优势地位。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充电桩,充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随处可见,刷卡即用。那么,IC卡是如何配合充电桩使用的呢?
“目前有好几个大型的国际汽车企业已经决定不再生产单纯的燃油汽车,可能到2030年以后,纯粹的内燃机汽车就没有了,至少是混合动力。”这是在日前举办的“2017中国清洁能源汽车高峰论坛”上一位业内专家提出的观点。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不过,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借传统燃油车所积累的优势,欧美国家的汽车企业正在发力动力电池市场,必然会对三分天下的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不止于此,三分天下的格局也可能从内部生变。
过去日本因地域小,资源有限,非常热衷于开发新能源车。特别是在混动这一块,丰田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修炼多年的THS混动动力系统独步全球,行星齿轮和双电机能量分割系统结构复杂,效果霸道,而且拥有的诸多专利基本堵住了其他厂家去路。
过去一年中,备受业界关注的汽车内饰领域至少发生了两大变化。首先,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这直接带动了汽车内饰需求的提升,使之增量可观。与此同时,基于消费需求的拉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车发展所带来的车内空间的变化,以及特斯拉等新兴科创公司在内饰方面所进行的革新,汽车内饰尤其是汽车座椅方面还发生了另一个变化——创新技术的加快导入。
日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版《目录》”),并于7月28日起施行。以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为总基调的2017版《目录》,进一步扩大了鼓励类政策的范围,简化了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并全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7月6日,江淮汽车公布6月产销数据显示,江淮汽车乘用车板块6月继续呈现出下滑的趋势,6月销量为14500辆,同比下滑38.5%。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增长,6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达3001辆,同比增长122.46%。江淮汽车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新能源营销公司总经理汪光玉表示,今年下半年,江淮将持续发力新能源领域,推出iEV7S、iEV7E、iEV7T三款车型,年底达到3万目标不成问题。
如果说过去发展新能源车只是车企为将来做准备的话,现在已经快进入“倒计时”阶段了。随着双积分制的推动,再加上新能源车合资门槛放宽,推动新能源车战略已经成为国内各大车企的必要选择。预计,将来纯电动合资车企也将有可能成为新趋势。
据报道,就在近日,厦门市发布了《2017-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办法》。
“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增程式电动客车,主流客车企业也没再关注增程式技术路线。”
7月4日,发改委印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天然气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大规模高效科学利用,产业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显着提升。
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一个成长性行业,我们可以从各种简单的逻辑就能推导出对这个行业前景的乐观,国内计划在2020年达到500万辆存量的目标,10年10倍空间的行业增速性感无比,比起任何行业都不遑多让。但在这两年,它又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具备了周期性行业的典型特点。看一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股票的走势,也呈现出有如过山车般的多次起落。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梳理,从一个比较简单的视角来谈谈对于这种兼具成长和周期特点,又带有明显政策驱动属性的行业,应该如何看待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