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从制动触发到动态调节的闭环控制
ABS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干预和压力恢复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毫秒为单位循环,直到车辆停止或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
当驾驶员轻踩制动踏板,车轮未出现抱死趋势时,ABS处于休眠状态,系统与传统制动系统无异。制动主缸产生的液压通过HCU的常开电磁阀直接传递到轮缸,刹车片夹紧制动盘,车轮转速平稳降低,滑移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此时,ECU持续监测轮速信号,但不发出调节指令,确保制动过程的平顺性。
当驾驶员紧急制动,某一车轮的滑移率超过设定阈值(通常为20%-30%)时,ABS立即进入干预状态。ECU首先向该车轮对应的电磁阀发送信号,关闭进油阀、打开泄油阀,轮缸压力迅速下降,刹车片对制动盘的夹紧力减弱,车轮在惯性作用下转速回升,滑移率降低。这一“减压”过程通常持续50-100毫秒,足以避免车轮完全抱死。
在减压后,ECU继续监测车轮转速:若转速回升过快(滑移率低于10%),表明制动力不足,此时ECU控制进油阀打开、泄油阀关闭,同时启动回油泵,将储液罐中的制动液泵回轮缸,轮缸压力升高,制动力增强,这一“增压”过程让滑移率重新接近最佳区间;若转速稳定在目标范围内,ECU则控制电磁阀进入“保压”状态,进油阀和泄油阀均关闭,轮缸压力保持不变,维持当前制动力。
在整个制动过程中,“减压-保压-增压”的循环会反复进行,每秒可达10-15次。驾驶员能通过制动踏板感受到明显的“弹脚”现象,这是液压系统快速调节导致的压力波动,也是ABS正在工作的标志。对于多通道ABS系统(如四通道ABS),四个车轮的制动压力可独立调节,例如在弯道制动时,内侧车轮与外侧车轮的滑移率不同,系统能分别干预,确保车辆的转向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