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Techsugar
[导读]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的推出提供了对物联网设备的可见性并简化了控制,从而解决了当下连接管理中的关键痛点,即如何平衡互操作性、技术支持、成本和覆盖范围对设备的要求。

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的推出提供了对物联网设备的可见性并简化了控制,从而解决了当下连接管理中的关键痛点,即如何平衡互操作性、技术支持、成本和覆盖范围对设备的要求。

随着5G应用的不断落地,越来越多的设备及机器需要接入物联网,蜂窝网络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爱立信数据,到2022年,将有70%的广域物联网设备使用蜂窝技术,嵌入式用户识别模块(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缩写为eSIM)的出现也使得设备联网更为安全便利。

针对复杂的物联网设备和应用,英飞凌推出一站式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英飞凌物联网安全产品线区域市场经理刘彤表示,传统SIM已无法满足5G时代下更具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需求,eSIM更适合当下物联网蜂窝通信发展。

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的核心是英飞凌的SLM97安全控制器。它提供了符合全球移动通信协会设备通信标准GSMA eSIM M2M V3.2的高性能操作系统,能够实现2G、3G、4G、5G、LTE-M和NB-IoT全球覆盖。通过应用eSIM,设备制造商可以交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产品,而不必提供面向特定市场的特定版本。

近年来,内置eSIM在消费类电子设备及物联网设备中的应用发展十分强劲,主要体现在智能手机和汽车领域。

数据来源:ABI


英飞凌提供了全面eSIM解决方案组合,可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例如一些主流车厂、物联网设备、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据ABI数据显示,英飞凌eSIM出货量在2019年上半年位居第一。


目前英飞凌的eSIM封装产品最小尺寸仅为1.29*1.27mm,将固定模块集成于设备中提供了充分的设计灵活性,英飞凌eSIM方案支持5G最新标准且符合GSMA安全评估,用户可自由选择移动网络运营商,这也让物联网设备的供应链管理更方便、容易。


当前智能手机SIM卡主要是Nano SIM尺寸

早期手机SIM卡主要是Mini SIM尺寸

图源:网络



在物联网解决方案应用场景中,手机与可穿戴设备对eSIM提出了超小尺寸的要求,资产追踪方面提出了高度互操作的要求,远程维护过程提出了稳健性的要求,远程控制则提出了可靠性的要求。从设计到制造再到部署的端到端连接管理,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的推出降低了其复杂性,提供了对物联网设备的可见性并简化了控制,从而解决了当下连接管理中的关键痛点,即如何平衡互操作性、技术支持、成本和覆盖范围对设备的要求。


图源:英飞凌


在追求万物互联的时代,5G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度、数据容量以及设备连接量,支持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与流量数据加密等特点使得其安全性有了更多保障,同时也对eSIM方案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刘彤表示,eSIM安全性其实要高于传统可插式SIM卡。据了解,OPTIGA Connect基于英飞凌通用标准EAL5+(安全评估标准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缩写为EAL)认证的eSIM硬件,增加了额外的防篡改级别,能够抵御物理攻击。


针对当下eSIM推行效果一般的现象,刘彤说道,这是因为eSIM的生态系统非常复杂,测试、云连接等会有一定难度,而且有部分小型企业对该领域了解不深,导致发展比较缓慢。英飞凌推出的一站式\统包式eSIM解决方案可解决当下痛点,其产品在出厂时便预置了码号,便于集成。国内eSIM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物联网方向,不过在消费级产品方面,国内运营商也推出了相关可穿戴设备,而且eSIM相关标准也在制定中,刘彤表示未来也会根据市场需求与中国运营商展开更多合作。


目前,英飞凌与印度塔塔通信就eSIM领域展开了合作,OPTIGA Connect eSIM解决方案预置了塔塔通信的MOVE eSIM辅助程序,支持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无缝、安全、可靠地采集、传输和管理物联网数据。此外,由于塔塔通信与全球多个移动网络运营商(MNO)建立了合作关系,因此英飞凌eSIM可提供200个国家/地区的640多个网络的全球蜂窝网络覆盖范围,内置该模块的设备无须再为不同区域市场提供不同的硬件方案。


图源:英飞凌


在谈及eSIM与传统SIM卡两者关系时,刘彤认为:“相较于传统SIM卡,eSIM更具优势,eSIM的需求量会不断上升。但从长期来看,未来5-10年内,SIM与eSIM仍会是一种并存的状态。”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