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容和低频电容的区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科技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而在这背后,电子元器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容器,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因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而备受瞩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其中一种重要的电容类型——陶瓷电容。陶瓷电容,也被称为瓷介电容,其制作工艺独特。它采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材料,如钛酸钡与氧化钛的混合物,经过精心挤压成圆管、圆片或圆盘形状,作为电容的介质。随后,金属薄膜(通常是银)被涂敷在介质上,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电极。最后,再在电极上焊接引出线,并涂覆保护磁漆或用环氧树脂进行包封,以增强其耐用性。陶瓷电容在外观上通常呈现圆片形,以蓝色为主,也有黄色款式。其性能会因采用的陶瓷材料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种电容具有出色的耐热性和优良的绝缘性,同时结构简单、价格亲民。然而,选择哪种型号的陶瓷电容,需根据实际使用场合和要求来定,以确保其性能能够满足需求。
陶瓷电容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首先,按温度特性,陶瓷电容可分为高频瓷介电容器、高介电常数陶瓷电容器和半导体陶瓷电容器。其次,根据工作电压的不同,陶瓷电容又可分为超高压、高压、低压以及交流陶瓷电容器。此外,按其结构形状,陶瓷电容同样呈现出多样性,包括圆片形、管形、鼓形、瓶形、筒形、板形、叠片、独石、块状、支柱式以及穿心式等。
陶瓷电容器(ceramic capacitor;ceramic condenser )又称为瓷介电容器或独石电容器。顾名思义,瓷介电容器就是介质材料为陶瓷的电容器。根据陶瓷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频陶瓷电容器和高频陶瓷电容器两类。按结构形式分类,又可分为圆片状电容器、管状电容器、矩形电容器、片状电容器、穿心电容器等多种。它的外形以片式居多,也有管形、圆形等形状。陶瓷电容器是以陶瓷材料为介质的电容器的总称。其品种繁多,外形尺寸相差甚大。按陶瓷电容器使用电压可分为高压,中压和低压陶瓷电容器。按温度系数,介电常数不同可分为负温度系数、正温度系数、零温度系数、高介电常数、低介电常数等。此外,还有I型、II型、III型的分类方法。一般陶瓷电容器和其他电容器相比,具有使用温度较高,比容量大,耐潮湿性好,介质损耗较小,电容温度系数可在大范围内选择等优点。广泛用于电子电路中,用量十分可观。
陶瓷电容器(ceramic capacitor;ceramic condenser )又称为瓷介电容器或独石电容器。很好理解,就是以高介电常数、低损耗的陶瓷材料为介质,在陶瓷基体两面喷涂银层,然后高温烧成银质薄膜作电极焊上引线,外表面涂上保护磁漆或者用环氧树脂封装而成;其容量大小由陶瓷片的面积和厚度因素决定。其耐压由陶瓷厚度决定。它的外形以圆片式居多,也有管形、圆形等形状。通常以蓝色居多,其次黄色,褐色等。其特点是体积小、耐热性好、损耗小、绝缘电阻高,容量小,适用于高频电路。
Y5P的温度补偿性能最好,全温度范围内的电容值变化范围为±10%。
Y5U对温度变化无补偿性,全温度范围内的电容值变化范围为+22%/-56%。
Y5V表示工作在-30~+85度,整个温度范围内偏差-82%~+22%
X5R表示工作在-55~+85度,整个温度范围内偏差正负15%
X7R表示工作在-55~+125度,整个温度范围内偏差正负15%
X7R电容器被称为温度稳定型的陶瓷电容器。X7R电容器的容量在不同的电压和频率条件下是不同的,它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应用于要求不高的工业应用,主要特点是在相同的体积下电容量可以做的比较大。Y5V电容器是一种有一定温度限制的通用电容器,具有很高的介电系数,能较容易做到小体积,大容量,其容量随温度变化比较明显,但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对容量,损耗要求不高的场合。NPO电容器是一种最常用的具有温度补偿特性的单片陶瓷电容器。电容温漂很小,电容量和介质损耗最稳定的电容器之一。适合用于振荡器、谐振器的槽路电容,以及高频电路中的耦合电容。
高频陶瓷电容器(Ⅰ类瓷介电容器): 容量稳定性很好,介质损耗小、绝缘电阻高、但容量小;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高频电路和高频高压电路。(比如电脑主板和开关电源的二次输出整流)低频陶瓷电容器 (Ⅱ类瓷介电容器) : 指用铁电陶瓷作介质的电容器,II类瓷介电容容体积小、容量大、但是稳定性差、损耗大。主要用于低频旁路、隔直、以及滤波电路等。(比如交流电整流以后的滤波)用高介电常数的电容器陶瓷钛酸钡一氧化钛挤压成圆管、圆片或圆盘作为介质,并用烧渗法将银镀在陶瓷上作为电极制成。它又分高频瓷介和低频瓷介两种。具有小的正电容温度系数的电容器,用于高稳定振荡回路中,作为回路电容器及垫整电容器。低频瓷介电容器限于在工作频率较低的回路中作旁路或隔直流用,或对稳定性和损耗要求不高的场合(包括高频在内)。这种电容器不宜使用在脉冲电路中,因为它们易于被脉冲电压击穿 [1]。陶瓷电容按照封装不同可分为插件和贴片式。按照介质不同可分为类I瓷介电容和II类瓷介I电容,通常NP0,SL0,COG是I类瓷介电容,X7R,X5R,Y5U,Y5V是II类瓷介电容, I类瓷介电容容量稳定性很好,基本不随温度,电压,时间等变化而变化,但是一般容量都很小,而II类瓷介电容容量稳定性很差,随着温度,电压,时间变化幅度较大,所以一般用在对容量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如滤波等 [1]。
陶瓷电容器,顾名思义,是一种以陶瓷材料为介质的电容器。它利用陶瓷材料的介电性能,在电极之间储存电荷,从而实现电容的功能。陶瓷电容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因此在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高频、高压等恶劣环境下更能发挥其优势。陶瓷电容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其内部结构和介质材料的特性。它通常由两个平行的金属电极和夹在其间的陶瓷介质组成。当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陶瓷介质中的正负电荷会在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移动,从而在电极之间形成电荷积累,即电容效应。陶瓷介质的介电常数决定了电容器的电容值,而电极之间的距离和面积则影响电容器的电气性能。虽然陶瓷电容器具有诸多优点,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失效或性能下降。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陶瓷电容器不能用的原因:
1. 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电容器可能会因材料老化而导致性能下降。老化的原因包括介质材料的化学变化、电极材料的氧化等。这些变化会导致电容器的电容值减小、损耗增大,甚至引发短路或开路故障。
2. 过电压:如果陶瓷电容器在应用中承受了超过其额定电压的电压,可能会导致内部介质击穿,从而损坏电容器。因此,在选用陶瓷电容器时,应确保其额定电压高于实际应用中的最大电压。
3. 高温:虽然陶瓷电容器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但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其内部材料和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性能下降或失效。因此,在高温环境中使用陶瓷电容器时,应选择耐高温型号,并注意散热措施。
4. 机械损伤:陶瓷电容器在受到机械冲击或振动时,可能会导致内部结构损伤,从而影响其电气性能。为了避免这种损伤,应确保电容器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充分的保护。
总之,了解陶瓷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可能导致其失效的原因,对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和维护电子设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陶瓷电容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其安全可靠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