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美通社全球TMT
[导读]上海2024年8月8日 /美通社/ -- 8月5日,2024生命科学创新大会在沪举行。会上,十余位大健康及农业领域的顶级专家和行业领袖围绕精准诊疗、自我健康管理、生物育种三大主题,聚焦生命科学前沿趋势展开深入地交流讨论。在这场科学思想和科研成果的智慧盛宴上,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生命...

上海2024年8月8日 /美通社/ -- 8月5日,2024生命科学创新大会在沪举行。会上,十余位大健康及农业领域的顶级专家和行业领袖围绕精准诊疗、自我健康管理、生物育种三大主题,聚焦生命科学前沿趋势展开深入地交流讨论。在这场科学思想和科研成果的智慧盛宴上,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的创新发展,"产学研"各方应携手推动精准诊疗加速实现,以科技为本促进大众健康水平提升,并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把脉"前沿  精准诊疗有何突破?

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尤其是在心血管病和癌症等重大疾病防诊治过程中,精准医疗的应用备受重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泛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徐亚伟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人,精准医疗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介绍说,得益于各种新治疗方法的出现与应用,晚期肺癌逐渐向"慢性病"转化。

对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精准诊疗、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上海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士远表示,符合临床使用场景的人工智能产品仍不多见。"理想的情况是,患者做一个胸部CT,可以检出心、肺、胸腔、肋骨等所有与检查部位有关的病种。"刘士远说。他认为,从现阶段来看,AI辅助诊断类产品因不涉及医学伦理和监管风险,在医学影像采集、重建的环节落地有望加速。这类产品可替代人力快速完成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受到影像科医生、临床医生的欢迎。

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拜耳影像诊断业务部中国区总经理胡文菁介绍,近年来,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学数据尤其是影像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准度,帮助医生更快更好地进行诊断。同时,技术的发展和推动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产学研的通力合作。拜耳希望能携手合作伙伴在中国推广更好、更优的诊疗方法和体系。胡文菁透露,拜耳影像诊断即将在今年11月进博会期间推出首个活塞式信息化、智能化的多患者CT高压注射系统Centargo。该产品将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造福更多患者。

图为“积极应对银发人群医疗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主题圆桌现场,拜耳影像诊断业务部中国区总经理胡文菁发言


图为“积极应对银发人群医疗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主题圆桌现场,拜耳影像诊断业务部中国区总经理胡文菁发言

良种"上新"  生物育种产业化进展如何?

在农业领域,依托生物技术的生物育种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种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推进对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表示,当前,整个国家和社会对知识、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系发生了策略性变化,促进农业领域科学技术能够快速地实现产业化转化。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志兴表示,我国紧跟生物育种技术大趋势,在棉花、大豆、番瓜等品种已取得出色的改良效果。在生物育种安全性方面,相关产品多年来保持数据积累,环境安全、作物安全均纳入评价。

生物育种在提升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气候变化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云碧认为,生物育种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性和对于各种环境的适应性,这样可以大大地节约种植成本,增加产量。此外,单倍体育种技术还可以大大缩短育种的周期,加快育种速度,提高育种效率。

拜耳作物科学开放创新与战略合作总监徐航介绍说,拜耳每年在作物科学领域的研发投入高达20多亿欧元,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公司倡导开放式创新,积极联合外部创新生态圈的伙伴们形成产学研联盟,共同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为农户提供高产量、高质量的作物品种。

图为“生物育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助力建设农业强国”主题圆桌现场,拜耳作物科学开放创新与战略合作总监徐航发言


图为“生物育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助力建设农业强国”主题圆桌现场,拜耳作物科学开放创新与战略合作总监徐航发言

药食同源  "自我健康管理"怎样提升?

健康管理不仅涵盖了科学的慢性病管理、重大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还包括了对日常轻微症状和常见疾病的及时、有效干预,以及健康营养的摄入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主任邹多武表示,科技发展不仅催生了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微创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也不断改变着医疗模式,帮助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个体的健康管理水平。例如,邹主任正在参与一项有关家庭常备药的健康管理研究,试图通过医学界的研究和共识来帮助基层医院和家庭合理使用消化酶制剂,助力公众科学应对消化不良。

事实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早已深度融入药品和保健品从源头研发、临床试验、药品审评、后期监管的全流程。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审中心咨询专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尹莉芳介绍,伴随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将大语言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于药品审评工作,可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药品审评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快药品监管现代化的步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特聘讲师,药学研究专家孙亚洲也表示,科技助力制药人从全流程控制做出更安全有效、质量可靠的产品,最终为患者带去益处。

随着大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增强,人们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认为,食医药是在一起的,食品不仅仅是果腹,提供能量,在促进健康的过程中也扮演着更多的角色。他期待食品营养能与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进行学科交叉,共同助力全民精准营养和健康管理。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研发负责人李晓萌表示,"科技赋能对拜耳而言,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以大众健康为中心,推动科技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为人民的健康管理增加选项。"

图为“科技为本,创新赋能自我健康管理”主题圆桌现场,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研发负责人李晓萌发言


图为“科技为本,创新赋能自我健康管理”主题圆桌现场,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研发负责人李晓萌发言

2024生命科学创新大会由拜耳中国与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联合举办。本次大会以"创新无界,聚力共生"为主题,旨在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技术链与产业链"双向贯通",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落地生根。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