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控制 > 《机电信息》
[导读]摘要:结合某卷烟厂薄板烘丝实际生产工艺,通过降低蒸汽输送环节热损耗、提升蒸汽疏水性能、改进HT温度控制及检测方式等措施对整个蒸汽系统进行综合优化,从而显著提高烘丝产品质量,有效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和竞争力。

引言

薄板烘丝属于卷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烘丝质量直接影响卷烟的物理形态及感官质量。某卷烟企业的烘丝质量稳定性较差,主要体现在:HT出口温度合格率在82%~83%,烘丝筒壁温度合格率甚至低至22%~43%,其不同牌号及不同季节生产的产品之间筒壁温度偏差量差异明显。以往对薄板烘丝质量控制大多局限于本工序的研究,对前道工序质量、环境、加工介质等相关因素缺乏系统性研究和评价。筒壁温度合格率低,烘丝加工强度变化大,卷烟感官质量的一致性较弱。

本文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实现薄板烘丝质量的精准控制,有效提高系统运行参数合格率。

1薄板烘丝机滚筒内部积垢影响

烘丝机滚筒内部筒壁表面积垢较多,导致热阻增大,传热效率下降,筒壁温度上升,影响烘丝出料水分稳定性。

经深度保养后,内壁和抄板的积垢得到彻底清除。对比同期运行数据:新一品A筒壁温度下降22.7℃,金光明A下降8.1℃,极值偏差也由原来的士25℃降至士2.7℃。筒壁温度的稳定性和筒壁热传导效率改善效果显著。

由此将筒内壁清洁纳入设备巡查要求,每年不少于两次深度保养,可消除积垢对筒壁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2薄板烘丝机来料一致性影响

来料参数的一致性影响,主要包括来料水分批间波动、来料温度波动以及料头水分上冲三部分。查阅2028年2一3月份切丝后水分控制主要牌号批间切丝后水分数据得知,新一品A:标准值(29.5士0.6)%,金光明A:标准值(28.5士0.6)%,二者达标率均为200%,即两个牌号切丝后水分批间、批内水分比较稳定,均满足设备对来料允许偏差范围,来料水分批间波动影响微弱。

薄板烘丝部分批次水分料头存在上冲现象,料头阶段水分上冲会影响薄板筒壁温度和出口水分稳定性。经调阅历史曲线分析,影响料头水分上冲主要原因有首批生产叶片增温、HT蒸汽内含水较多,水分形成液膜造成较大冷凝传热热阻,且薄板温度初始平台、烘丝料头控制参数设置也不合理。

因此,采取相应措施:(2)首批生产前,充分疏离叶片增温、HT、烘丝工序蒸汽管路内冷凝水,提升换热效率:(2)对烘丝预热温度平台和控制参数进行运行优化,如将预热平台温度由220℃调整为230℃,转入工作状态延时长度设为220s。

经上述改进后,烘丝料头水分和筒壁温度上冲现象基本消失,出料含水量值更加平稳,筒壁温度也更为平稳。

3蒸汽品质提升影响

针对薄板烘丝蒸汽品质波动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2)在烘丝机工序安装新型高效汽水分离器,主管路蒸汽进入汽水分离器,以降低液膜对蒸汽冷凝过程的抑制作用:(2)在车间主蒸汽管网上每隔30m加装2组疏水装置,以提升蒸汽主管路的疏水能力:(3)在薄板烘丝蒸汽管路疏水器后安装观察镜,便于维修操作人员对疏水器疏水效果的点检和维护:(4)对HT、烘丝两个工序终端蒸汽管路保温层的缺失、破损进行完善,降低蒸汽在终端管路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5)拆除烘丝机多余蒸汽管道,缩短蒸汽输送距离,减少蒸汽在多余管道内滞留和终端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上述改善措施实施后,再对薄板烘丝蒸汽干度进行在线检测(SO-PRO蒸汽品质监测仪),得到干度均值为0.98,极差值为0.05,干度sD为0.02。即采取上述改善措施后,烘丝薄板进汽蒸汽干度提高9%,标准偏差降低60.0%,极差值降低70.6%,蒸汽干度有一定提高,且干度的稳定性有明显提升。

4降低筒壁温度检测值偏差和HT蒸汽施加量波动

在烘丝生产稳态条件下,对于筒壁温度传感器显示值与机械温度表示值,随机统计二者平均差值达7.9℃。

HT出口温度检测仪器为红外辐射测温仪,其测量误差较大,而机械式温度计具有检测准确度较高的特点,二者示值差值过大不利于过程精细化控制,需对检测系统进行适当调整,主要包括:(2)优化机械式温度计安装位置,由原来安装在薄板进汽气动薄膜阀后,改装到薄板旋转接头进汽前蒸汽管路上,可降低周围高温环境对其的影响:(2)参考机械式温度计,对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结果进行校准修正。

