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vr|ar|虚拟现实
[导读] 说实话小编作为近视眼患者,玩VR的时候真的很不方便,带着眼镜就是不爽,那么当下的VR头盔的设计,是如何解决近视的问题的呢。 A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让近视用户戴着自己的眼镜再来佩戴VR头

说实话小编作为近视眼患者,玩VR的时候真的很不方便,带着眼镜就是不爽,那么当下的VR头盔的设计,是如何解决近视的问题的呢。

A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让近视用户戴着自己的眼镜再来佩戴VR头显,把眼镜两边做得宽一点,好好一起玩耍不就好了。这种方案兼容性好,适应各种眼镜群体,佩戴简单,而且无须考虑取下的眼镜放在哪里。 不过,这样的设计,佩戴舒适性不高,易存在压迫;眼镜位置变动会影响聚焦;佩戴后不能体验剧烈运动的VR内容;增加设备设计负担;部分大边框眼镜无法使用。 虫能说曾经被眼镜压得鼻子上都出红印了。 比如htc vive、暴风魔镜等,都可以佩戴眼镜使用。

 

B 强扭的瓜,很甜 由设备提供机械式的焦距调整功能,让近视用户也能直接佩戴头显,而无须戴上眼镜,为600度左右的近视群体提供了轻松体验VR内容的机会。 此方案一般可兼容600度以下近视,也有少数能兼容到800度近视和100度左右远视。在调节方面也有区别,有些眼镜是双眼一起调节,更高级的则左右眼分别调节,一个600°,一个100°,也可以轻松使用VR眼镜。 小鸟看看Pico NEO一体机都采用了这样的方案,小米VR和华为vr也有。

 

 

C 乾坤大挪移 一些厂家针对视力有问题的群体提供单独一套镜片。 这个方案看上去很贴心,但是兼容性一般,仍然难以满足高度近视、左右眼视力差距大、散光等用户群体需求。使用麻烦,保管也麻烦,动不动就缺一只。 为了满足近视情况不同的群体需要,还有企业提出了“定制配镜”的做法,即针对左右眼差异来提供定制化的镜片。 同样,这种做法看似贴心、人性化,但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流程问题,加上现阶段产品都不够成熟,很难实施。 最典型的就是Oculus DK2,盒子里装了一副备用的眼镜片,然而虫其实不太懂度数到底是多少,而且感觉换装很麻烦。

 

 

D 要做你的贴心小棉袄 德国Gauss Eyewear公司曾经推出过VR设备辅助工具——埋入式近视镜片,对应OculusRift和HTC Vive,校正度数从+6.0到-6.0(600度以内),可含散光。 这就像是另外给近视用户新配了一副眼镜,只不过定制流程麻烦,所适配的硬件范围有限。这种做法只能在设备成熟之后才能推广,但很难普及开。

 

 

E 任你风吹雨打不为所动 这类设备本身没有近视调节功能,同时也不支持眼镜用户佩戴,眼镜用户勉强可以佩戴。 简单霸气,深得虫心。 最典型的例子,谷歌的纸盒眼镜,虽然存在不兼容近视眼的问题,但不妨碍人家成为出货量最大的眼镜。

 

 

F 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这个方法一劳永逸,做个手术,把你的视网膜削薄一点不就好了?到时候,什么样的VR眼镜玩不转?

 

 

G 你有你世界,不需要改变 现在还有VR厂家提出眼镜可以““500度内近视自适应”或者“600度近视自适应”。 这样的产品非常贴心,用户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戴上眼镜,轻松看清楚。当然,如果近视度数超过这个数值,估计效果也不好。 这七种方法总结下来,看上去,换镜片太麻烦,做手术成本太高,放置不理则影响体验,只有VR兼容眼镜,以及支持近视调节和自适应一定度数的近视比较靠谱。 然而,自适应也是有风险的。有理论称,所谓自适应不同视力,是最伤害眼睛的。 如果调节正确,VR眼镜应当是不损伤眼睛的。就像望远镜让我们看得清远处的物体一样,VR眼镜让我们看得清近处的物体。 也就是说,本来我们看不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通过光学变换才看得清。 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成一个球了,焦距变小,放大倍数变大,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正常的眼睛是具有短时间内变成一个球的能力的,是具有短时间内看清楚近处物体的能力的。

 

 

比如,”VR眼镜是按照近视500度设计的“,这就是让近视500度的人能够看清。 而500度以内的近视患者,在使用此眼镜观看影像时,晶状体都会再收缩,以聚焦于相对的“近处”。此为所谓的“自适应”。 也就是说,用户没近视,被强迫“近视”了。 对于不近视的人来说,使用此眼镜相当于晶状体进行500度的逆矫正,相当于看非常近的物体,晶状体高度收缩,非常难受。 虽然因此而看得清物体,但人除了可能因此损伤晶状体肌肉外,还可能因为睫状肌强烈收缩而流泪。 如此比较下来,近视调节是目前比较流行且合理的方案。当然,所有的方案目前看来都有其面临的问题,到底如何抉择,应当根据设备市场定位、用户需求来决定。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