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vr|ar|虚拟现实
[导读]   精灵宝可梦GO」(Pokemon GO)游戏的问世,彻底点燃AR(augmented reality,扩增实境)的热潮,其应用与商业模式也大受关注。微软的HoloLens是目前期望度最高的A

  精灵宝可梦GO」(Pokemon GO)游戏的问世,彻底点燃AR(augmented reality,扩增实境)的热潮,其应用与商业模式也大受关注。微软的HoloLens是目前期望度最高的AR装置,但能否被使用者广泛接受,还需视发展状况而定。在这波AR热潮下,首先崛起的将是智能手机等行动装置。

  AR产业发展

  AR与VR(虚拟实境)相同,能让使用者进入如同真实一般的虚拟世界,差别在于:VR的影像是完全虚拟的,AR则有虚拟的文字和影像重叠于真实世界影像之中。

  AR常见2种处理模式:透过AR眼镜的透明镜片让使用者可直接看到外界影像,然后再透过投影方式叠上虚拟影像,或是利用面板加上相机模组,以相机模组获得原本使用者可看见的真实影像,经加工处理后,透过面板呈现真实加上虚拟影像给消费者,达到AR效果,常见于智慧型手机、平板机与掌上型游戏机。

  微软主推的HoloLens产品则采用MR(mixed reality,混和实境)技术。MR是指「一个装置具备AR和VR的功能」,或「场景在AR和VR间转换」的技术。微软主推的MR则定义为「现实和虚拟世界的结合」,能同时提供虚拟加上真实影像,HoloLens就是MR装置。不过,这与AR的定义并无不同,微软只是为其创意创造了一个新词。

  智慧眼镜产业从Google Glass暂时退出市场后沉寂了好一阵子,直到近期才有后续消息,包括HoloLens、Magic Leap、Recon与Solos等厂商和产品。

  HoloLens是微软近期主推的穿戴式装置。HoloLens采用穿透式成像技术,亦即透过LCoS(液晶覆矽)发光的微型显示器,穿过光学镜片后,将影像投影到眼前。以成像特性来定义,应被分类在AR眼镜范围,属于与Google Glass类似的产品。与Google Glass最大不同在于,Google Glass较偏向生活应用功能,而HoloLens还包括专业应用和商业用途。

  Magic Leap在过去1、2年间,因获得Google、高通、阿里巴巴等大厂的高额投资而成为关注焦点,加上令人惊艳的展示影片,成为市场上备受期望的新星。然而,Magic Leap所获得的投资性质属于对未来可能性的先期投资,而非近期内可获得回收的对象。Magic Leap采用「动态数位光场信号技术」(Dynamic DigiTIzed Lightfield Signal),但连原型机都尚未问市,5年内很难推出正式产品。

  Recon和Solos分别由英特尔和Kopin支援,都瞄准运动市场,藉由头戴式装置装中显示地图等相关资讯,提供使用者参考。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厂商将AR眼镜的功能应用在工业中,提供图形和文字的指引给使用者,可在工作时提供相关指示或职业训练。

  微软HoloLens策略分析

  ■微软将成立

  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

  微软除了大力推广自家HoloLens外,更看好未来VR的应用,推出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将透过Windows 10成为跨装置衔接的基础,让各种AR和VR装置能串接在一起。

  Windows Holographic有全像摄影功能,包括UI和感知应用等框架整合。此一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开发者开发环境,以因应未来愈来愈多的AR与VR产品需求。

  也因此,微软希望以Windows 10为基础装置来整合开发工作,让开发者只要在Windows 10上开发一次,就能应用在各种支援Windows Holographic的装置上,让效益最大化,增加支援装置的各种应用价值。

  微软此一行动主要基于两点。首先,这能吸引更多开发者为HoloLens提供应用服务,充实HoloLens的功能。其次,可在AR、VR发展趋势下巩固Windows 10地位,这样的行动预计将能吸引不少厂商加入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

  ■HoloLens的发展与困境

  HoloLens是微软寄予厚望的产品,也被视为是取代Google Glass成为智慧眼镜产业龙头的产品。但直到2016年,微软才公布售价为3,000美元的开发者版本,消费者版本的上市时间和相关资讯都尚未公布。就现有资讯来看,开发者版本与消费者版本的差异不会太大,微软迟迟不肯宣布消费者版本HoloLens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有一些仍待解决的问题。

  最直接问题在于价格。Google Glass的开发者版本售价达1,500美元,已被认为价格太贵,HoloLens开发者版本定价更比Google Glass高1倍,可预见消费者版本的定价也不会太便宜,这将使HoloLens迈向消费者市场发展受阻。也因此,HoloLens才会同时往专业功能或工商应用发展。

  内容和应用服务也是一大问题。微软必须要让HoloLens具备价值3,000美元的功能服务,否则产品贸然上市只会面临凄惨无比的销售量,进而引起消费者对产品存疑,伤害品牌形象。展示影片与实际效果间的体验差距也是HoloLens必须消弭的,虚拟影像和实际影像重叠的效果处理也还需更进一步优化。

  最后,HoloLens需维持市场对产品的关注度。若迟迟无法释出最终的销售产品,消费者的热情终将冷却,HoloLens也会步上Google Glass专案暂停的后尘。

  ■HoloLens技术与关键零组件

  微软在2016年揭露了部分HoloLens的零组件规格,包括英特尔Atom x5 Z8100、与英特尔8086h的订制GPU,虽然是客制化零组件,但并不是特别高阶的选择,比较值得注意的是CPU兼容64位元,但所使用的Windows 10却只有32位元,这也显示未来的扩充可能性。