采取以上两个措施后,筒壁机械式温度表示值与传感器温度表示值误差值缩小至2.4℃,较措施实施前差值下降6.5℃。筒壁传感器温度示值基本能准确表征筒壁真实温度。

由于检测温度结果低于物料的实际温度,为了满足出口温度要求,运行人员需频繁手动调整蒸汽阀门开度,导致批间HT施加蒸汽量波动,进而导致批间烘丝来料水分出现差异。

该问题的改进措施包括在HT出口振槽上安装铂电阻温度计,并在iFix烘丝界面上新增HT红外温度仪和铂电阻温度计实时对比数据模块和历史曲线。

而针对蒸汽流量施加变化问题,在HT施加蒸汽管路上安装质量流量计,并在iFix界面上增加蒸汽定量施加反馈控制回路,采取不同牌号定量施加蒸汽方式,避免因HT施加蒸汽的变化而导致烘丝入口水分波动。改进后,统计了不同牌号两种检测方式在HT出口温度上的差值,结果表明平均差值均已降至3℃以下,且HT出口温度控制越高,两者差值越大,其他牌号

也有相同的规律。

5综合改造成果及结论

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系统性综合改造,HT出口平均温度合格率达到95.57%,较实施前提高了13.06%:而改善后筒壁温度合格率为96.37%,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69.45%,筒壁温度稳定性有显著性提升:烘丝水分合格率(允差±0.5%)平均值为99.98%,较实施前提高0.14个百分点,烘丝出口水分更稳定。

本文对薄板烘丝中来料物性、蒸汽品质、蒸汽施加方式和薄板工艺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烘丝品质的因素众多,从系统及相互关联角度来进行分析,蒸汽系统的优化是提升烘丝品质的关键。

运用SO-PRO蒸汽品质监测仪对薄板烘丝机蒸汽品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蒸汽品质评价方法较为适用。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为提高梗丝气流干燥出口水分的稳定性 ,针对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料头流量超限 、回风负压波动及混合风温调节滞 后等问题 , 通过开发电子皮带秤预填充功能 、改进回风负压的控制方式以及设计混合风温分阶段控制策略 , 实现了物料流...

关键字: 梗丝 气流干燥 水分稳定性 优化

武钢有限硅钢部某制氢站UPS系统存在设备老化、输出容量不足、无备用回路等问题 , 需要进行改造。改造方案包括更换原有UPS和蓄电池组 ,并增加一套UPS , 以及优化交流输出回路 ,增加联络开关 。 改造后 ,UPS系统...

关键字: UPS 制氢站 改造 优化

粉煤灰作为燃煤电厂的副产品 ,是煤炭燃烧后剩余的细微颗粒 ,其密度是衡量其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在工业应用中 ,粉煤灰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生产、道路建设、土壤改良等多个领域。根据相关研究 ,粉煤灰...

关键字: 粉煤灰 密度检测 优化 无水乙醇

某一新车尾门悬挂重达35 kg备胎 , 需满足下垂性能指标及轻量化需求 ,针对传统人工迭代优化周期长 、难度大的 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BF)的尾门优化方法 , 首先将尾门结构参数和料厚定义为可优化设计...

关键字: 尾门 优化 径向基神经网络 试验设计 遗传算法

某公司3 500 mm中厚板生产线全年轧制的钢板37%以上为控温钢板 ,传统控温方式为轧制到控温道次进入控温区 域空冷等待 , 中间坯平均控温时间较长 ,严重制约了产量提升。故基于主轧机前后两台中间水冷设备 ,研究分...

关键字: 中厚板 控温时间 中间坯 中间水冷 优化

摘要:大型火力发电厂一次调频性能的优良对维持电网稳定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目前,大型火力发电厂一次调频采用的是频率差函数发生器开环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方式构造简单、反应速度快,但是无法准确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能达到期望值。...

关键字: 一次调频 闭环控制 优化

摘要:传统的靶材加工需要使用车床和抛光机,加工效率不高,而靶材生产剩余粉尘遗留喷涂仓中,会对喷涂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只采用负压方式吸尘无法满足仓内压力要求,需要研发新型的靶材加工装置和密度监控系统。外圆车抛一体装置抛光机...

关键字: 外圆车抛一体装置 密度监控 优化

摘要:大型火力发电厂优良的一次调频性能对维持电网稳定运行具有关键作用。为规范各火力发电厂一次调频操作,提高其一次调频能力,每月电网都会针对各台机组的一次调频性能指标进行考核,具体包括前25s出力响应指数、前30s出力响应...

关键字: 火力发电厂 一次调频 优化

摘要:对西北区域"两个细则"修订版及其补充规则中的AGC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性介绍说明,基于具体AGC考核火电机组,针对性提出了AGC性能提升方案及措施,提升了并网发电机组运行管理水平,调动了发电企业参...

关键字: 西北区域 AGC 优化

摘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排水灌溉,因此机电排水灌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在排水灌溉中节约电能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对农业电排灌节能降耗进行了有益的思考,重点研究了农业排水灌溉的特点及优化农业排水灌溉的策...

关键字: 负荷特性 建模 优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