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学院 > 技术前线
[导读]电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导体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中间绝缘材料的性质。换句话说,电容不仅仅与导体的大小和形状有关,还与导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夹在它们之间的绝缘材料的电介常数相关。如果距离越近、电介常数越大,那么电容也就越大。因为距离减小会增大电场强度,电介常数增大则能更好地储存电场能量。这就是电容和电介质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

说到电子产品,电容算是一种常用的器件了,无论电源电路、音频电路、射频电路都统统离不开它,今天就来一起分享下电容的基础知识。

电容的含义

电容(Capacitance)亦称作“电容量”,是指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的储藏量,记为C,国际单位是法拉(F)。一般来说,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储存的电荷量则称为电容。

电容的概念其实并不复杂。它的基本思想是“储存电荷的能力”。假设我们有两个彼此绝缘的导体,分别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个导体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电场。如果我们想让这个系统储存更多的电荷,那么我们需要增加外加电压。而电容的物理量正是描述了导体之间能够储存多少电荷以及其与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在电学中,用“C”来表示电容,它的单位是法拉(F)。如果两个导体在施加1伏特电压时能储存1库仑的电荷,那么它们之间的电容就是1法拉。

电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导体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中间绝缘材料的性质。换句话说,电容不仅仅与导体的大小和形状有关,还与导体之间的距离以及夹在它们之间的绝缘材料的电介常数相关。如果距离越近、电介常数越大,那么电容也就越大。因为距离减小会增大电场强度,电介常数增大则能更好地储存电场能量。这就是电容和电介质之间关系的基本原理。

电容的公式为: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在电容元件两端电压u的参考方向给定时,若以q表示参考正电位极板上的电荷量,则电容元件的电荷量与电压之间满足q=Cu。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所以得到I=dq/dt,因此电流与电容的关系是I=dq/dt =C(du/dt)。

该式表明,电流的大小与方向取决于电压对时间的变化率,电压增高时,du/dt>0,则dq/dt>0,i>0,极板上电荷增加,电容器充电;电压降低时,du/dt《0,则dq/dt《0,i《0,极板上电荷减少,电容器反向放电。当电压不随时间变化时,du/dt=0,则电流I=0,这时电容元件的电流等于零,相当于开路。故电容元件有隔断直流的作用。

电容的容值

电容的符号是C,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由于法拉这个单位太大,所以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等,换算关系如下:

1法拉(F)=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

1微法(μF)=1000纳法(nF)=1000000皮法(pF)。

电容的参数

1.标称容值与误差

电容量即电容加上电荷后储存电荷的能力大小。电容量误差是指其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间的偏差,通常有±10%、±20%,而射频电路中PI 匹配采用的则是±0.5%、±0.75%的小误差电容。

2.额定电压

额定工作电压是该电容器在电路中能够长期可靠地工作而不被击穿所能承受的最大直流电压(又称耐压)。它与电容器的结构、介质材料和介质的厚度有关,一般来说,对于结构、介质相同,容量相等的电容器,其耐压值越高,体积也越大。

当在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施加电压之后,极板间的电解质便处于电场中,本来是中性的电介质,由于外电场力的作用,介质分子内的正负电荷将在空间位置上发生少许偏移(如负电荷逆电场方向移动),形成所谓的电偶极子,也就是介质内部出现了电场,破坏了原来的电中性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电解质的极化。

可见,极化状态下的介质是带负电荷的,但这些电荷依然受介质本身的束缚而不能自由移动,介质的绝缘性能尚未遭到破坏,只有少数电荷脱离束缚而形成很小的漏电流。

如果外加电压不断加强,最后将使极化电荷大量脱离束缚,引起漏电流大大增加,于是介质的绝缘性能遭到破坏,使两个极板短接,完全丧失电容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介质击穿。介质击穿之后,电容器被毁坏。因此电容器的工作电压要有一定限制,不能随意增加。

