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仪器(TI)发布了一款高集成度的功能安全合规型隔离式栅极驱动器——UCC5880-Q1,旨在利用高压半导体技术,更大限度地延长汽车行驶里程。
该器件已准备就绪:为Transphorm的创新常关型氮化镓平台应用于新一代汽车和三相电力系统
汽车传动系统本质上是将化学能(燃油车),电能(电动车)转化为车轮上的扭矩,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性能测试,都需要精确获得飞轮,电机轴、半轴以及车轮上的扭矩,转速或其它信号。例如:电动汽车由电机直接驱动半轴到车轮,对比传统燃油车,半轴承载扭矩的变化速度和幅值都更快,更大,乃至更危险。德国imc测试测量采用先进的无线遥测技术,可应用在电动汽车能量流测试(机械功率精准测试)、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测试、燃油车飞轮测试等测试场景。
近期,运动与控制技术的先行者-派克汉尼汾公司(纽约股票交易所代码:PH)Parflex事业部推出电动冷却软管(ECH),以扩展其软管系列产品。ECH软管适用于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冷却液的传输。该系列软管采用模块化设计,不仅满足行业内对压力和温度的要求,而且其轻量化和PTC连接设计使得安装方便快捷。
Bourns 将释出 35 个职缺,支持研发更节能的零组件,以满足全球客户不断增长的电气化需求
印度正在重新尝试吸引芯片企业设厂投资。据报道,知情人士表示,新德里准备重新启动此前的一项旨在提振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100亿美元产业激励计划。
【2023 年 5 月 10 日,德国慕尼黑讯】全球车用半导体领导厂商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FSE: IFX / OTCQX: IFNNY) 与全球最大的科技制造与服务商鸿海科技集团 (TWSE:2317) 近日宣布已签订一份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电动汽车领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开发具备高能效与先进智能功能的电动汽车。
新器件有6种型号,适用于400—800V电池系统
慕尼黑,2023 年 5 月 9 日——锂离子动力电池含有可燃电解质,为确保锂电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中国发明家吴凯与他的团队开发了一款带有顶盖的锂离子电池,这种顶盖作为一道屏障,可以降低电池的安全风险。为表彰此项极具前景的技术成果,吴凯和他的团队从6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入围了 2023 年欧洲发明家奖的“非EPO(European Patent Office ,欧洲专利局)国家”类别最终提名。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罗姆将参加于5月9日至11日在德国纽伦堡举办的2023PCIM欧洲展会。PCIM欧洲是全球电力电子行业的顶级展会及研讨会。届时,罗姆将展示其推进可持续技术的新型功率半导体,包括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及更多领域的高性能解决方案(展位号:Booth 310, Hall 9)。
【2023 年 5 月 8 日,德国慕尼黑讯】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代码:IFX / OTCQX 代码:IFNNY)近日推出一款新型汽车功率模块——HybridPACK™ Drive G2。该模块传承了成熟的 HybridPACK Drive G1 集成 B6 封装概念,在相同尺寸下提供可扩展性,并扩展至更高的功率和易用性。HybridPACK Drive G2 系列具有不同的额定电流和电压等级(750 V和1200 V),并使用了英飞凌的下一代芯片技术 EDT3(硅 IGBT)和 CoolSiC™ G2 MOSFET。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战略先导性技术,非半导体科技莫属。半导体科技亦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新能源等领域发展尤为关键,支撑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足以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事实上,早在去年北汽蓝谷便已经着手谋划本次定增募资。2022年7月,北汽蓝谷首次披露新一轮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预案。今年2月,北汽蓝谷正式向上交所递交融资申请。直到今年4月,公司新一轮的定增事项临门一脚,最终落地。
适用任何声场、超低底噪24dB(A)、高灵敏度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无线充电技术也逐渐成为了电动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通过电磁感应或者电磁辐射的方式,将电能传输到电动汽车电池中的技术。相比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技术具有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等优点。那么,无线充电在电动汽车行业有哪些应用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的有力推动下,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在持续攀升,推动着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速。从全球角度来看,预计从2021年至2028年,全球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而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以及作为电动汽车标配的充电桩市场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全球水平。据数据显示,国内充电桩的月增量能够达到3万个左右,并且未来仍将保持这一增长态势。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其中,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充电方式。相比传统的有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更加安全。那么,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采用了什么原理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最新版本的PXI/PXIe 6通道300mA电池仿真模块提高了电压隔离能力,在BMS测试系统中,电池堆叠电压提高至1000V
中国,2023 年 4 月 20 日——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宣布与采埃孚科技集团公司(ZF)签署碳化硅器件长期供应协议。从 2025 年起,采埃孚将从意法半导体采购碳化硅器件。根据这份长期采购合同条款,意法半导体将为采埃孚供应超过1,000万个碳化硅器件。采埃孚计划将这些器件集成到 2025 年量产的新型模块化逆变器架构中,利用意法半导体在欧洲和亚洲的碳化硅垂直整合生产线确保完成电驱动客户订单。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可使电动汽车搭载少量电池组,延长其续航里程,同时电能补给变更加安全、便捷。动态无线供电技术的主要参数指标有电能传输距离、功率、效率、藕合机构侧移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等。因而,开发大功率、高效率、强侧移适应能力、低电磁辐射、成本适中的动态无线供电系统,成为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当前的主要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