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EDA > 电子设计自动化
[导读]三明治又分为两种绕法:初级夹次级,次级夹初级。三明治绕法久负盛名,几乎每个做电源的人都知道这种绕法。

三明治绕法就是两层夹一层的绕法。由于被夹在中间的绕组不同,三明治又分为两种绕法:初级夹次级,次级夹初级。三明治绕法久负盛名,几乎每个做电源的人都知道这种绕法,但真正对三明治绕法做过深入研究的人,应该不多。相信很多人都吃过三明治,就是两层面包中间夹一层奶油。

一般的单输出电源,变压器分为3个绕组,初级绕组Np,次级绕组Ns,辅助电源绕组Nb;三明治绕法——初级夹次级绕法先来看第一种,初级夹次级的绕法(也叫初级平均绕法),顺序为Np/2,Ns,Np/2,Nb,此种绕法有大量优点,由于增加了初次级的有效耦合面积,可以极大的减少变压器的漏感,而减少漏感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会降低,这就使MOSFET的电压应力降低,同时,由MOSFET与散热片引起的共模干扰电流也可以降低,从而改善EMI;由于在初级中间加入了一个次级绕组,所以减少了变压器初级的层间分布电容,而层间电容的减少,就会使电路中的寄生振荡减少,同样可以降低MOSFET与次级整流管的电压电流应力,改善EMI [1]。

三明治绕法与普通绕法的核心区别在于绕组排列方式和电磁性能优化‌:三明治绕法采用初级与次级绕组交错排列的夹层结构,而普通绕法采用分层绕制结构,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漏感控制、电磁干扰(EMI)抑制和工艺复杂度三个方面。‌1百科‌‌2‌结构差异‌

‌三明治绕法‌。‌夹层布局‌:初次级绕组交替排列,可分为两种类型:

‌初级夹次级‌:绕制顺序为初级绕组(Np/2)→次级绕组(Ns)→初级剩余部分(Np/2)→辅助绕组。‌‌3‌次级夹初级‌:绕制顺序为次级绕组(Ns/2)→初级绕组(Np)→次级剩余部分(Ns/2)→辅助绕组。‌‌4‌耦合面积‌:初次级耦合面积较普通绕法增加30%-50%,显著提升能量传输效率。‌‌5‌‌6‌普通绕法‌。

分层绕制‌:初次级绕组分层排列(如初级→辅助→次级),层间存在明显间隔。‌‌7‌耦合特性‌:初次级耦合面积较小,漏感通常比三明治绕法高40%-60%。‌‌8‌性能对比‌

‌优势特性‌。

‌降低漏感‌:三明治绕法漏感比普通绕法低50%-70%(例如LLC变压器中漏感可降至0.5μH以下)。‌‌6‌‌9‌改善EMI‌:共模干扰电流减少30%-50%,高频振荡幅度降低20%-40%。‌‌1‌‌3‌温升均匀性‌:热量分布更均衡,热点温度差异比普通绕法减少15℃-20℃。‌‌10‌局限性‌。‌工艺复杂度‌:三明治绕法需保证绕线平整度误差<0.1mm,而普通绕法容许误差可达0.5mm。‌‌5‌‌11‌寄生电容‌:初次级耦合电容增加2-3倍,可能引发LC振荡(频率可达10-100MHz)。‌‌10‌‌12‌应用场景选择‌

‌优先采用三明治绕法‌。高频电源(如LLC谐振变换器、服务器电源)。低压大电流输出场景(如电动汽车充电桩)。EMI敏感型设备(医疗电子、通信基站)。‌‌4‌‌9‌适用普通绕法‌。低频工频变压器(50/60Hz)。成本敏感型消费电子产品。对漏感要求不高的场合(如线性电源)。‌‌

变压器三明治绕法相较于顺绕法,通常具有较大的漏感。三明治绕法通过多层交错排列减少涡流损耗,但增加了磁通路径复杂性,导致漏感增加。在变压器的设计与制造中,绕组的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其电气性能,尤其是漏感这一关键参数。漏感的大小不仅关系到变压器的效率,还对其工作稳定性及电磁兼容性有着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变压器中常见的两种绕制方式——三明治绕法与顺绕法,在漏感方面的差异。

三明治绕法及其漏感特性,三明治绕法,顾名思义,是将绕组按照特定的层叠顺序排列,形成类似三明治的结构。这种绕制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减少涡流损耗,因为多层绕组交错排列,使得电流产生的磁场在相邻层间相互抵消,从而降低了整体的涡流效应。然而,正是这种多层交错的排列方式,也增加了磁通路径的复杂性。磁通在绕组之间穿越时,需要绕过更多的障碍,导致部分磁通未能完全耦合到副边绕组,从而产生了较大的漏感。

顺绕法及其漏感特性。相比之下,顺绕法则是一种更为简单直接的绕组排列方式。绕组沿着铁芯或骨架依次排列,形成连续的单层或多层结构。这种绕制方式下,磁通路径相对较短且直接,使得大部分磁通能够高效地耦合到副边绕组。因此,在相同条件下,顺绕法的漏感通常要小于三明治绕法。但是,顺绕法可能在某些高功率密度或高频应用的场合下,由于涡流损耗的增加而显得不够理想。

选择绕制方式的考量。在选择变压器的绕制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除了漏感这一关键参数外,还包括涡流损耗、绕组散热、制造工艺复杂度以及成本等。对于需要低漏感的应用场景(如某些精密测量设备或高频开关电源),可能更倾向于采用顺绕法;而对于那些对涡流损耗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大型电力变压器或高频变压器),则可能会选择三明治绕法或其他更复杂的绕制方式。

综上所述,变压器三明治绕法与顺绕法在漏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选择绕制方式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设计目标进行权衡和取舍。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