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智能硬件
[导读]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中,智能传感器作为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时代的核心技术与产品之一,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从智能家居中的温度、湿度感知,到智能交通里对车辆速度、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再到医疗健康领域对人体生理指标的精准检测,智能传感器无处不在,宛如敏锐的感知触角,为各类智能设备与系统提供着关键的数据支撑。

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中,智能传感器作为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时代的核心技术与产品之一,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从智能家居中的温度、湿度感知,到智能交通里对车辆速度、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再到医疗健康领域对人体生理指标的精准检测,智能传感器无处不在,宛如敏锐的感知触角,为各类智能设备与系统提供着关键的数据支撑。

近年来,随着新应用、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呈现出扩大的态势。相关技术与产品广泛渗透于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慧医院、智慧农业、工业监测、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 208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8.1%,预计 2025 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 2271.5 亿美元。从行业趋势来看,传感器创新正坚定不移地朝着系统集成化、模块化、多参数融合等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全方位蓬勃发展,将多个敏感元件复合于一体,并外加处理电路与算法软件,构成多维度指标测试和多参数融合的微系统模块已成为现实,这使得传感器能够实现多功能、微型化、数字化、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传感器技术从单一的物象型向多功能、多参数复合与集成等多技术融合方向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然而,在其看似一片繁荣的发展背后,智能传感器产业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在技术层面,精度与稳定性的提升困难重重。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传感器对精度和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例如在电力行业,传感器需要精准感知电缆的温度和压力变化,稍有偏差便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但现有传感器在准确性、时效性、智能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难以充分满足设备管理的全部需求。同时,随着可穿戴设备和便携式设备的日益普及,传感器实现低功耗与微型化的需求迫在眉睫。低功耗有助于延长设备的续航时间,微型化则便于设备的携带和安装,且不能以牺牲性能和功能为代价,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在物联网时代,传感器实现与外部设备稳定的无线通信和可靠的网络连接至关重要。但无线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网络连接的可靠性和实时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中,如何确保传感器数据的准确传输和及时响应,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传感器多功能集成的需求日益凸显。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传感器需要同时实现障碍物检测、路线规划、车辆定位等多种功能,而多功能集成并非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要在有限的体积和功耗下,实现各功能之间的协同与互补,这无疑是当前传感器技术面临的一大难题。

从产业生态角度来看,国内企业面临着诸多困境。受到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国际头部企业的价格 “绞杀” 等因素影响,国内相关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并且,国内企业还存在 “低端过剩、高端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以 MEMS 传感器这一传感器智能化的有效手段领域为例,2024 年中国 MEMS 市场规模达到 1000.3 亿元,虽然市场规模庞大,但从 MEMS 行业各环节平均利润率来看,2024 年设备环节利润率最高,IDM 环节和材料环节相对较高,制造环节利润率最低。近年来,随着 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MEMS 传感器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国内企业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处境艰难。

面对这些挑战,智能传感器产业需要积极探寻破局前行的路径。

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是关键。一方面,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的应用,为传感器提供了更高的灵敏度和耐久性,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先进工艺如微纳加工、光刻技术等的发展,推动了传感器的微型化和精确化,企业应紧跟工艺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制造水平。同时,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能有效提升传感器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将这些技术与传感器深度融合,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例如,谷德科技团队持续攻克 MEMS 工艺与算法融合难题,首创 “手腕 / 额头双测温模式”“靶修正智能算法” 等突破性技术,其系列产品集成 24 位高精度 ADC 与自适应补偿算法,测温范围广且价格仅为国外竞品的 1/3,成功打入多个高端市场。

从产业生态构建角度出发,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合作。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目录,明确优先发展内容,给予长期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例如,蚌埠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 200 余家,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使得当地的中国传感谷成为支撑安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底层强基。企业自身要破除传统路径依赖,树立新的思维。如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伟所言,新时代的智能传感器具有服务的赋能者、计算的执行者、数据的感知者三个角色,从业者需要建立大服务思维、新数智思维、全生态思维。并且,企业之间应加强产业协同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共同提升产业水平。例如,在智能驾驶传感器领域,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成为趋势,企业通过合作可以整合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优势,提升产品性能。科研机构应与企业紧密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攻克 “卡脖子” 技术难题。

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智能传感器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应用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智能电网和数字化油田的建设中,智能传感器将发挥重要作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安全。在智能家居领域,智能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家居环境的全方位感知与智能控制,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便捷、节能的生活环境。在智能交通方面,智能传感器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要实现这些美好愿景,智能传感器产业必须勇于直面当前的挑战,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的优化完善,成功破局前行,从而在未来的科技发展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推动社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核心力量。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北京2025年9月5日 /美通社/ -- 9月2日,济南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济南城投")与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软通动力")正式签署战略合作...

关键字: AI 数字经济 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

上海2025年9月1日 /美通社/ -- 8月29日,由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

关键字: 工程师 REGULATION 基础知识 智能化

北京2025年8月28日 /美通社/ -- 8月28日,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消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又称"北京亦庄")创新推出"一张清单、一链延伸、一套...

关键字: 接线 数字化 智能化 模型

北京2025年8月28日 /美通社/ -- 2025年8月27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开局之...

关键字: 全栈 AI 智能化 笔记本电脑

青岛2025年8月27日 /美通社/ -- 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Cartech Holding Company)今日正式宣布,成功完成战略入股汽车之家(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THM;港交所股票代号...

关键字: 汽车产业 海尔 O2O 智能化

深圳2025年8月27日 /美通社/ -- 2025年8月27日,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TI华测检测,股票代码300012)与北京戴纳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戴纳科技)在华测集团上海基地完成战略签约,双方...

关键字: TI AI BSP 智能化

北京2025年8月22日 /美通社/ -- 近日,杭州数宇智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数宇智汇")与浪潮信息签署元脑生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大模型知识平台、智能问答机器人等核心领域展开深...

关键字: 机器人 模型 智能化 多模

北京2025年8月18日 /美通社/ -- 2025年8月,软通动力集团一项关键决策引发行业瞩目——以自有资金8亿元向全资子公司软通计算机有限公司完成实缴增资,使其注册资本增加至23亿元。这笔战略注资不仅彰显集团对信创核...

关键字: AI 硬件 计算机 智能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照明系统正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更加便捷、高效且节能的照明体验。在众多使智能照明实现智能化的技术中,红外感应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智能照明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字: 智能照明 红外感应 智能化

上海2025年8月7日 /美通社/ --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和低碳化转型,三一始终坚持"全球化、数字化、低碳化"战略,聚焦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运营...

关键字: 智能化 一加 数字化 BS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