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EDA > 电子设计自动化
[导读]在电子工程领域,电源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在电源设计中,滤波电容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滤波电容通常被用于电源输出端与负载之间,以过滤掉电源中的高频噪声,确保电源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然而,在电源设计中,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扰着工程师们:电源是否必须从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

在电子工程领域,电源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在电源设计中,滤波电容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滤波电容通常被用于电源输出端与负载之间,以过滤掉电源中的高频噪声,确保电源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然而,在电源设计中,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扰着工程师们:电源是否必须从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

电源是否必须从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

一、滤波电容的作用及特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滤波电容的基本作用。电源滤波电容是在电源输出端与负载之间串联的一种电容器,主要作用是过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保证电源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源输出端,由于电源采用的是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方式,因此输出电压会出现一定的交流成分,这就是所谓的“纹波”。纹波会对电路产生干扰,造成电路工作不稳定,甚至引起系统故障。而滤波电容能够通过对交流信号的滤波作用,去除这些干扰信号,使得电源输出的直流电稳定可靠,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滤波电容的特性包括电容值、谐振频率和安装电感等。电容值决定了电容能够存储的电荷量,从而影响到滤波效果。谐振频率是电容在特定频率下呈现最大阻抗的频率点,也是电容滤波作用范围的重要参数。安装电感则是指电容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电感,它会影响电容的谐振频率和滤波效果。

二、电源滤波电容的布局与走线

在电源设计中,滤波电容的布局和走线对于滤波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电源必须经过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以确保电源在进入芯片之前已经经过充分的滤波。然而,随着系统工作频率的提升和多层板的普及,这种观念逐渐受到挑战。

在低频板卡和单、双面板中,由于工作频率较低,滤波电容的谐振频率点相对较高,因此电源经过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是可行的。然而,在高频板卡和多层板中,情况就有所不同了。随着工作频率的提升,PDN(电源供电网络)噪声对应的频段也在提高,而滤波电容的谐振频率点变化不大,因此滤除噪声的作用范围有限。此外,电源经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会增长走线距离,加大寄生电感,进一步降低电容谐振频率,从而影响滤波效果。

三、高频噪声的滤除与电容的布局

在高频板卡和多层板中,高频噪声的滤除更多地依赖于电源、地之间的平板电容和芯片Die内电容。平板电容具有高频响应速度快、滤波效果好的特点,能够有效应对几百兆的高频电源噪声。而芯片Die内电容则对更高频率的噪声具有更好的滤除效果。

因此,在高频板卡和多层板中,滤波电容的布局应该更加灵活。滤波电容可以靠近电源输入端放置,以减小走线距离和寄生电感,同时利用平板电容和芯片Die内电容对高频噪声进行滤除。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滤波效果,还可以降低系统成本,因为不需要在芯片管脚附近大量布置滤波电容。

四、滤波电容的正确布局与布线

为了确保滤波电容的滤波效果,正确的布局与布线至关重要。首先,滤波电容应该尽量靠近电源输入端放置,以减小走线距离和寄生电感。其次,滤波电容的布线应该尽量短而直,避免弯曲和交叉,以减少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影响。此外,还应该注意电源、地平面之间的紧耦合,以减小电源地之间的阻抗,提高平板电容的滤波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滤波电容类型和参数。例如,在高频系统中,可以选择谐振频率较高、寄生电感较小的电容;在需要承受较大纹波电流的系统中,可以选择容量较大、ESR(等效串联电阻)较小的电容。

五、结论

综上所述,电源是否必须从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问题。在低频系统中,由于滤波电容的谐振频率点相对较高,因此电源经过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是可行的。然而,在高频系统中,由于工作频率的提升和多层板的普及,滤波电容的谐振频率点相对较低,因此电源不必非得经过滤波电容进入芯片管脚。相反,应该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滤波电容类型和参数,并灵活布置滤波电容的位置和布线方式,以确保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源设计中,我们应该始终遵循“最小化寄生电感、最大化滤波效果”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布局与布线来优化滤波电容的滤波效果。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滤波技术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系统需求和挑战。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大多数 ADC、DAC 和其他混合信号器件数据手册是针对单个 PCB 讨论接地,通常是制造商自己的评估板。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多卡或多 ADC/DAC 系统时,就会让人感觉困惑茫然。通常建议将 PCB 接地层分为模拟层和数字...

关键字: 混合信号 电源设计

器件失效的元凶主要包括电气过应力(EOS)、静电放电(ESD)、温度异常、机械应力、环境腐蚀及设计缺陷等。 ‌

关键字: 元器件 电源设计

电子元器件都有其使用寿命,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自然老化现象。电容器电解液干涸、电阻值漂移、半导体器件性能退化等都是典型的老化表现。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元器件老化速度会显著加快。据统计,温度每升高10℃,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就会...

关键字: 元器件 电源设计

在电源设计与研发过程中,精确测量电源从轻载到满载的效率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电源的性能评估,还直接影响产品的能耗标准和市场竞争力。搭建一套自动化测试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这一测量任务,成为电源行业的重要需求。

关键字: 电源效率 电源设计

在电源设计领域,环路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电源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若环路不稳定,电源可能出现振荡、过冲等问题,影响负载设备的正常运行。波特图分析与补偿网络调优是解决电源环路稳定性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实战步骤。

关键字: 电源环路 波特图 电源设计

电容补偿,顾名思义,是指利用电容器的补偿作用来提升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其原理在于,当负载增加导致电源输出电压下降时,电容器能发挥其独特的储能特性,通过维持其两端的电压稳定,从而延缓电压下降的趋势。这种并联连接的补偿方式,...

关键字: 电容 电源设计

PCB过孔是用于将不同层的铜箔线路连接起来的导电通道。通常为多层结构,常见的如双层板、四层板,甚至可以达到几十层。在这些层之间,过孔起到导电桥梁的作用。它是通过在电路板上钻孔,再在孔壁上镀铜而形成的导电通道。过孔的形状可...

关键字: PCB 电源设计

理想电压源的内阻为零,理想电流源的内阻为无穷大‌。理想电压源是指内阻为零的电源,这意味着无论负载如何变化,输出电压始终保持恒定,不会因为负载的变化而改变‌。理想电流源是指内阻为无穷大的电源,这意味着无论负载如何变化,输出...

关键字: 电阻 电源设计

在电子电路的世界里,电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去耦电容、bypass 电容(旁路电容)和滤波电容,虽然都属于电容家族,但它们的原理和功能却各有千秋,在电路中扮演着不同的关键角色。深入了解它们的特性,对于设计和优化电子电路...

关键字: 旁路电容 去耦电容 滤波电容

在电子电路中,电容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被动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其中,去耦电容和滤波电容是两种常见的应用类型。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功能相似,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作用原理和电路设计中的位置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字: 去耦电容 滤波电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