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 GHz 频段中的轻量化组网方案应运而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无线局域网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像 LoRaWAN、Wi - SUN 与 Zigbee 等协议,在自动抄表、公用事业及智能家居等场景中被大量采用。然而,这些成熟协议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其复杂度较高,对硬件资源有一定要求,设施成本也不低,难以契合一些节点规模小、成本控制严格的组网需求。在此背景下,市场急切呼唤一种兼具基础通信能力与轻量化组网特性的解决方案,而 Sub - GHz 频段中的轻量化组网方案应运而生。
Sub - GHz,作为工作在 1GHz 以下频段的无线通信技术,有着独特优势。与工作在 2.4GHz 频段的 Wi - Fi 和蓝牙等相比,Sub - GHz 频率低、波长长,这使其运行功耗更低。在相同通信距离下,低速传输时所需功率小,极大地延长了设备电池使用寿命。以智能门锁为例,若采用 2.4GHz 频段技术,可能数月就得更换电池,而 Sub - GHz 射频技术能让智能门锁一年甚至更久无需换电池。其传输距离更远,信号易穿过墙壁、植被等障碍物,且可通过中继器多跳通信,室内可达数百米、室外数公里。同时,它能容纳大量网络节点,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可实现设备多跳通信,让海量低功耗、低速率设备自组织成大规模网络。此外,Sub - GHz 频段现有应用少,可窄频带运行,配置跳频技术后抗干扰能力强,且频段使用不拥挤,信号相互干扰概率低,保障了通信质量。加之其技术成熟,研发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组网时还能减少对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及中继器的依赖,降低了整体物联网系统通信组网成本。
华普微自主研发的 RFM23A020 SoC 射频收发模块,为轻量化组网方案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它支持在 Sub - GHz 频段构建无线数据双向通信网络,基于 Connect 私有协议,能形成星型或扩展星型网络拓扑。网络中有一个中心节点,负责网络子节点地址分配和管理,最多可接纳 64 个子节点;中继节点用于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最多支持 32 个子节点加入;终端节点又分为普通终端节点和支持低功耗的休眠节点。集成该模块的设备操作便捷,数据收发、网络创建、加入与离开等操作,通过串口(TXD/RXD 引脚)输入相应 AT 指令就能实现,无需编程,部署轻松。网络部署成功后,已组网的子节点会自动存储连接信息,下次开机自动组网。
子节点在接入网络时具备灵活的模式选择。处于 “工作” 模式下,子节点始终活跃,与控制中心实时双向通信,适用于烟雾报警器、气象监测站这类需要持续监控的场景。例如在楼宇自动化中,楼高墙多,Sub - GHz 无线组网演示方案凭借远距离传输和强穿墙能力,保障了各楼层烟雾报警器与控制中心的实时通信,守护楼宇安全。而 “休眠” 模式下,子节点按设定上报时间,凭借自身感知功能,定期向中心节点传输温度、气压、距离等数据。此时子节点仅在传输时短暂唤醒,其余时间休眠,大幅提升电池寿命。在大范围智能抄表领域,通过 Sub - GHz 无线组网方案,为各家庭户的水表、电表、燃气表设定合适上报时间,定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既简化了电力公司人力抄表成本,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除了上述组网模式,RFM23A020 还支持 Direct Mode 和 MAC Mode 两种方案。Direct Mode 适合简单直连场景,少量节点无需路由即可直接通信;MAC Mode 则适用于低功耗的自组织网络,利用 802.15.4 的 MAC 层实现简单交互。这两种模式与扩展星型模式一起,使 RFM23A020 能灵活适应多节点、需集中管控的组网场合。为验证其性能,华普微在 1.3 公里通信距离的户外环境进行实地测试,结果显示通信效果稳定可靠。
随着轻量化组网方案的不断推广应用,其在诸多领域将发挥更大作用。在小型工厂中,降低设备网络部署门槛和运维成本,助力生产自动化管理;在民生服务方面,优化智能抄表、智能家居等系统。未来,它有望加速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向更多领域渗透,推动万物互联时代更快到来,让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变得更加智能、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