  其他比较值得注意的零组件应该算是负责成像的2组镜片和LCoS光机模组,而这也是HoloLens成本最贵的部分,初估超过500美元。共6颗电池可提供16,500mWh电力,几乎是一般智慧型手机的10倍,但就HoloLens的性能需求和使用情境来看,恐怕仍会有电力不足的问题。

  就目前所知的规格来看,其材料成本大约落在800~1,000美元,而实际消费者版本可能会再增替一些零组件,来改善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材料成本可能因此提升到1,000美元以上。以此预估,实际销售价格可能会从1,999美元起跳。

  HoloLens最关键的零组件是光机和镜片。HoloLens和Google Glass的光机都采用LCoS,最主要原因是这种技术的光效率高、成本相对低,但LCoS也存在对比不佳和光机体积大等问题。所以厂商也积极寻找替代方案,例如由德州仪器垄断的DLP技术。

  DLP体积小、对比佳,但成本较高,再加上完全被德州仪器垄断,降低了厂商使用意愿。相比之下,LCoS有日本的索尼和JVC、台湾的立景和巨景,以及中国的水晶和长江通信等相关厂商竞争,AR眼镜厂商较为容易在其中找到适合的零组件和价钱。

  AR商机消费者是关键

  以3~5年内的发展来看,AR眼镜发展方向分为具有专业应用功能的一般消费市场、运动应用市场,以及工业和仓储应用等3方面,但后两者分别会面临市场较小、使用者采用意愿不高的问题,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果。

  消费市场会是AR眼镜近期较具市场潜力又好发展的目标,这也是微软会选择推出HoloLens的原因。但由于HoloLens价位较高,消费者在前期可能比较难接受,所以微软才会让HoloLens也提供一些专业应用功能,扩展更多应用,一开始目标锁定在顶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身上。

  消费者的耐心有限,且2016~2018年间,VR装置预计将全面抢攻消费者目光,HoloLens到2020年之前都会是推出的好时机。拖延再久,就可能会退烧。

  HoloLens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价格、内容应用与实际体验3方面。从开发者版本定价来看,HoloLens售价恐怕会超过1,999美元,很难吸引消费者,除非微软愿意自行吸收成本,将价位降到1,000美元以下,否则解决方案只能靠提高内容应用价值的方式来说服消费者。

  在内容方面,微软替HoloLens订下几个应用发展方向:日常功能、专业和商业的应用,为寻找内容开发商,微软也推出了Windows Holographic平台。但不管怎么说,寻找开发者需要时间,开发应用服务也需要时间,HoloLens是否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就得看这段时间内HoloLens能塞入多少具备价值的应用功能。

  最后是实际体验感和宣传影片上的落差是一定存在的,重点在于微软能将此差距缩短到多小。微软又发展一个名为「Sparse Peripheral Displays」的外接装置,希望透过上面LED阵列达到显示区域扩充效果,而这些改善同样需要时间,也会拉高成本。

  因此,微软的任务并不是打造出一个十全十美的HoloLens,而是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尽量达到这些问题的平衡,推出一个消费者愿意使用和购买的装置才是重点,否则HoloLens就会变成跟Google Glass一样,拖延一段时间后,干脆自行放弃产品推出。

  行动装置AR应用率先发展

  AR眼镜的普及还需一段时间,但AR应用功能已逐渐在智慧型手机和平板机等行动装置上发展。任天堂的AR手机游戏精灵宝可梦GO已在2016年7月推出,也还有更多AR创意app出现在行动装置,这些应用软体的发展都有可能带动消费者对AR功能的需求,进而影响厂商在AR眼镜上开发软体的意愿,甚至直接将这些应用服务移植到AR眼镜上。这种方式也是解决目前AR眼镜应用服务不足的一种方式。

  (本文作者为拓墣产业研究所研究员)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驱动电源

在工业自动化蓬勃发展的当下,工业电机作为核心动力设备,其驱动电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反电动势抑制与过流保护是驱动电源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集成化方案的设计成为提升电机驱动性能的关键。

关键字: 工业电机 驱动电源

LED 驱动电源作为 LED 照明系统的 “心脏”,其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ED 驱动电源易损坏的问题却十分常见,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影响了用户体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设计、生...

关键字: 驱动电源 照明系统 散热

根据LED驱动电源的公式,电感内电流波动大小和电感值成反比,输出纹波和输出电容值成反比。所以加大电感值和输出电容值可以减小纹波。

关键字: LED 设计 驱动电源

电动汽车(EV)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代表,正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和...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新能源 驱动电源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及停车场照明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科技的进步,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光源,成为大功率区域...

关键字: 发光二极管 驱动电源 LED

LED通用照明设计工程师会遇到许多挑战,如功率密度、功率因数校正(PFC)、空间受限和可靠性等。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

在LED照明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LED驱动电源的电磁干扰(EMI)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电磁干扰不仅会影响LED灯具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系统故障。因此,采取有效的硬件措施来解决L...

关键字: LED照明技术 电磁干扰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具有效率高的特性,而且开关电源的变压器体积比串联稳压型电源的要小得多,电源电路比较整洁,整机重量也有所下降,所以,现在的LED驱动电源

关键字: LED 驱动电源 开关电源

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LED发光的电压转换器,通常情况下:LED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即市电)、低压直流、高压直流、低压高频交流(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等。

关键字: LED 隧道灯 驱动电源
关闭