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物联网安全现状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年来,医疗行业遭受网络攻击的事件层出不穷。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 15 年里(2010 - 2025 年),医疗行业一直是平均违规成本最高的行业之一。Palo Alto Networks 的 Unit 42 威胁研究发现,医疗设备存在严重漏洞,参与研究的输液泵中,有 75% 的输液泵存在至少一个漏洞或发出至少一个安全警报;X 光机、MRI 和 CT 扫描仪等成像设备尤其容易受到攻击,51% 的 X 光机暴露于非常严重的常见漏洞(CVE - 2019 - 11687);20% 的常见成像设备运行的是不受支持的 Windows 版本;44% 的 CT 扫描仪和 31% 的 MRI 机器暴露于非常严重的 CVE。这些漏洞使得攻击者有机可乘,他们可以将医院作为勒索软件的人质,或者窃取设备中托管的患者敏感个人健康信息(PHI)。
医疗物联网安全面临的挑战
设备漏洞风险:许多医疗物联网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由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不足,存在大量的固有漏洞。这些设备可能运行着过时的操作系统或软件版本,缺乏及时的安全更新和补丁,使得攻击者能够轻易地利用这些漏洞入侵设备,控制设备的关键功能,如随意改变输液泵剂量、操纵心脏起搏器等,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数据安全风险:医疗物联网设备收集、传输和存储着大量的患者敏感数据,包括病历、诊断结果、基因数据等。一旦这些数据泄露,不仅会侵犯患者的隐私,还可能被用于医疗欺诈、保险歧视等非法活动。而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数据容易被窃取或篡改,导致临床医生根据错误的数据做出治疗决策,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
网络接入风险:随着医疗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医院网络中接入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包括各种医疗设备、办公系统、移动终端等。这些设备的接入方式多种多样,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的情况。此外,一些医疗设备可能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使得攻击者可以轻松地绕过安全防护,进入医院网络,进而对整个医疗系统造成破坏。
供应链风险:医疗物联网设备的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和众多供应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入安全漏洞。例如,设备中使用的第三方组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设备制造商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此外,供应链中的恶意攻击也可能导致设备在出厂前就被植入恶意软件或后门,为后续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实现可靠医疗物联网安全的策略
强化设备安全管理
漏洞扫描与修复: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物联网设备进行全面的漏洞扫描,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对于发现的漏洞,要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风险等级,制定合理的修复计划。对于高风险漏洞,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如安装安全补丁、升级软件版本等。同时,要建立漏洞跟踪机制,确保漏洞得到彻底修复。
设备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为每台医疗物联网设备分配唯一的身份标识,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如设备序列号、数字证书、密码等,确保设备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设备接入网络时,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认证的设备才能接入网络。此外,要根据设备的功能和使用场景,为设备设置最小权限访问策略,限制设备对网络资源和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设备被滥用或遭受攻击。
保障数据安全传输与存储
数据加密:在医疗物联网设备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高强度的加密算法,如 SSL/TLS 协议、国密算法 SM4 等,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在数据存储方面,对敏感数据进行字段级或文件级的加密存储,即使数据库泄露,攻击者也无法获取明文数据。同时,要定期对加密密钥进行更新和管理,防止密钥泄露。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机制,定期对医疗物联网设备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在数据遭遇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进行数据恢复,确保医疗业务的连续性。此外,要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演练,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流程的有效性。
构建安全的网络架构
网络分段:将医院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医疗设备网络、办公网络、患者网络等,并在各个区域之间设置防火墙和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区域之间的网络访问。对于医疗物联网设备网络,要采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只允许授权的设备和用户进行访问,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威胁在网络中横向传播。
入侵检测与防御: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阻止网络攻击行为。IDS 可以对网络中的异常流量和攻击行为进行报警,IPS 则可以主动采取措施,如阻断攻击流量、关闭受攻击的端口等,防止攻击对医疗物联网设备和网络造成损害。
加强供应链安全管理
供应商评估与管理:医疗机构在选择医疗物联网设备供应商时,要对供应商的安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供应商的安全管理体系、产品安全设计能力、漏洞修复能力等。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供应商,禁止与其合作。同时,要与供应商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在设备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供应链监控:加强对医疗物联网设备供应链的监控,从设备的采购、生产、运输、安装到使用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跟踪和管理。及时获取设备的安全信息,如安全漏洞公告、产品召回通知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此外,要对设备的固件和软件进行完整性验证,防止设备在供应链过程中被篡改或植入恶意软件。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安全培训:定期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医疗物联网安全培训,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医疗物联网设备安全操作规范、数据保护意识、应急响应流程等。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医疗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安全文化建设:在医疗机构内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建立安全奖励机制,对在医疗物联网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在性命攸关的时刻,可靠的医疗物联网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虽然目前医疗物联网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采取强化设备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传输与存储、构建安全的网络架构、加强供应链安全管理以及提高人员安全意识等一系列策略,医疗机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医疗物联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政府、监管机构、设备制造商、医疗机构和安全厂商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医疗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医疗物联网的安全应用提供坚实的保障,让医疗物联网设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医疗行业,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