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充电吧
[导读]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除了公布载人月球探测试工作稳步推进的重大消息之外,我国第一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慧眼”(Insight)的最新科学成果也对外公布。 “

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上,除了公布载人月球探测试工作稳步推进的重大消息之外,我国第一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慧眼”(Insight)的最新科学成果也对外公布。

“慧眼”卫星2017年6月1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18年1月30日正式交付使用,已在轨运行两年多,陆续开展了各类观测1000余次,获得科学数据29Tb。

特别是,它成功监测了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电磁对应体,完成了脉冲星导航实验,定位精度达到10公里之内(3倍标准偏差),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器利用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可行性。

根据最新公布的成果,我国科研团队利用“慧眼”卫星进行系列观测,将对黑洞系统准周期振荡现象研究的能量上限从30keV(千电子伏特)提高到100keV,开启了研究黑洞系统的新窗口。

我们知道,宇宙中存在由黑洞或中子星与一个正常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正常恒星的物质在强引力作用下落向黑洞或中子星,形成围绕黑洞和中子星高速转动的吸积盘,并发出强烈的X射线辐射。“

利用“慧眼”卫星,我国首次观测到中子星X射线双星在流强位于特定值时吸积盘状态的突然变化,验证了光的辐射压导致吸积盘结构突变这一已提出近半个世纪的理论。

“慧眼”卫星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天文卫星,是既可以实现宽波段、大视场X射线巡天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的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同时也是具有高灵敏度的伽马射线暴全天监视仪。

据介绍,和国外同类卫星相比,它具有覆盖能段宽、在高能X射线能段的有效面积大、时间分辨率高、有效工作时间占比高等优点,可以探索比以往更靠近黑洞视界或中子星表面的区域。

“慧眼”的命名涵义之一是为了纪念推动中国高能天体物理发展的已故科学家何泽慧。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自古以来,外空就吸引着人类,在当今数字时代,与空间技术互动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实现。宇宙物联网通信器项目应运而生,将物联网(IoT)技术与卫星通信相结合,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教育体验,模拟了从太空接收和传输数据...

关键字: nRF9161 DK 卫星 物联网

6月14日15时56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张衡一号”02星,标志着我国在地球物理场高精度卫星观测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关键字: 张衡一号 卫星

北京 2025年5月13日 /美通社/ -- 5月13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北京举行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经商务部批准,第二十届西博会将于5月25日至29日在成都举办,以"深化改革增动能&nb...

关键字: BSP 三星 卫星 无人机

4月11日消息,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微发文,4月11日凌晨0时47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七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关键字: 通信技术 卫星

3月20日消息,今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中国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纳量子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在单次卫星通过期间实现了多达100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

关键字: 量子密钥 卫星

高功率密度模块使大型望远镜能够追溯宇宙历史

关键字: 望远镜 DC-DC 转换器 电源模块

无线连接与 NTN 通信方面的领导厂商通过低功耗物联网应用产品创新,打开了物联网连接的大门

关键字: 物联网 卫星 传感器

3月10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01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五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关键字: 通信技术 卫星

GPS的空间星座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上,每个轨道上有4颗卫星。这些卫星的平均高度约为20,200公里,轨道接近正圆,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钟。

关键字: GPS 卫星

12月17日消息,中国星网正式升空。

关键字: 卫星 通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