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显示光电 > 显示光电
[导读]在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工业机器视觉及生物医学成像等高端应用中,光电传感器需同时捕捉强光(如阳光直射)与微弱信号(如远距离反射光),这对动态范围提出严苛要求。传统单采样方案动态范围通常不超过60dB,而双采样技术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可将该指标提升至120dB以上。本文系统阐述双采样技术原理及配套DSP算法,为高动态场景设计提供工程参考。


在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工业机器视觉及生物医学成像等高端应用中,光电传感器需同时捕捉强光(如阳光直射)与微弱信号(如远距离反射光),这对动态范围提出严苛要求。传统单采样方案动态范围通常不超过60dB,而双采样技术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可将该指标提升至120dB以上。本文系统阐述双采样技术原理及配套DSP算法,为高动态场景设计提供工程参考。


一、双采样技术:突破物理极限的硬件创新

1.1 时域双采样: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分割

时域双采样通过在积分周期内设置两个不同增益的采样窗口,实现强弱信号的分时捕获。以CMOS图像传感器为例,在第一个短积分窗口(T1=10μs)采用低增益模式记录强光信号,防止像素饱和;随后在长积分窗口(T2=1ms)切换至高增益模式捕获弱光细节。某车载激光雷达采用该技术后,在100klux环境光下仍能检测200m外的反射信号,动态范围扩展至110dB。


1.2 空域双采样:空间维度上的并行处理

空域双采样利用双像素结构实现同时采样。索尼IMX455传感器采用双光电二极管设计,每个微透镜下集成大小两个像素:大像素(8μm)负责强光信号,小像素(2μm)捕获弱光细节。通过金属屏蔽层隔离两个像素的光响应区域,有效降低光串扰。实验数据显示,该结构在星光级光照(0.001lux)下信噪比提升18dB,同时保持日光(100klux)下的线性响应。


1.3 电荷域双采样:模拟域的动态范围压缩

电荷域双采样通过双电容结构实现信号分级存储。ADI公司ADPD188BI光学模块采用双电荷积分器,当第一个电容(C1=10pF)饱和时,自动切换至第二个电容(C2=100pF)继续积分。配合可变反馈电阻(10kΩ-1MΩ),实现60dB模拟增益调节范围。该方案在血氧检测应用中,成功同时捕捉动脉搏动(AC信号)与组织基线(DC信号),测量误差小于1%。


二、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层面的动态范围增强

2.1 双曝光融合算法:时空联合处理

针对时域双采样数据,采用加权融合算法优化动态范围。首先对短曝光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增强细节,再通过泊松融合算法与长曝光图像合并。华为Mate60手机摄像头应用该技术后,逆光场景动态范围从80dB提升至105dB,高光区域过曝率降低72%,阴影细节保留度提高40%。


2.2 响应曲线校正:非线性补偿技术

针对光电传感器的非线性响应特性,建立多项式校正模型:


光电传感器动态范围扩展:双采样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方案



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传感器标定数据,确定校正系数。TI OPT3101飞行时间传感器采用五阶多项式校正后,在0.1lx-100klux光照范围内,输出信号线性度优于0.5%,动态范围扩展至130dB。


2.3 小波变换降噪:微弱信号提取

对空域双采样数据进行三层小波分解,保留低频近似系数(A3)用于强光重建,高频细节系数(D1-D3)用于弱光增强。某工业内窥镜系统采用db4小波基处理后,在强光干扰下仍能清晰分辨0.1mm裂纹,信号信噪比提升22dB。


三、系统集成与性能验证

将双采样硬件与DSP算法集成于FPGA平台,构建实时处理系统。以Xilinx Zynq UltraScale+ MPSoC为例,其PL部分实现双采样时序控制,PS部分运行Linux操作系统执行融合算法。测试表明,在1080P@60fps视频流处理中,系统延迟控制在5ms以内,功耗仅2.5W。


实际场景验证显示,该方案在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中实现200m@10%反射率探测距离,同时抑制阳光直射导致的饱和噪声;在工业检测领域,可同时检测透明玻璃表面划痕(微弱信号)与金属框架反光(强信号)。


四、技术演进方向

随着SiPM(硅光电倍增管)和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技术的成熟,双采样技术正向单光子级动态范围扩展。未来研究可聚焦:


量子效率优化:通过纳米结构修饰提升弱光检测灵敏度

AI融合处理:利用深度学习实现端到端的动态范围增强

片上系统集成:将双采样ADC与DSP核集成于单芯片,降低系统功耗与体积

从消费电子到航空航天,光电传感器动态范围扩展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光信号检测的边界。双采样硬件创新与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深度融合,为解决复杂光照场景下的信号捕获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持续推动着光电技术向更高精度、更广应用领域迈进。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