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过充过放问题解决办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锂电池过充电、过放电、混合使用会导致以下问题:
过充电危害
热失控: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内压升高引发爆炸。实验数据显示,持续过充可使电池内阻增加37%,容量衰减速度提升5倍。
结构损伤:正极材料结构崩塌,负极形成尖锐的锂枝晶刺穿隔膜,导致内短路。
寿命缩短:某品牌手机电池测试显示,200次过充循环后膨胀率达8.2%。
过放电危害
材料损伤:正极材料晶格坍塌,负极铜集流体溶解形成导电通路,引发短路。
永久性容量下降:多次深度放电(<5%电量)可使电池容量降至初始值的62%。
安全隐患:电压跌破2.5V时,维修费用可能高达12万元。
混合使用风险
加速老化:不同类型锂电池(如磷酸铁锂与三元锂)混用时,充电电压不匹配可能导致过充或过放。
安全隐患:线路老化或改装不当易引发短路,导致起火爆炸。
建议措施:
充满后及时拔掉电源;
电量低于20%时立即充电;
避免高温(>35℃)或低温(<-5℃)环境下充电;
使用原装充电器并定期检测电池健康值。
作者:FANA新能源之家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锂电池过放与过充:哪个更易引发析锂现象 | 锂电池作为现代电子设备的重要能源,其性能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设备的使用安全和寿命。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可能会因为过放或过充而引发析锂现象,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损坏。那么,锂电池过放和过充哪个更易引发析锂现象呢?
一、锂电池过放对析锂的影响
锂电池过放是指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压降至过低的状态。过放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正负极材料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从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和性能。同时,过放还可能引发电池内部短路或热失控等安全问题。虽然过放状态下电池也有可能发生析锂现象,但相较于过充,其风险相对较低。
二、锂电池过充对析锂的影响
锂电池过充是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压超过其设计上限的状态。过充对锂电池的危害非常大,它可能导致正极材料结构破坏、电解液分解以及电池内部温度升高等问题。其中,正极材料结构破坏和电解液分解是导致析锂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正极材料结构破坏会使得锂离子在充电过程中无法有效嵌入晶格,从而在电极表面形成锂枝晶。而电解液分解则会产生气体和热量,进一步加剧析锂现象的发生。因此,锂电池在过充状态下更易发生析锂现象。
三、如何避免锂电池析锂现象
针对过充析锂:
1.电压硬截止:BMS设置冗余电压上限(如NCM电池≤4.18V);
2.充电优化:
恒压转恒流(CV→CC)切换点提升至0.05C(传统0.1C);
低温环境充电电流减半(0℃时≤0.3C);
3.材料改性:
负极表面涂覆Li₄Ti₅O₁₂(LTO)缓冲层(嵌锂电位1.55V,避免0V析锂);
电解液添加FEC(氟代碳酸乙烯酯)促进均匀SEI膜。
针对过放:
1.电压监控:深度放电后启动休眠(如LFP电池<2.8V断电);
2.修复机制:低压小电流(0.01C)活化恢复。
过充和过放的定义与危害
锂电池的过充指电池内部的电压高于设计标准电压,这种情况下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会变得不稳定,产生热量和气体,进而导致电池漏液、短路和爆炸等安全问题。过放指电池内部的电量低于标准电量,导致电池容量下降,服务寿命缩短甚至无法充电。过充和过放都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所以对于锂电池来说非常重要。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过充和过放
1.使用不当:在充电时不及时断电导致过充,或者放电时未及时充电导致过放。
2.电池老化:锂电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这会导致电池容量减少或者出现安全隐患。
3.高温环境:高温会使锂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过充和过放。
4.电路故障: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出现问题或者连接器松动等问题。
如何防止过充和过放
1.使用专业充电器:专业的充电器能够根据电池状态自动控制充放电,避免过充和过放情况的发生。
2.选用高品质电池:高品质的电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3.不将电池长时间放置在高温环境下:注意电池的储存环境,避免将电池长时间放置在高温环境下。
4.即时处理故障:一旦发现电池出现故障,及时处理,更换电池或者维修电池的保护电路等问题。
过充和过放是锂电池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遵循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过充和过放情况的发生。
总结
过充是析锂的主因:其本质是负极锂嵌入能力饱和,导致离子被迫在表面还原沉积;过放不引发析锂:该过程的核心风险是铜枝晶短路和SEI膜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