3.温度系数

电容器电容量随温度变化的大小用温度系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电容量的相对变化值)来表示,这一点和电阻是一样一样的。

4.绝缘电阻

电容器漏电的大小用绝缘电阻来衡量。电容器漏电越小越好,也就是绝缘电阻越大越好。一般小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很大,可达几百兆欧或几千兆欧。电解电容器的绝缘电阻一般较小。

5.损耗

在电场作用下,电容器单位时间内发热而消耗的能量叫电容器的损耗。理想电容器在电路中不应消耗能量,但在实际上,电容器或多或少都要消耗能量,其能量消耗主要由介质损耗和金属部分的损耗组成,通常用损耗角正切值来表示。

6.频率特性

电容器的频率特性通常是指电容器的电参数(如电容量、损耗角正切值等)随电场频率而变化的性质。在高频下工作的电容器,由于介电常数在高频时比低频时小,因此电容量将相应地减小。与此同时,它的损耗将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

此外在高频工作时,电容器的分布参数,如极片电阻、引线和极片接触电阻,极片的自身电感,引线电感等,都将影响电容器的性能,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容器的使用频率受到限制。

7.介质

参数描述了电容采用的电介质材料类别,温度特性以及误差等参数,不同的值也对应着一定的电容容量的范围。比如:

X7R常用于容量为3300pF~0.33uF的电容,这类电容适用于滤波,耦合等场合,电介质常数比较大,当温度从0°C变化为70°C时,电容容量的变化为±15%;

Y5P与Y5V常用于容量为150pF~2nF的电容,温度范围比较宽,随着温度变化,电容容量变化范围为±10%或者+22%/-82%。

对于其他的编码与温度特性的关系,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例如,X5R的意思就是该电容的正常工作温度为-55°C~+85°C,对应的电容容量变化为±15%

8.封装尺寸

主要针对贴片式电容,封装和电阻的封装大小一样。

电容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方式,电容的分类也有很多种,以下总结几类常见的:

1.按材料分:有云母电容、电解电容、陶瓷电容、钽电容等不同类型;

2.按用途分:有滤波电容、旁路电容、耦合电容、负载电容等;

3.按照极性分:有无极性电容、极性电容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电容,作为电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器件,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用途,在电子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无源元件,更在多个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旁路、去耦、滤波以及储能等。

关键字: 电容

本文中,小编将对平行板电容传感器予以介绍,如果你想对它的详细情况有所认识,或者想要增进对它的了解程度,不妨请看以下内容哦。

关键字: 传感器 电容 电容传感器

集成电路作为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起的芯片器件,虽然功能强大但较为脆弱。高温环境可能导致集成电路参数漂移、耐久性下降和内部缺陷暴露等不良影响。

关键字: 电容 电阻

电容式触摸感应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触摸屏设备中的技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触摸板等。其原理基于电容的变化来检测和感应触摸操作。以下是对电容式触摸感应技术原理的详细阐述,旨在以清晰、结构化的方式呈现相关信息。

关键字: 电容 传感器

环境应力筛选试验(ESS试验)是考核产品整机质量的常用手段。在ESS试验中,随机振动的应力旨在考核产品在结构、装配、应力等方面的缺陷。体积较大的电容,在焊接后,如果没有施加单独的处理措施,在振动试验时容易发生引脚断裂的问...

关键字: 电容 元器件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是高频设计中的一个常用概念,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信号源内阻与所...

关键字: 电流 阻抗

同步整流和非同步整流是开关电源中两种不同的整流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续流回路中使用的元器件及其控制方式。

关键字: 电流 开关电源

电阻,这个看似简单的物理概念,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向大家阐述电阻的作用,以及它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 电阻 电流

在电子电路中,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元件,其功能是储存和释放电能。在众多类型的电容器中,固态电容和普通电容是两种常见的选择。虽然它们在功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构造、性能和应用领域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字: 电容器 电容

电容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元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因此,对于电子爱好者而言,掌握电容测量好坏的方法至关重要。

关键字: 电容 元器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